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姨媽姑姐、叔伯兄弟,你們喜歡《剛好在這裡》的人物專訪視頻嗎?
ADVERTISEMENT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企劃,《活力副刊》跨越紙本,邁向影視發展,與“尋人啟事Searching”聯手製作了6集視頻,而我恰好有幸參與陳亞才老師的採訪。說句老實話,我以前很好奇,訪談節目的嘉賓究竟是如何做到言簡意賅,句句重點戳中觀眾的心情。參與團隊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要做很多事前準備功夫和採訪。
我們在7月份開拍,卻早在5月份,就與陳亞才老師在一間咖啡館慢慢地聊。表面是聊天,但我不敢鬆懈,發揮記者本能,儘可能“挖”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嘿嘿……)。他也說得鉅細靡遺,從童年談到赴臺留學,再從華教談到社運,最後是他對印度教文化的偏愛。
我給他的第一個關鍵詞是——記憶力,他記憶力太強了,學識又很淵博,舉凡談論文史、文創、政治、印度教神話,都能侃侃而談。我的職責是要抽絲剝繭,一層一層地撥開,規劃我的文字報道內容走向,以及考慮畫面需求。
沒錯,畫面很重要!文字與視頻是兩種不同載體,字裡行間可以陳述資料與事件的發展時序;鏡頭能夠感受到他的眼神、表情、情緒、言行舉止,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傾聽他一路走來的故事。在15分鐘的視頻裡面,我們走過了吉隆坡廣東義山、商務印書館、諧街印度廟、黑風洞,最後是在他的家欣賞滿櫥櫃的書籍和筆記。
好,第二個關鍵詞是——精神奕奕,在開拍當天,長達數小時的拍攝,陳亞才老師總是精神奕奕,容光煥發。縱使大夥兒一臉倦容,他好像“tak ada rasa”,永遠一個箭步走在前頭,帶領大家去參觀和探索有趣的事物。在鏡頭前,他還可以滔滔不絕,非常雀躍地分享這些遺蹟的文化歷史。
我來說一個鏡頭外的故事,近看陳亞才時,你會發現他的皮膚質地非常好。大家都想要知道他的秘訣,他就笑著說,不要熬夜,保持最好的精神狀態。“我半夜12點之前一定入睡,早上6點就起來。即使週末、公共假期,我也不會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我還是會準時起床。”他也很珍惜時間,即使是吃午餐也是一個人解決,利用時間去沉澱和思考。
他老實交代,自己的興趣太廣泛了,只要能力所及,都會去參與各種社會運動、社區文藝、文物館、古蹟歷史、墓碑考察等等。如果是社會運動,一旦他有參與,彷彿成為眾人的一種精神象徵,心裡會安定一些,因為他們知道他可以協助群眾爭取到權益。
陳亞才說,偶爾官員突然出動神手拆屋,村民就會打電話求助。他就要聯同其他人前往與官員交涉,甚至用最原始的人肉牆來阻擋一切。
“(不過)我沒有躺在神手下面,沒有這麼極端。”他不禁笑了出來。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