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訊)師範學院講師黃先炳博士認為,如果我們的教育是重視孩子們的能力培養、如何辨識信息的真偽等思辨力,代替傳統的知識灌輸,就不需要不斷的增加科目,讓小學生書包過重、科目過多、程度過深。
“如果只站在大人的角度看,認為孩子應該懂這個那個的,一旦國家出現一些狀況,就有針對性的增加課程,那麼小孩子學習的負擔將會越積越多,成為負擔。”
ADVERTISEMENT
他說,書包太重,科目太多,一直是老師、學生和家長反映的事實,他不否定這種現象。
“小學階段應該以如何應用自己熟悉的語文去思考、獲取知識,建立生活的價值觀為重點,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能力,也不斷積累知識。”
對於有家長把馬來西亞與美國教育做對比,黃先炳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國家必須根據各自的條件跟環境來擬定教育政策,不能夠直接對比;這些條件包括學生現有的水平、教師的能力、硬體設備以及人民的教育認知。
“當然,我們可以依據他國的經驗作為參考,以便調整我們的教育政策。”
提到我國教育現況,他說,科技還不普及的時候,教育應以傳授知識為重點,所以學生要把握很多知識。
“考試甚至是以測量一個人的知識為目的,記得多的人便勝出。然而,現今網絡普及,知識不再是某些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獲得知識,只要能上網,所以,是時候反思我們的教育應該以什麼作為重點。”
他說,加拿大教育家邁克富蘭倡議用6C(思辨、表達、協作、創意、品格、公民意識)來代替傳統的3C(讀寫算)教學,這是因為讀寫算已經可以由機器代勞。
“我們應該更重視孩子們的能力培養,比如如何獲取正確的信息、如何辨識信息的真偽等思辨力,代替傳統的知識灌輸。”
他說,我國教育部已把邁克富蘭的革新觀念引入中小學課程了。
他說,如果只站在大人的角度看,認為孩子應該懂這個、那個的的話,一旦國家出現一些狀況,就有針對性的增加課程,那麼小孩子學習的負擔將會越積越多,成為負擔。
他以小學標準課程(KSSR) 為例,在推行後,像科學、數學有揠苗助長的現象外,語文科倒是擺回正軌。不過一些老師還是習慣舊課程,大呼新課程難教。
“如果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自己有判斷力、思辨力、表達力,我相信問題會迎刃而解。”
另外,他也認為,本身就教育制度提出看法,並非等於反對或批評,只是討論尋求更好方式。
“我認為教育部不應限制行內的人對外發言討論,如果行內人不發言,一切問題的產生和討論都只是行外人的話,將會影響我們政策的擬定。”
他認為,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問題,之後不會在華小發生,因為華小的學生越來越少了;理想的課堂人數是15到20人,這個是早有規定的。
他強調,教育應該是由教育部的官員來規劃,減少政治的干涉,這個是比較理想的,政治若不干涉,換部長就不是大問題。
另一方面,博大教育學院的高級講師奧曼塔立建議政府,可以聘用從師範學院或者高等學府完成學業(包括完成教學培訓)或有興趣而符合資格者6個月,成為一年級的臨時助理教師,就像“實習”的概念一樣。
他在臉書針對我國小學第一階段的教育和助理老師的課題提出了上述建議。
他指出,先進國家對小學的關注度非常高,他們採用班主任制度,有一名助理教師,大班、學生少及設施齊全。
他說,若這項建議無法在第一階段(一至三年級)進行,或許可以在一年級落實。
“這些見習老師的任務是確保學生掌握3M (閱讀、計算和寫字),當局也可給這些見習老師們津貼。”他認為,第一階段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性。
奧曼塔立的建議也獲得大部分網友的支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