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捱餓減肥嗎?為了減肥,戒掉一切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達到減肥目標嗎?
然而中醫理論卻有句話說“餓瘦不如補瘦,補瘦著重在養脾”,也就是說養好脾胃才是減肥的關鍵。
ADVERTISEMENT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9年我國有過半人口都是處於體重超標。今時今日減肥或者減重已經不再是為了美觀,而是更逼迫的性命攸關,因為肥胖所導致的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等都足以奪命,減肥已經不再是表相的好看,而是內在的搶修。
除了老生常談的減肥靠運動、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有的人想瘦但不想努力,就用代餐或吃減肥藥,甚至靠縮胃手術來治療病理性肥胖。
而在中醫這一塊,國際醫藥大學中醫門診部負責人兼專業針灸師王秀秀博士強調,中醫減肥注重脾胃功能,講究增肌,不講求減重,因為一切不良習慣如用餐不定時或暴飲暴食,都可能傷害脾胃,所以不管增或減肥,脾胃都要正常操作,才能達到目標。
她表示,肥胖是眼下普遍的一個問題,在問題未變嚴重之前,中醫可以通過改善脾胃來幫助減肥。
她提到,人們都覺得肥胖是吃出來的,但也可能是脾虛問題,所以不要用捱餓的方法來減肥,應該是補瘦方法來減肥,畢竟節食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厭食症等後遺症。
因此,她主張減肥是應該從正常飲食習慣開始,包括適度攝取身體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如脾胃功能正常,自會幫你分清濁,運行氣血,瘦也瘦得健康有活力與美。
減肥也可以好好吃飯
“減肥也可以好好吃飯,長時間不吃碳水化合物,損傷脾胃,身體功能會失常,當脾胃無法正常運行,造成肌體營養失調,能量停滯,就會囤積成肥肉脂肪;而要增肥的人,應該是增肌,因為脾也是主肌肉,肌肉結實就不會有肌少症。”
王秀秀表示,超重與非傳染性疾病有很大關係,除了某些因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肥胖,很多人的肥胖都是生活中不良習慣引起的,成功把體重降下來,慢性疾病的指標就會跟著下降。
她提到,很多人努力增肌減肥,但效果都不理想,因為大多數人都只是注重減肥,但減重之後肌肉無法增加,影響減肥效果。同樣的,老人普遍面對的肌少症問題,都是與脾虛有關。
她解釋,中西醫對“脾”概念不一樣,西醫的脾在人體結構功能是與血液相關,具儲血、過濾血液及免疫功能;而中醫的脾是功能器官,屬於一個消化系統,除了消化吸收功能,還跟肌肉、血液、免疫及思緒等有關。
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靠脾運化
她表示,中醫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是氣血升降來源。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學習或工作都需要很大能量,這些能量只有通過飲食才能產生,而食物是必須經過脾胃消化及吸收後,轉化成能量賦予我們使用。”
王秀秀表示,《黃帝內經》記載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飲食水谷是五臟六腑所需營養物質的本源,食物進行消化及吸收,營養可以更加充分運作,脾胃能夠把食物轉化成能量,提供我們更多能量去活動。中醫認為“脾主肌肉”,指肌肉的營養靠脾運化水谷精微所得。
她引述,《素問·痿論》中的:“脾主身之肌肉”,即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有活力。如脾有病,則肌肉痿縮不用,所以脾胃不好的人,就無法提供足夠能量,肌肉會比較鬆弛。再者,脾是運化氣血與水液的器官,若運行不佳的話,就會因為溼氣太重而導致痰濁。
“津,是指人體的津液,而脾是生痰之源,脾虛的時候水液停留在體內就容易生痰,而肺則是儲痰,所以要處理肺部問題,就要先從脾胃處理。”
她表示 ,腹部是最容易累積脂肪的部位,那是因為脾胃不好,容易導致水分滯留體內,引發淤塞現象而生痰。在痰濁與溼氣累積下,身體超過負荷就形成肥胖。
