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海藝術祭與其他大型藝術節的不同之處,你必須翻山渡水才能去到它面前,它沒有辦法像多數藝術作品般巡迴各個美術館。藝術裝置不再僅限於視覺,還包含空間。因此,感受這段路程也是藝術體驗的一部分,並不止在你看到它那一刻,而在你尋找它的那一刻開始。
作者:何凱晶(草稿雜誌內容總編,檳城創意園區COEX空間管理員)
ADVERTISEMENT

“南瓜總是讓我微笑,它們是蔬菜裡最幽默的”,那顆紅遍全球的南瓜雕塑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在接受英國《衛報》專訪如是說道。究竟哪裡幽默了呢?當初我也只能對在各大媒體平臺躥紅的黑色幽默感到不解,心裡想或許有一天親自去看看。
有一天我真的站在它的面前,猶記得那天趕上最早一班前往直島(Naoshima)的船,抵達時沒有想像中游客排隊打卡的畫面,我有幸目睹一顆孤獨的南瓜,以大海為背景佇立在碼頭,黃底黑點,沒有想像中的喧賓奪主,卻意外與海藍相襯,或許是目光鎖住了某個定點,周遭的海也變得明亮清晰。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实时筑造没有办法一瞬间为当代学生带来多少益处,但这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方式,通过实时的沟通,在地的了解,去看见不同的需求导向。实时筑造提供机会,让我们打破设计美好的幻想。技术革新、材料创新在现代设计中固然重要,但更难得的是让设计与社会形成平衡,筑造良好的生活质量,去看见,去了解便是学习的过程。

2024年6月, 我们与台湾实践大学及日本静冈科技学院合作,为Rakachhmol Elementary小学建设校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整个蒙勒塞县充斥着大小不一作用不同处境类似的“空间”,正是这一个个“空间”成就了蒙勒塞县当地居民的生活,搜索蒙勒塞县(Moung Ruessei),您会看到“这是柬埔寨马德望省下辖的一个县”仅有的描述,距离上一次人口普查,已经过去了26年。
Moung Ruessei是一个在暹粒与当地人提起,他们也需要费尽脑汁去回忆的地名,那Rakachhmol Elementary呢,这是一个离开时稍不留神都会忘记的拗口名字,可或许是太偏僻?或许是太安静?或许是过于充实,叫当代学生为自己手上所握的工具陷入迷思。


实时筑造以人为本
实时在过去描述金融、天气、运势,直至成为建筑的前缀,那我们在实时什么呢?其实早在1975年,Charles M. Eastman教授已经通过BIM技术来阐述实时对建筑的重要,只是在2002年随着科技的进步,这项技术才开始被业界正视。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实时数据采集和反馈系统能够帮助建筑设计师、工程师和社区规划者做出及时的决策。建筑系学生和专业建筑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实时协作,分享设计方案、接收反馈或与社区成员讨论,可以评价是实时数据创造了当代智能生活。
实时筑造,便是在线平台转换为现实平台,在现场与村民协作,与孩童嬉闹。清晰记得在筑造的第5天,关于屋顶斜梁的部分,村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那个时刻,建筑一词开始变得具象化,设计一词开始变得模糊,并不是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由他们实现了可以提供更多孩子学习的空间,成就了建筑一词。“以人为本”一词中的“人”也拥有了身分。


去看见,去了解,才能解决核心问题
实时筑造没有办法一瞬间为当代学生带来多少益处,但这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方式,通过实时的沟通,在地的了解,去看见不同的需求导向,“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服务一词对当代建筑学生好似越离越远,实时筑造提供机会,让我们打破设计美好的幻想。技术革新、材料创新在现代设计中固然重要,但更难得的是让设计与社会形成平衡,筑造良好的生活质量,去看见,去了解便是学习的过程。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第一天时,3所学校的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去思辨和讨论设计方案,记得关于房子是落座于东边还是西边便出现了激烈的讨论,有小组认为背向东边可以阻挡白昼的高温,6点后可以坐在院子中欣赏夕阳,好惬意的场景,校长便说,强风从西边而来,伴着风沙,并且东侧地势低容易淹水,只是这个时候的我们已经沉浸在自我创造的夕阳之中,什么都听不进去。当然,最后房子落座在西侧,因为不论是在动线上还是可持续性上,这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当代建设仍需集思广益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里便不辩证唯心主义对建筑政治的影响了,这是很宏观的课题,但是“心”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并不是宏观的概念,正如这古语想要表达的,心这个器官的作用是思考。
记得有次问同行的人,为什么会选择来到这里,给到的回答很简单“因为需要持续看,持续做”,这让我想起林徽因与梁思成,坚守偏僻村落,研究古代建筑,成立营造学社,让古木造传承至今,若这只是靠个人学术并不能走得太远,集思广益,实时协作才可以保留建筑的价值。
正如柬埔寨2000年的历史,从战火纷飞到殖民统治再到一党制,到今天让世人看见柬埔寨,虽然城市现代化建筑的快速崛起让人瞩目,但传统建筑风格依然是柬埔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平衡建筑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仍旧会是柬埔寨建筑未来将要面临的重要挑战。当代建筑学生所缺少的一点,或许是各式各样的勇气,但无论如何,这都是长远的学习过程,望互勉。


延伸阅读: 草稿筑迹/日本木造建筑杰作——聴竹居 草稿筑迹/双溪大年二街:一条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街道 草稿筑迹/从公共安全到城市美学,纽约逃生梯的前世今生 草稿筑迹|不被定义的老宅:太平The Petricho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