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示,有更多的華裔選民希望希盟主席兼公正黨主席拿督斯里安華成為下一任首相。
首相人選向來是全國大選的一大焦點,究竟要由哪位領袖組織內閣及帶領國家向前邁進,選民們心中或許都有屬意的人選。
ADVERTISEMENT
根據獨立民調機構巧思中心(Ilham Centre)所收集到的問卷,安華在華裔選民中的支持率居首,高達24%;華研智庫的民調結果也顯示,安華獲得20.01%的支持率,比其他人選略勝一籌。儘管安華數次與首相之位失之交臂,但希盟作為較多華裔選民支持的政黨聯盟,他仍是領先他人。
凱里努魯受認可
而按照華研智庫的民調,支持率僅次於安華的是巫統原任衛生部長凱里,有多達18.56%的華裔受訪者選擇他為首相人選,顯見凱里在冠病嚴峻期間承擔起控制疫情和推動全國疫苗接種的重責,其表現和領導能力得到華社一定程度的認可。
華裔選民心目中的首相人選,還包括公正黨副主席努魯依莎(18.52%)及署理主席拉菲茲(13.89%)。
透過民調結果可發現,相較於其他政黨或聯盟,華裔選民更希望來自希盟的人選能出任首相。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世界政壇出現領導人年輕化的現象,華研智庫民調中,凱里(46歲)、努魯依莎(41歲)和拉菲茲(45歲)這3名隸屬不同政黨的好友,都獲得相當高的支持率,3人皆是為人所熟悉及有從政資歷的青年領袖,反映了華裔選民也傾向於支持較年輕的政治人物成為首相,並期待國家領袖也能經歷新老更替,為政壇注入新血。
不要前首相再挑大樑
調查指出,選擇看守首相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利任相的華裔選民只有2.51%,前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敦馬哈迪和丹斯里慕尤丁的支持率也都很低,分別是2.38%、1.78%、0.34%,由此可知華裔選民普遍不希望前首相再度挑起國家大梁。
O2研究中心的統計也顯示,有29%的受訪選民選擇安華為新任首相人選,支持率比排在第二的依斯邁沙比利(13%)高出16%;慕尤丁、馬哈迪分別僅獲5%和2%。
但是,在Ilham涵蓋東西馬和各族的民調中,支持依斯邁沙比利再度任相的選民百分比卻高達19%,慕尤丁排在第二(13%)。
由於Ilham早在8月1日就展開的相關民調,當時前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尚未入獄服刑,因此他仍獲得11%的支持率,與安華並列第三。
O2與Ilham所收集到的問卷,華巫印選民的比例差不多,參與O2民調的巫裔佔55%、華裔(20%)及印裔(9%);參與Ilham民調的巫裔、華裔、印裔分別為53%、17%及7%,不過O2的民調數據較集中在中馬地區(雪隆及布城),佔34%,Ilham所收集到的中馬問卷為19%,意味著分佈在不同區域的選民,因此對於首相人選的取向有所不同。
扎希支持率不到1%
另外,3份民調也顯示,國陣兼巫統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任相的支持率皆不到1%,可見他遠遠不是人民期望的首相人選。
首相民調反映國人期許
儘管在我國選舉制度中,人民無法用手中的一票直選新任首相,但研究學者認為,首相人選的民調,能反映出人民希望國家未來的走向,也有助政黨瞭解民意,可作為推舉首相人選時的考量。
華研智庫學術董事張運華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解釋,國家要有好的治理,必須要有好的領軍人,而首相就是這個領軍人。
“我們也知道馬來西亞首相的權力非常大。首相決定內閣,內閣影響整個行政計劃和效率,所以瞭解大家心目中的首相人選,就可以大致上知道人民心目中想要的領導人,也反映出他們希望國家未來走向哪一種治理。”
