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发布: 7:01am 03/11/2022

焦点

濒危动物

马来貘

人猿

马来虎

穿山甲

自然保育

动物保育

动物灭绝

物种灭绝

苏门答腊犀牛

【濒危动物/02】发展与环保同等重要 寻找平衡共生共荣

报道:本刊 叶洢颖

在上文曾提及和爪哇野牛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中的“极危”下调到“濒危”级别,表面上看是一个好信号,仿佛是保育计划进展顺利,效果显著,实际上却不尽然。

ADVERTISEMENT

“从一方面来说,马来虎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另一方面是主要原因森林等栖息地萎缩,你可以很容易就观测到它们的数量。”马来西亚自然协会(MNS)保育部门主任多诺文面露无奈之色。

从上文可见,极危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丧失了栖息地,究竟在这些年来,我们的森林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环保、动保就一定势不两立吗?

报道:本刊 叶洢颖

远在欧洲出席环保议题相关会议,探讨景观和栖息地保护的多诺文,在截稿前返马后,第一时间与我安排会面,以分享目前森林面积萎缩的最新情况和后续影响。

“当森林面积萎缩后,食物资源也随着减少。但是(马来虎)也需要猎食求生,在过往它们的选择很多样,现在仅两三种。”

他提及,在动物园内虽能繁育老虎,可是野化放归的成效不显著,捕捉容易放归难,它们未必能适应。

“你必须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考虑动物的福利,你还得看它们死亡率、寿命等等,一味低头去做,会导致更多的问题产生,还有(考虑)现存的森林面积。”

我们可以从这张森林面积对比图,看看从1954年至2000年的变化:

在这张图上,我们清楚地看到,1954年我国半岛的森林面积950万公顷,直到2000年便已经萎缩至600万公顷。

不妨想像当一家6口人从1000平方公尺的房子搬到500平方公尺的房子是什么样的画面?拥挤,且容易发生碰撞和冲突。

当然,这样的比喻不尽然精确,因为仰赖森林而活的物种,不仅面对居住环境缩减的问题,亦要面对食物资源减少,甚至性命危险。

“象群闯入(人类活动区域),大多数时候是为了食物。因为人们会植农作物,它们是冲着农作物去的。”

“类似情况在婆罗洲就发生过,人们知道婆罗洲侏儒象(Pygmy elephant)会来吃他们的农作物因而下毒,导致它们被毒死。”

多诺文在白板上画出“野生动物走廊”的路径,这一条自北到南,将零散的530万公顷森林连接起来的生态走廊初衷是减少野生动物魂断公路的风险,他直言工程进展良好,只是难免还是会衍生出一些难题,而这些难题却又与经济活动有关。

他指出,“野生动物走廊”周边有的森林已经被砍伐,以取得自然资源或种植经济作物。

“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己所能保障此走廊与森林的连接性。它的进度良好,但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

“作为大马自然协会,人类也同样重要。”

推行濒危物种教育有难度

虽然环境和动物保护是首要任务,但亦要保障人民的生计,因此该组织也和一些企业、公司合作,以有效地解决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的问题。

“有时候他们跟‘当地居民’会有冲突,尤其是重点地区如国家公园、话望生等,一些特定野生动物会进入这些区域,我们和当地社区建立密切关系以防万一。”

比如,他们会预先跟小园主们谈妥,当野生动物闯入他们的种植园时,切勿擅自捕捉、宰杀和出售,应第一时间联系PERHILITAN。

“这是我们面对的挑战。”

他指出,该协会与WWF、TRAFFIC一直在推广、普及教育,可惜速度甚慢,因为他们必须非常详细地说明,精准到哪个种类的个体,以让小园主们辨别出极危物种。

他以犀鸟为例,面临灭绝危机的有5至6种,哪一种是极危物种?

