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脱欧还能透过时间和协商解决,但伤害英国最重的是俄乌冲突,参与对俄经济制裁犹如双面刃,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苏纳克必须面对现实,只有透过和平对话,协助俄乌战争从战场转到谈判桌,唯有战争尽早落幕,才能免遭池鱼之殃,否则拖拉下去,这位印度裔首相是无法挽救“大英帝国”的。
ADVERTISEMENT
从约翰逊、特拉斯到苏纳克,英国在短短两个月内换了3任首相。印度裔的新首相苏纳克,是否能在印度庆祝脱离英国独立75周年之际,协助英国渡过社会与经济问题双重危机的打击?还是与特拉斯一样只坚持45天,比一颗生菜腐败的时间更短!
2020年1月的冠病疫情、2021年1月英国脱欧正式生效、2022年2月俄乌冲突,英国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终于撑不下去。2020年受疫情影响,英国创下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出现-9.4%负成长;2021年呈现7.5%的大幅反弹。时间来到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预测英国还能维持3.2%的成长率,但俄乌冲突使得目标难以达成,甚至重新回到负成长的窘境!
在经济面临低成长之际,英国也因积极参与对俄经济制裁,以致能源及主要原物料供应短缺,造成物价连月上涨,8月至10月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在9.9%至10.1%盘据,这是近40年的最高点;光是能源费用(民生电费)暴涨就足以拖垮百姓的正常生活。英国能源咨询机构“康复尔调查”披露,英国家庭去年平均每户能源费用1277英镑,今年将攀升至3549英镑,明年预计达到6000英镑。
此外英磅兑美元汇率也因美联储不断升息,而从年初1:1.35重挫至9月中旬的1:1.06,也创下历史新低。美国是英国最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国,美元上涨注定了英国必须面对“输入性通货膨胀”,这对英国严重的通胀无疑是雪上加霜!
无论问题是来自冠病疫情、脱欧、俄乌冲突,英国目前面对的是严重通胀、低经济成长(甚至负成长)。物价上涨造成百姓消费力(意愿)降低,进而影响企业营运,企业为求生存必将裁员自保,失业率将因此攀升;恶性循环的结果,英国很难逃脱“停滞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危机,危机一旦发生就很难在短期内从谷底翻身!
英国的经济问题才开始,42岁的苏纳克要怎么解救英国?他在上任后的首次谈话就强调会尽力应对经济危机,保护民众生活。但英国的生活成本本来就高,当英磅贬值、能源价格高涨及各类产品供应短缺形成的通胀,这些难题不是靠口号能解决的。
英国目前必须尽快为“通胀侵蚀民众消费力”止血;但靠增税(约翰逊因此下台)及减税(特拉斯下台)都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另一条路就是举债。根据美国中情局,目前英国国债占GDP87%(约2.77兆美元),外汇储备1922亿美元,财务结构与状况比大马还差,但除了举债解决燃眉之急,几乎没有其他良方妙药。
英国内政(社会与经济)问题除了抑制通货膨胀,还有苏纳克在就职演说上所说的,建立更强大的国家医疗体系、更好的学校教育、更安全的道路系统、保护环境、提升英国国防力量、振兴经济。
改善医疗、教育、大众运输,保护环境与提升国防力量,每一项政策都是花大钱的,钱从哪里来?但当通胀问题不立即解决,他的一堆政策只是纸上谈兵,很快就会步入特拉斯的后尘!
苏纳克在2016年支持脱欧,公投之后,2021年正式脱离欧盟,结果是欧盟国家的货车司机与各行业的工人短缺,货品供应链断裂。英国对欧盟出口额下降15%,其中农产品出口降幅超过四分之一。本来,英国是为了摆脱欧盟的官僚主义而脱欧,但脱欧后非但没有让繁文缛节消失,反而增加了出口成本,使许多英国和欧盟的企业遭受重创,尤其是中小企业。所以苏纳克还有很多事情要解决,脱欧的后果只是其中之一。
疫情和脱欧还能透过时间和协商解决,但伤害英国最重的是俄乌冲突,参与对俄经济制裁犹如双面刃,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苏纳克必须面对现实,只有透过和平对话,协助俄乌战争从战场转到谈判桌,唯有战争尽早落幕,才能免遭池鱼之殃,否则拖拉下去,这位印度裔首相是无法挽救“大英帝国”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各族都有贫穷和不幸的家庭,若我们秉持仁爱之心,不分种族伸出援手,必定能消弥矛盾和误解。
开斋节的到来,为社会增添欢乐与祥和的氛围,在这个佳节,愿各方能敞开心胸,促进包容与和谐,拉近彼此关系,促进国民团结。
近期,国内发生数起涉及种族与宗教的事件,凸显族群之间的矛盾,对多元社会的和谐造成冲击。
在3月中旬,一名华青被一名大叔误当作穆斯林,责问他为何在斋戒期间进食,虽然华青已表明他并非穆斯林,但仍遭对方掌掴。这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团结部长艾伦达干形容这起事件为一种挑衅行为,并指这种没有反映我国多元种族和谐与团结精神的行为,应该被遏制。较后,大叔被控蓄意伤人,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接着,又发生了一起事件:某中学老师因学生听不懂国语及听不明白老师的谈话,竟然叫学生“可回去中国了”。虽然这起风波随着老师的道歉而告一段落,但却已引发了负面情绪。庆幸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在这起事件上站稳立场,再三强调该部绝不会对学校内的种族歧视行为妥协,并会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行动。
另外,一家冰淇淋店的店员因向顾客索要50仙零钱而遭到辱骂,当中还涉及种族歧视的言论。
至于百年兴都庙搬迁风波,更是一起敏感事件,稍有不慎,或会升级成为种族∕宗教课题。而伊斯兰传教士赞里维诺也因为评论此事的协商结果时涉嫌煽动遭警方逮捕。
以上种种事件,对我国的多元和谐社会,以及国民团结,构成了挑战,不能等闲视之。
在多元社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偶尔或会出现矛盾与分歧,但重要的是,各方能秉持包容的态度,以协商的精神处理分歧,和平地化解矛盾。以百年兴都庙搬迁风波为例,这起风波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延烧升级,所幸的是,在涉及各方的包容与协商下,达成共识,找到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让风波落幕。
换言之,各族之间需要更多的谅解与包容。而开斋节的宽恕精神,能协助化解矛盾与不满,为和谐铺平道路。此外,慈悲为怀,帮助他人,也能展现开斋节的精神。缅甸上周五(28日)发生7.7级强震,造成多人伤亡,我国特别天灾援助和拯救队(SMART)周日(30日)前往当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救援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慈悲与关爱的精神。
同样的精神,也在大马本土得到彰显与发扬。槟岛一个七口之家,蜗居在100平方尺的木屋,仅靠父亲1700令吉收入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艰难;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发动筹款,24小时内筹得2万6000令吉协助这个家庭。面对这项善举,当事人感动流泪,认为这是斋戒月最珍贵的礼物。
各族都有贫穷和不幸的家庭,若我们秉持仁爱之心,不分种族伸出援手,必定能消弥矛盾和误解。
宽容、慈悲、关爱、怜悯……才是人类社会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各种仇视、敌对、污蔑、极端行为。愿在开斋节的祥和氛围中,大家能反躬自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为社会与国家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