十個胖子九個虛
王秀秀表示,若一個人脾胃運化正常,溼氣較易排洩出去,反之就會因脾虛而感覺疲累,所以痰溼的人都會覺得下半身很沉重,有句俗語說:“十個胖子九個虛”,指的就是脾虛。
她以“兄弟關係”來比喻脾與胃的功能,脾負責運化,胃主消化與吸收,再轉化營養供應全身;女性若脾氣充盈,就能約束血液行於脈管,也就是中醫說的統血。反之因脾虛不能統血的人,則容易出現流鼻血、月經不順、大便出血或皮下出血(容易淤青)的情況。
此外,她也講解肌肉在減肥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如果脾胃不能升清,營養物質不能正常分配,就無法滋養到肌肉與四肢,導致四肢無力。
“很多人喜歡健身,讓肌肉結實,同時也可以保護內臟,跌倒時才不容易骨折。但如果沒有運動,脾胃也不好,四肢沒有結構來補助,就無法達到增肌效果,所以中醫很注重脾胃保養,要健身就要先把脾胃調好。”
如何知道或辨別自己的脾胃功能強或差?王秀秀表示,口唇可以反映個人脾胃功能,脾胃不好的人容易長口瘡及味覺異常。同時,脾胃不好也容易變成易胖體質,因為身體功能減弱就會生痰,體內溼氣太重而引起全身肥胖。
“脾虛容易累積溼氣而導致水腫,有的人水腫是表現在頭,有的在軀幹,有的是四肢,尤其是小腿內側,按下去會凹陷,很久才回彈。所以在中醫理論上,調脾也可以調理肥胖問題。”
她表示,脾臟,是身體的終點站,功能是分清去濁,大多數比較胖的人都是脾虛,因為脾虛容易生痰,進而轉化為脂肪而導致肥胖。只要是靠捱餓減肥成功的,就算是暫時瘦了,仍舊可能是溼胖的潛在人選,因為捱餓只能減脂,卻無益於增肌,而且只要少了肌肉,人就會脾虛。
她也提到,脾虛的人通常都是寒性底子,當身體寒的時候就會吃東西保暖,偏向重口味食物,如此一來更增加了溼氣,在惡性循環下問題就更嚴重。
她表示,脾虛的原因有很多,情緒也是一個因素,因為五行中肝是木,脾是土,肝鬱脾虛的話就會形成木克土,情緒不穩定肝火就會很旺,所以情緒不好會增加脾臟的負擔,加上情緒不好的人會暴飲暴食,更容易導致發胖。
“養脾補瘦”概念來減肥
人體五臟六腑宛如一套綜合交通系統,脾胃雖有各自的功能,但與其他臟腑也是相互連接,任何一個臟腑衰弱都會影響整個系統。
王秀秀表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每個人的體質雖源自父母,出生時即使先天不良,後天營養足夠也可以健康成長,這其中靠的就是脾胃發揮功能。
她表示,很多人減肥時經常忽略脾胃,導致脾陰虛,症狀表現在肌肉流失、無力、鬆弛。脾虛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吃飽嗜睡,感覺渾身無力,肚子脹鼓鼓的;有的人則是空腹時頭暈、頭痛、耳鳴,進食後脾在運行能量,症狀就會得到改善。
她說,老人失肌症也是脾虛的症狀,因為無法消化吃下的食物,所以不長肉,出現肌少症問題,也會導致便秘。
她表示,脾臟在中醫理論中是功能器官,而臟腑的功能是由一個消化系統在運行,所以即使脾臟被切除了,其他臟腑可以互補回去,因為中醫是講究形、氣、神,形指的是器官,形沒有了,還有氣與神可以補助,不是依賴單一器官。
她表示,與脾臟相互關聯的胃,一旦出現胃不和情況則會臥不安,容易有失眠問題,而補脾胃的同時也在補血。若脾胃沒有正常工作,吃再多的保健品都無法吸收。
她表示,血液充盈與否會影響大腦的運作,當一個人用腦越多,血用量就越大,所以補脾胃也等於在補血。
“雖然男性沒有生理期,但用腦過多、憂思太多,也會傷脾,影響造血功能,間接導致血虛。”
她笑言,這些理論提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我們身體有一套很智能的機制,可以通過補脾胃來達到減肥效果。所以中醫有句話說“餓瘦不如補瘦,補瘦著重在養脾”。
她建議以“養脾補瘦”的概念來減肥,改善脾虛問題,就可以達到減肥作用。當中有3個方法:
- 定時運動:運動消耗熱量,要塑形都要靠運動,也能加速新陳代謝。
- 按時吃飯:用餐按時按量,養成好的習慣;定時排便,有效的去除贅肉。
- 中醫藥膳:根據體質以藥膳補助,如脾陽虛可喝薑茶,脾陰虛可用四神湯、脾氣虛喝四君子湯、心脾兩虛可用歸脾湯。建議最好經過中醫把脈判斷,依體質調理。
更多文章: 釐清營銷手法、傳統與科學根據 正確坐好月子 健康挑戰21天 透過全食植物性飲食法找回健康 中醫治療精神疾病,“形、氣、神”三位一體辨證治病 一次手術自體軟骨細胞修復技術 解決膝蓋軟骨損傷問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