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肚子火站在大大的宣傳熒幕前,舉起手機錄下他們氣勢磅礴的宣傳片——這是英國首個獲得碳中和(carbon neutral)認證的活動場地。我要拍下來,讓大家看清紙上的碳中和在現實生活中的碳中和長什麼樣!
來倫敦參加活動,我餓了一整天。為什麼餓?因為午餐時間主辦方只提供包裝好的三文治、裝在Tetrapak的礦泉水、口袋裝巧克力和一包薯片。和朋友偷溜到會場外想喝杯咖啡,店家只用一次性紙杯……
ADVERTISEMENT
這個會展中心也是倫敦最大的活動場所之一,我從一頭走到另一頭,沿路是各種食肆小攤還有吃飯的人,以及桌上滿滿的垃圾。當然咯,回收箱塞滿了食物包裝。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我一肚子火站在大大的宣傳熒幕前,舉起手機錄下他們氣勢磅礴的宣傳片——這是英國首個獲得碳中和(carbon neutral)認證的活動場地。我要拍下來,讓大家看清紙上的碳中和在現實生活中的碳中和長什麼樣!
首先,碳中和是通過碳補償(carbon offset)抵消碳排放的成果。簡單來說,就是這邊把碳排到大氣中,另一邊再從大氣把碳捕捉封存起來。例如某公司排碳後又在泰國種了些樹,一正一負達到中和的目的。
淨零碳排(net zero)和碳中和概念相似,但最大差別是淨零碳排必須以減少排放優先,實在無法避免的排放才用補償的方式彌補。從會場瘋狂使用一次性餐具和食物包裝的情況來判斷,他們距離淨零碳排還有十萬八千里。
碳中和就像個數學題,等號的右邊是零就行了,怎麼做到零不是重點。但問題是我們總要知道一開始的碳排是多少、減少了多少、補償了多少,才能得出個零吧?沒有,會展中心的網站除了2021年過期的碳中和證書和實習生都寫得出來的短文,他們並沒有公開碳排放審計報告。也就是說,公眾無從得知這家公司的整個產業鏈究竟排放了多少碳、他們如何核算、涵蓋的範圍,更無從知道他們主動減少了多少碳排,又有多少是通過發展中國家(有爭議的項目)來補償自己的碳排。
不誠實減碳,只會加劇地球升溫
最近我追蹤的一名環境記者發表了一則貼文,內容是關於新加坡一級方程式大賽主辦方宣揚今年如何舉辦綠色賽事:鼓勵民眾使用公共交通前往會場、使用電子門票和LED燈。聽起來不錯吧?這就是宣傳要達到的效果。當地一個環保團體揭露,該大賽所“倡導”的綠色措施僅針對運營部分的碳排,而這部分的碳排僅佔大賽總碳排的7%。另外,大賽也沒有公開活動的碳排報告。換句話說,做一點點事,講話大大聲。
這則貼文引起一些人不滿,認為主辦方已經有努力了不要那麼苛刻、新加坡比很多國家都綠,一些還質問難道不要辦賽事嗎?
這些人的觀點都沒有錯,但重點錯了。
不管是新加坡還是倫敦的例子,重點只有一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必須保持數據透明和真誠溝通,大聲嚷嚷卻經不起考驗的營銷手段只會換來“漂綠”的惡名。未來10年,大小企業在政策和市場壓力下必須向淨零碳排轉型,我們猛烈指摘並非要打垮企業,而是要確保他們做的跟說的一樣好。畢竟,宣傳短片做得再完美地球都不會買單,不誠實減碳,地球就只能繼續升溫,到最後遭殃的,還是你我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