(吉隆坡20日讯)师范学院讲师黄先炳博士认为,如果我们的教育是重视孩子们的能力培养、如何辨识信息的真伪等思辨力,代替传统的知识灌输,就不需要不断的增加科目,让小学生书包过重、科目过多、程度过深。
“如果只站在大人的角度看,认为孩子应该懂这个那个的,一旦国家出现一些状况,就有针对性的增加课程,那么小孩子学习的负担将会越积越多,成为负担。”
ADVERTISEMENT
他说,书包太重,科目太多,一直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反映的事实,他不否定这种现象。
“小学阶段应该以如何应用自己熟悉的语文去思考、获取知识,建立生活的价值观为重点,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也不断积累知识。”
对于有家长把马来西亚与美国教育做对比,黄先炳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国家必须根据各自的条件跟环境来拟定教育政策,不能够直接对比;这些条件包括学生现有的水平、教师的能力、硬体设备以及人民的教育认知。
“当然,我们可以依据他国的经验作为参考,以便调整我们的教育政策。”
提到我国教育现况,他说,科技还不普及的时候,教育应以传授知识为重点,所以学生要把握很多知识。
“考试甚至是以测量一个人的知识为目的,记得多的人便胜出。然而,现今网络普及,知识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轻易的获得知识,只要能上网,所以,是时候反思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什么作为重点。”
他说,加拿大教育家迈克富兰倡议用6C(思辨、表达、协作、创意、品格、公民意识)来代替传统的3C(读写算)教学,这是因为读写算已经可以由机器代劳。
“我们应该更重视孩子们的能力培养,比如如何获取正确的信息、如何辨识信息的真伪等思辨力,代替传统的知识灌输。”
他说,我国教育部已把迈克富兰的革新观念引入中小学课程了。
他说,如果只站在大人的角度看,认为孩子应该懂这个、那个的的话,一旦国家出现一些状况,就有针对性的增加课程,那么小孩子学习的负担将会越积越多,成为负担。
他以小学标准课程(KSSR) 为例,在推行后,像科学、数学有揠苗助长的现象外,语文科倒是摆回正轨。不过一些老师还是习惯旧课程,大呼新课程难教。
“如果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己有判断力、思辨力、表达力,我相信问题会迎刃而解。”
另外,他也认为,本身就教育制度提出看法,并非等于反对或批评,只是讨论寻求更好方式。
“我认为教育部不应限制行内的人对外发言讨论,如果行内人不发言,一切问题的产生和讨论都只是行外人的话,将会影响我们政策的拟定。”
他认为,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问题,之后不会在华小发生,因为华小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理想的课堂人数是15到20人,这个是早有规定的。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由教育部的官员来规划,减少政治的干涉,这个是比较理想的,政治若不干涉,换部长就不是大问题。
另一方面,博大教育学院的高级讲师奥曼塔立建议政府,可以聘用从师范学院或者高等学府完成学业(包括完成教学培训)或有兴趣而符合资格者6个月,成为一年级的临时助理教师,就像“实习”的概念一样。
他在脸书针对我国小学第一阶段的教育和助理老师的课题提出了上述建议。
他指出,先进国家对小学的关注度非常高,他们采用班主任制度,有一名助理教师,大班、学生少及设施齐全。
他说,若这项建议无法在第一阶段(一至三年级)进行,或许可以在一年级落实。
“这些见习老师的任务是确保学生掌握3M (阅读、计算和写字),当局也可给这些见习老师们津贴。”他认为,第一阶段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奥曼塔立的建议也获得大部分网友的支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