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9日訊)國家銀行放眼將企業和家庭的電子交易使用率每年提高15%,從現有的人均221宗電子支付交易提升至2026年的人均400宗。
國行副總裁拿督阿都拉昔今日在IPC購物中心為e-Duit運動和iTEKAD標誌主持推介禮時指出,冠病疫情為我國帶來的一個正面影響,是電子支付獲得更廣泛的使用。
ADVERTISEMENT
“電子支付還支持業務流程的數字化,進而可以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併為數字經濟中的公司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他表示,世界銀行的2021年全球指數報告顯示,79%馬來西亞成年人在疫情期間曾使用過電子支付。
他說,這項發展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趨勢,並且需要獲得延續,而國行將致力於繼續推動國內電子支付的使用。
他指出,國行的目標是未來5年電子支付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5%。
實施跨境支付設施
他說,為了實現這一願景,國行與支付行業將確保以具有競爭力的成本提供和使用各種電子支付工具,如支付卡、在線支付和二維碼。
“在政府和支付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城市和鄉村地區的電子支付使用量均實現了強勁增長。”
他說,這可以從今年上半年對二維碼的接受情況看出,其中二維碼註冊量超過100萬,顯示了人們對於接受電子支付的意願程度。
“我們也在努力實施跨境支付設施,這將為商家未來擴大對外國遊客和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電子支付接受度鋪平道路。”
提高數字金融技能
阿都拉昔認為,實施審慎、安全使用電子支付亦是重要的舉措。
“意識到金融知識在駕馭數字化浪潮中的重要性,國行和支付行業也採取了更加綜合和結構化的方法,以提升公眾對安全使用電子支付的認識。
“鑑於金融欺詐的風險不斷增加,專注於提高數字金融技能是適當的;根據商業犯罪調查部門的統計,警方從2020年至今年5月,共接獲了7萬1833起商業犯罪案件報告,損失超過52億令吉,其中有68%是涉及網絡欺詐犯罪。”
他指出,儘管我國經濟形勢已在疫情後逐漸好轉,但仍有一些群體的財務狀況受到影響。
“因此,重建經濟水平,提高受影響和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在創業領域有潛力的群體生存的措施,需要受到重視。”
他透露,由其領導的金融教育網絡也將通過一項加強金融教育的計劃,為全國各地的教師提供培訓,以便金融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在全國各地的學校實施。
“這一切都將有助於制定相關政策,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文化水平和財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