“我们经常说要保护大象,可是大象那么多种,哪一种是需要保护?哪怕是老虎,犀牛也一样。”

作为同样非专业的人,我不难理解小园主们以及该协会的难处了。除非形貌上千差万别如马和斑马,否则在我们看来并无区别。

然而,对于某些物种而言,虽然外貌上看似差别不大,命运却大大不同。因此,该协会鼓励公众若遭遇野生动物误闯住宅,可向PERHILITAN投报。

“不过可能有时候要等等,因为现在这样的案子太多,当局也处理不过来。”

他无可奈何地补充,若是在10年前,只要一投报,当局会立即上门处理,但如今需要排队等待。

这意味着,动物们的栖息地急速消减,与人类的冲突将会越来越多。

PERHILITAN 投报热线:1800-88-515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8时至下午6时,全年无休

多诺文(中)表示,若种植业者或企业有相关的问题,或者有合作意向,可联系他们。左起:MNS职员孙慧雯、多诺文,以及MNS执行总监山慕加拉。(本刊 叶洢颖/摄)

改变观念很重要

他感叹,欧洲、澳洲等国的人民对于环保的概念、气候变迁带来的恶果较为清晰,亦愿意为之付出。

他以英国人为例,无论是医生或巴士司机,每个周末会拨出时间植树,亦会将此当作家庭亲子活动。

“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不做些什么,气候变迁来临之时,会变得极端地热或极端地冷。”

国人相较而言,在有关方面的观念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最常见的行为如开辟了一块土地耕种或养殖,期间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化肥、药物,当土壤因此变质,榨干利用价值后就会遗弃,任其荒芜贫瘠。

我想起那一片片原来可为候鸟提供繁育后代、减缓海浪冲击海岸线的红树林,变成一个个养虾场,5年后因土壤变酸,不再适合养殖就弃之不顾,而候鸟从此少了一个繁育之地;失去缓冲地带,直面巨浪的海岸线一步步被侵蚀。

“就像我国有很多人喜欢养狗,但是等到狗长大了,觉得不可爱了,就将它遗弃。对于生命不负责任。”

那是否表示已经无药可救?也不是。

他直言不讳道,这是由于我们这一代造成的破坏,我们并不在乎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可是,所幸的是新一代人已经有所不同。

他说,如今有了网络,他们也尝试去了解发生什么状况。

“我想可能是千禧一代了,经过疫情后,他们变得更愿意去理解和同情动物。”

他认为,在过去大家只重视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可是也不能单单归咎其中一方。

“你有供应也有需求,我们必须明白经济活动也是其中一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也无法生存。”

发展和环保同等重要,只能从中寻找平衡之处。

他提到,如今该协会与部分银行、企业合作,为“生态走廊”展开补种树木的计划,尽管由于气候变迁等因素,进展不算顺利。

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我们失去的,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追回?

我们所踏足之处并非尽归我们所有,地球不是任我们予取予求的死物,每种生灵有其生命、灵魂和名字,我们同是居住在这个星球的命运共同体。

但愿我们的后代还能看到在草原奔驰、在大海畅游的动物,而非只能通过冷冰冰的文字认识这些已经消逝的生命。

延伸阅读:

【濒危动物/01】物种灭绝 最残忍的告别

相关稿件:

【自然保育/02】当鸟儿都飞往一个婆罗洲海湾

【你还在翅吗?之一】鲨鱼的口VS人类的嘴 有鳍者最悲催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6:49pm 09/03/2025
弃用濒危动物入药 马中医推崇草药替代
中医革新推崇草药永续替代品 · 专家:穿山甲鳞片交易仍猖獗
尽管濒危物种穿山甲受到国际贸易禁令的保护,但由于其鳞片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医市场仍然受到追捧。(马新社图)

(吉隆坡9日讯)马来西亚中医界正逐步改用植物性或合成替代品,摒弃濒危动物药材及减少对其成分的依赖,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传统中药常使用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成分,然而,现代中医则日益推崇永续、道德采购和科学验证的替代方案,以兼顾疗效与生态保护。

专家接受马新社访问时指出,尽管濒危物种穿山甲受到国际贸易禁令的保护,但它仍然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备受追捧。

方禧:植物替代品功能相同

中医革新推崇草药永续替代品 · 专家:穿山甲鳞片交易仍猖獗
方禧(右)与陈诗欣认为,为了确保中医治疗的包容性,应避免使用动物性药材,转而选择具有同等疗效的植物性草药。(马新社图)

来自双威中医中心的草药师方禧指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向来相信穿山甲鳞片具有药用价值,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根深蒂固且拥有成熟的中医药行业,因此,中国的需求量一直较高;不过,在需求量、法规及执法力度方面,两国仍然存在关键性的差异。

