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宗教觸及人的愛慾時,通常突出愛的部分,尤其歌頌大愛精神;至於對情慾與性愛相關的主題,則輕描淡寫或批判帶過。相對而言,印度教(尤其是印度教的密教坦陀羅Tantra)並不迴避或貶低愛慾。印度教經典《梨俱吠陀》中,就已經出現擬人化的情慾,稱為愛神。印度教3大主神(梵天、毗溼奴、溼婆)都有配偶。印度的《愛慾經》成書於公元2世紀至3世紀之間,可說是最早的性學典籍。此外,在印度中央邦的卡朱拉霍寺廟建築群中,其外壁浮雕的一大特色便是情慾的公開表露,呈現男女纏綿甚至是性愛主題的雕塑。
1.人生四大目標:
印度教提出人生4大目標,即:
ADVERTISEMENT
(1)法(Dharma):遵守種姓的規範和社會倫理及德行;
(2)利(Artha):世俗利益與物質生活的追求;
(3)愛慾(Kama):追求家庭生活,感官的愉悅和滿足;
(4)解脫(Moksha):心靈的解放,擺脫輪迴。
印度教認為愛慾是與生俱來,性愛是神聖的,是追求幸福生活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關於3大主神的情慾,最露骨的莫過於神話中敘述溼婆大神與雪山女神的性愛,持續千年沒有間斷。3大主神彼此爭執誰最大、誰的法力最高強的過程中,其中一幕就是梵天和毗溼奴要追蹤溼婆的陽具靈根,結果找不到起點,也找不到終點,即沒有止境。
2.愛神:
愛神(或稱欲天,Kama、Kamadeva)出現在公元前1500年及其後編成的吠陀經典《梨俱吠陀》(Rig Veda),將愛慾的情感擬人化,變成愛神,妻子為羅蒂(Rati),他們分別象徵愛與欲。愛神的坐騎是鸚鵡,他手拿著用甘蔗做成的弓箭,弓弦是一排飛舞的蜜蜂,弓箭則是花朵組成,只要被愛神的弓箭射中,不論是神或是人,都會失去理智,瘋狂愛上第一眼看到的對象。
3.《愛慾經》:
《愛慾經》(Kama Sutra)是以梵文書寫,成書於公元3世紀至6世紀之間,作者是犢子氏(又譯作筏蹉衍那,Vatsyayana,原名為Mallanaga或Mrillana),全書七章:(1)總論、(2)前戲與交合、(3)求愛與婚姻、(4)為人妻者、(5)引誘有夫之婦、(6)高級交際花、(7)秘方與春藥。一般人將此書當作性學讀本、性愛指南,因為書中有相關論述並講解各種性愛姿勢。
其實在《愛慾經》之前或之後都有類似的著作出現,有的已經散佚,有的知名度不及此書,沒有廣泛流轉。《愛慾經》並不鼓吹縱慾,相反的,甚至強調性愛的最高境界並非激情交織,而是淡然無情,這一點可能讓人匪夷所思。
《愛慾經》講述性與愛的生活藝術、愛的本質、情慾的好處、選擇伴侶、伴侶的心靈相通、掌握行房技巧、追求性愛愉悅,達致幸福;換言之,就是落實印度教人生4大目標之一的“愛慾”。
4.卡朱拉霍寺廟建築群:
卡朱拉霍(Khajuraho)位於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北部的恰塔爾普爾(Chhatarpur),以神廟之城著稱,相傳中世紀金德拉王朝(Chandella Dynasty,約950-1203)時代曾建造85座神廟,現僅存25座,其中以Kandariya Mahadev Temple最為典型壯麗。這是一座溼婆廟,建於1018-1022年間。據統計,此廟內外雕塑總共872尊,包含部分男女性愛動作的雕塑,所反映的正是《愛慾經》的記載。
卡朱拉霍寺廟建築群湮沒了數百年,1838年被一位英國軍人發現。這組寺廟的建築風格,被後世命名為“卡朱拉霍風格”,1986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為何卡朱拉霍寺廟建築群會出現煽情的性愛動作雕塑呢?研究者認為這是性力派生殖崇拜的傳統,性愛的隱喻、宗教的象徵,表示對信仰的虔誠。就印度教的密教而言,苦行與性力是並存的兩種修行手段,形成“同歸”的“殊途”。
延伸閱讀:
陳亞才/馬口印度廟奉獻大典
陳亞才/毗溼奴10大化身
陳亞才/印度神話與天地創造
陳亞才/跨越時空的神猴──哈奴曼、孫悟空、拉瑪堅
陳亞才/柔美、剛烈、法力──印度教中的女神
陳亞才/印度教大神的分身
陳亞才/乳海攪拌與印度神話中的長生靈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