O2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阿尼斯則表示,首相人選的受歡迎程度是一種政治說服,以獲得心理上的合法性,如果選民想讓某個政治人物成為首相,那麼他們就會投選特定的政黨。
張運華說,民眾在一個政黨裡面會選出不同的人選,例如巫統該選依斯邁沙比利還是凱里會比較好,而即使人民屬意的首相人選所屬的政黨或聯盟沒有勝出,但民調結果仍可作為獲勝政黨的參考。
“假設今天很多人選了某政黨的人作為首相,因為他有(符合的)特質或理念,但現在另一個政黨贏了,贏的政黨在推舉首相時就應該思考是要走黨的路線,還是要考慮人民想要的人選。”
根據民調,人民支持的巫統首相人選除了有依斯邁沙比利,還有凱里和國陣兼巫統署理主席拿督斯里莫哈末哈山,兩人在O2的民調皆獲得9%的選民支持,排在第三;他們在Ilham的民調也獲得相同的支持率,以4%位居第四。
在華研智庫的民調中,華裔選民心儀的首相人選,還包括民興黨主席拿督斯里沙菲益阿達(7.6%)、前副首相拿督斯里旺阿茲莎(2.17%)、莫哈末哈山(0.93%)及伊斯蘭黨主席拿督斯里哈迪阿旺(0.25%),僅有0.04%選擇阿末扎希。
值得留意的是,Ilham統計,有超過兩成(21%)的選民受訪時,誰都不在乎,另12%選擇其他;華研智庫的調查也有11%的人選擇其他,意味著還是有不少選民對於誰人任相,都覺得不太想理。
華裔普遍力挺希盟
馬華回揚10% 利邊緣席位
民調顯示,華裔選民在來屆大選仍傾向支持希盟,但馬華的支持率相較第14屆全國大選,有稍微回升的跡象。
支持國陣,尤其馬華的華裔選民比例雖然還是比較低,但是支持率相較上屆大選提升了10%,並預測這將能使國陣在多數的邊緣席位有所斬獲。
根據默迪卡民調中心針對上屆全國大選的調查,當時有大約95%的華裔選民把票投給希盟,只有5%的華人支持國陣馬華。
不過,華研智庫本次的民調顯示,綜觀各年齡層,國陣獲得的支持率介於9.2至15.8%,可見馬華的支持率有上升趨勢,從約5%提升至約15%。
部分認為華基政黨沒發揮作用
馬華、行動黨和民政黨3個華基政黨這一次將分屬不同的聯盟,有23.8%的選民相信華基政黨在大選後,仍能在新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也有相同比例(23%)的選民並不認同,他們認定華基政黨無法發揮作用。
華研智庫於今年9月19日至10月10日針對華裔選民的投票意願和傾向,進行了為期21天的民調,總共針對2354份問卷進行分析,其中293份來自3個選區(檳城武吉牛汝莪、雪蘭莪大港及柔佛亞依淡)的華裔選民,2061份來自線上問卷調查。
整體而言,參與民調的華裔選民被詢及希望國會議員來自哪個政黨/聯盟時,選擇希盟的比例明顯更高,達68.78%;支持國陣的選民有11.98%;接著是大馬民主聯合陣線(MUDA),也有7.05%的支持率。
國盟不受華裔歡迎
其他政黨/聯盟的支持率分別是砂盟(2.85%)、民興黨(2.76%)、國盟(1.40%)及祖國鬥士黨(0.17%),低支持率反映出國盟不受華裔選民歡迎。
若根據3個選區所收集到的民調結果,希盟的支持率雖然是最高的,但非希盟國席的選區,國陣的支持人數也不少。
華研智庫民調負責人張運華透露,該機構當初在選定武吉牛汝莪、大港以及亞依淡這3個選區進行實體面訪時,是考量到問卷要覆蓋北中南馬,同時這些選區也要能夠代表不同政治背景和傾向的選民。
武吉牛汝莪區原任國會議員藍卡巴星來自行動黨;大港區原任國會議員慕斯里敏來自土團黨,原以希盟旗幟上陣並贏下的席位,政變後成為國盟的議席;亞依淡區原任國會議員則是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
按民調所得,亞依淡華裔選民有55.56%支持希盟,國陣有33.33%;大港華裔選民有58%支持希盟,33%支持國陣,反觀支持國盟的僅有4%,顯示國陣和國盟議席中選擇支持國陣的華裔選民也佔了一部分。