她说,穿山甲的鳞片在中医历史上占据一定地位,但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许多符合伦理标准的植物性或合成替代品同样具备类似疗效,且可作为永续的替代方案。

“例如,我们现在以王不留行(一种中草药)替代穿山甲鳞片,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催乳。至于熊二醇(UDCA)等合成替代品则已取代熊胆,用于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的数据显示,2015至2021年,亚洲共破获1141起穿山甲走私案件,中国、越南、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共占总数的91%。

自2019年起,中国政府取消含穿山甲鳞片药物的医保报销,以遏制对穿山甲的贸易,特别是来自东南亚的供应链,并于去年11月将用于药用的穿山甲鳞片年度限额减少至1公吨(约2000只穿山甲)。

尽管中国缩减上述配额,但相关产品仍可合法销售则引起大马的非政府组织关注,担忧由于透明度不足且仍允许服用,执法漏洞恐使东南亚的非法鳞片流入市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王易孚曾在剑桥大学研究中医领域对穿山甲鳞片的需求,并指如今中国商家对许可证的意识提高,不仅销售穿山甲产品需要合法授权,相关产品本身也须认证。

她说,随着中国在2020年6月将所有穿山甲物种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将含有穿山甲鳞片的产品从《中国药典》中删除,穿山甲鳞片的贸易近年来显著下降。

她指出,中国目前使用2016年前从非洲和亚洲进口的合法库存穿山甲鳞片,并通过许可证管理供应医院和药店,目前一共有711家医院获准销售相关药品。

尽管如此,双威中医中心药剂师兼营运主任陈诗欣则建议,病患若对网购的中药产品有疑问,应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草药师,确保安全后再服用。

“为了确保中医治疗的包容性,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性药材,转而选择具有同等疗效的植物性草药。”

TRAFFIC推“仁心”倡议

中医革新推崇草药永续替代品 · 专家:穿山甲鳞片交易仍猖獗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携手大马华人医药总会推出“仁心”倡议,庄翠玲(左)与曾景玮展示在2023年11月出版的大马中医中药手册。(马新社图)

为提高中医业者对禁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的认知,并向公众普及相关法规,TRAFFIC携手大马华人医药总会推出“仁心”倡议,包括在2023年11月出版大马中医中药手册,以提升对濒危野生动物入药危害的认知,并警示买卖此类产品的法律风险。

TRAFFIC国际东南亚项目负责人庄翠玲说,过去与中医行业的交流当中,有者对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的法规感到困惑,因此,这份附有中英双语的手册将帮助业者鉴定哪些成分需要许可证?哪些应完全避免?

过去10年,该组织在我国展开广泛研究,包括调查半岛及东马的中药店;另一名项目负责人曾景玮则指出,与中医行业长期合作旨在提供使用的永续经营指南,而非单纯施加限制。

他说,这本40页的手册电子版及相关详情可从www.healersforthewild.com免费下载,“我们也通过社交媒体和多种方言的视频,并与网红合作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发信息,提高公众对杜绝野生动物入药的意识。”

马迳蔃:网售穿山甲鳞片或是假货

雪隆华人药业公会会长马迳蔃受询时指出,本地中医行业过去10年已大幅减少使用及销售动物性成分的产品,尤其涉及濒危物种的药材。

“如今,网售穿山甲鳞片中成药大多没有序列号,极可能是假货。因为要合法从中国购买穿山甲鳞片,必须提供身份证件和执业中医师的处方,且所有交易需向中国政府报备。”

中医革新推崇草药永续替代品 · 专家:穿山甲鳞片交易仍猖獗
诺阿里夫:“虽然其他国家公开出售各种野生动物产品,但这并不代表可随意带入大马。”(马新社图)

另外,大马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执法组主任诺阿里夫也提醒,若欲携带含野生动物成分的药品或制品入境,须先取得该局总监签发并获部长批准的特别许可证,才可入境。

“虽然其他国家公开出售各种野生动物产品,但这并不代表可随意带入大马。国有国法,我们仍会严格执法,凡未经授权持有或存放此类产品的人士,将受到法律制裁。”

卫生部传统与辅助医药组高级助理主任达祖依克马医生也警告执业中医,若被发现存放或销售上述药品,特别是抵触PERHILITAN及国家药品管理局的法令,一旦定罪,则卫生部会吊销他们的执照。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