在武吉牛汝莪選區,希盟在華裔選民中的支持率有61.96%,國陣只有7.61%,巨大的差距也意味著檳城仍是希盟的堡壘州。
張運華:懶投族僅9%
華裔投票意願高
我國在上屆大選創下歷年來第二高的投票率(82.3%),僅次於2013年的84.4%,當時颳起大反風,促成了國家獨立以來首次政黨輪替。
這屆大選,選民投票率會否更高?民調顯示,高達80%的華裔選民表示,他們會在即將來臨的全國大選出來投票,其中又以希盟支持者的投票意願最高(85.3%);不願投票的選民則只有9%。
然而張運華說明,即使民調顯示很多人有投票意願,但這是看守首相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利宣佈國會解散前就已經展開的民調,因此數據只能作為參考。
“投票率還是會有變動,解散後的氛圍是會改變的,尤其出現大量的競選行為、語言。
“報告中沒有提到氛圍的改變,但是根據以往經驗,其實很多華裔選民決定投誰,並不會受到競選行為影響,例如聽了一兩場選舉造勢活動,或(候選人)發表什麼言論,對他們決定投票或支持誰的影響不大。
“但是它(選舉氛圍)是會影響到這個人想不想出來投票。整個競選的氛圍,可能會導致部分人士的投票意願不高。因此,通常真實的投票率跟選舉前做的民調比起來,會比較低一點。”
4相政府皆欠奉
這份民調也讓華裔選民為歷屆政府的表現“打分數”,大部分參與民調的人都對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領導的國盟政府感到不滿意,只打1分的選民多達44.27%,打2分的也有34.66%。
由國陣執政的納吉政府也沒有獲得華裔選民的喜愛,有36.58%的受訪者給了1分;24%的受訪者不滿意依斯邁沙比利的政府。
至於馬哈迪領導的希盟政府,較多人(36.07%)給予3分,即表現平庸的評價,有19.71%的人只給1分,26.38%給2分。
由此可見,華裔選民對於上述4個前朝及現任政府的評價和滿意度其實都不高,但相比之下,選民對希盟政府觀感較好,對國盟政府的觀感則不佳。
各黨造勢料掀網絡激戰
民調也詢問選民在選前會以哪些資訊作為參考,其中有50.6%的華裔選民會出席和聆聽政黨的競選造勢活動,45.3%會選擇關注政黨和領袖的動態。
有26.6%受訪者屬於理性選民,因為他們會從不同的政黨獲取資訊,20.7%會試圖瞭解政黨和領袖相關消息;有16.5%則表示不在乎,可被視為是對政治感到厭倦疲勞的選民,他們不認為各政黨和領袖之間有別。
而6%的選民會跟從其他人的建議,比較沒有個人看法或主見;3.1%則表示,只會選擇華裔候選人。
電子產品廣泛使用的時代,許多選民一般上是透過網絡新聞和社交媒體平臺接收最新資訊,因此獨立民調機構巧思中心(Ilham Centre)也預測,本屆大選各黨或聯盟除了實體的造勢,勢必會利用網絡吸引選民的注意,並掀起激烈的網絡戰。
Ilham民調提到,超過一半的選民會在臉書、WhatsApp及其他社交媒體取得時事相關資訊,其中28%會透過網絡新聞平臺、電視(26.8%)、臉書(24.5%)、報章(4.3%)、推特(4.3%)、WhatsApp(3.8%)、家人(3.5%)、朋友(3.1%)及Instagram(1.8%)。
“鐘擺理論”或再現
希盟巔峰恐下滑
針對華研智庫此次民調的觀察,張運華表示,學者在分析華裔選民的政治風向時,“鐘擺理論”可以運用在華裔選民身上,即華裔可能有一兩屆傾向支持執政黨,接下來支持反對黨,然後再支持執政黨。
他說,上一屆希盟的得票率已經達到最高峰,現在可能已經開始逐漸迴流國陣或執政黨。
“所以對希盟而言,他們必須要思考接下來的策略和方向。”
他也提及,民調分析的數據不包括海外選民,海外選民是否會如上屆大選般踴躍投票,會對選舉產生一定的效果。
華研智庫民調的採樣詳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