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06/11/2022

拉曼大学

筷子

儒家思想

拉曼大学

筷子

儒家思想

印裔用筷折騰 巫裔好奇儒家 Fun轉大學 文化迸火花

报道:麦肖剑
照片:受访者提供

高等學府集各地各族學生於一處,自然鄉音濃郁、文化聚攏,當一回大學生,好比四下裡遊歷採風一輪,廣納百川,採集薈萃,錄得百家長。

如同拉曼大學學生珊吉塔(Sanjeetra A/P Ravindran,22歲),從朱曉曼和華裔同學身上學到的華人民俗就很多;有的新奇有趣、前所未聞,有的刁鑽費神、頗為折騰,其中包括如何使用

ADVERTISEMENT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珊吉塔(左)帶著朱曉曼一同慶祝屠妖節。
筷子直插米飯 引來驚呼

這兩根小竹枝,讓珊吉塔飯都吃不好,吃到一半還得稍作歇息,用力一插,筷子直挺挺立在米飯上,引來身旁“老師們”一聲驚呼,連連勸阻:別,這不吉利!

他們也告訴她“鬼節”的故事,少不了開開玩笑唬一唬她:晚上餓鬼會跟你回家。珊吉塔不怕,腦筋也轉得快:不會,因為我是印度人!

說起印度文化時,就來個角色互換,珊吉塔授教,“老師們”則成了學生。比方印度米繪(Kolam),彩色的米組成賞心悅目的圖畫,學生們說:不就是裝飾用途嗎?珊吉塔解釋:其實,是二合一!除了裝飾,也把這些米和小昆蟲分享,是善舉的體現。

學生們告訴珊吉塔,華人說的語言,除了華語,還有客家話、福建話、廣府話等等,珊吉塔則回應:印度話也是!除了淡米爾語(Tamil),還有泰盧固語(Telugu)、馬拉雅拉姆語(Malayalam)、旁遮普語(Punjabi)、印地語(Hindi)……學生們瞪大眼睛:原來如此,長知識了!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大學第一學期,珊吉塔(左三)和曉曼(後排右二)與其他朋友合影,兩人在結識初時已經很談得來。
互影響生活習慣

不只民俗文化,連生活習慣,也有可學的。生活習慣因人而異,說不上誰教誰學,大家萃取兩方最能妥協的中間點,加以磨合,逐至融合。珊吉塔原本習慣晚上10時吃晚餐,跟曉曼及朋友們在一起後驚覺:怎麼大家這麼早吃!傍晚6、7時就開餐,夜些不餓嗎?大夥兒答:不會啊,習慣了。長久以往,珊吉塔也和曉曼和朋友們在傍晚一同用餐,習慣了。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珊吉塔(右一)和朱曉曼(左三)與其他朋友常一塊兒相約吃飯逛街,相處得非常好。

還不太習慣的是運動。珊吉塔發現許多華人很常運動,每天清晨或傍晚都看到他們到屋外跑步、騎腳車,非常活躍。“如果說和華人相處時遇上的‘文化衝擊’,運動絕對是其一!哈。”

珊吉塔也嘗試仿效,遂拉著曉曼和另一名華裔好友田依琳陪自己跑,有伴就有動力嘛,但曉曼和依琳,偏偏不屬於“常運動的華人”行列,珊吉塔以一句話概括:用餐時間,我跟她們;運動,則是她們隨我!

所以說,這個組合看似從對方身上吸收彼此的習俗,相互學習和感染,實際遠不止此。像珊吉塔這樣,身上又何止有單一文化?吸收回來的精華復再傳播,從華裔身上感染到的養分,可能再倒過來感染別的華裔,像是一個圓,圓中還有旁的枝蔓繼續蔓延散開,層層交叉感染,直到最後再無先後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朱曉曼:與珊吉塔形影不離

朱曉曼(23歲)和珊吉塔第一次碰面,是在拉曼大學迎新會。結束後和依琳等巴士回宿舍,看到珊吉塔和一班印裔朋友也在等,便上前搭訕。“我中學時也有要好的印裔朋友,所以看到珊吉塔就覺得:這女生,可能可以和她成為好友。”

兩人住同一宿舍區,都修心理學系,很快熟絡起來。一學期後,關係進展到一起完成功課,甚至一起去逛街,還分享個人生活和問題,也就是女生們的姐妹互訴心事,把對方視為體己人。曉曼說,珊吉塔通情達理,待別人寬容:“有什麼問題,她是可以傾訴的對象。”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朱曉曼(右三)除了和珊吉塔(左三)熟稔,和她的家人也相處得來,一同出外用餐,還出席了珊吉塔妹妹的生日宴。

但是,在她眼裡,珊吉塔也有個缺點,就是把所有責任都扛上身──如果這也算缺點的話。在小組項目作業中,珊吉塔常出任組長,有時工作都由她包攬,讓曉曼頗有微言。“我說應該讓別的組員分擔,她只是笑笑說沒關係。對她來說,這就是她的性格,但對我來說,我覺得不必一直付出,就因為她人太好,才常被人佔便宜。”訪問過程,唯有此時,她頗有微詞,是為好友心疼和不值。

後來冠病疫情爆發,行管令開啟,學校也進入網課時代。曉曼和珊吉塔只能在視訊通話上看著彼此的臉,被圈在手機熒幕框框裡又說又笑。等到學校重開,兩人久別重逢,好像要彌補回沒能見面的日子,乾脆搬入同一屋子,成為形影不離的室友。“既然常同組做功課,一直在一起,那就住在同一屋簷下好了!”曉曼笑說。

兩個小妮子天天見面都嫌不夠膩歪,再來個“終極之夜”,兩人找個日子,連同其他朋友,共4名印裔和4名華裔,徹夜暢談聊通宵,之前分隔兩地沒能聊的話,一次聊個夠。珊吉塔說:之前只是線上,什麼都不能做,所以現在我們要製造回憶!

馬來女生選修“
侯兆勳驚訝 老師也好奇

與曉曼一直都在各族環境中生活有別,侯兆勳(22歲,金融經濟系)中小學都在華人圈子,進入拉曼大學,接觸友族才多。選修“儒家思想和現代社會”,竟有機會和馬來同學同班,老師也好奇,問何以選修此課,一名馬來女生說:想要了解不同的東西。

在許多課堂上,馬來學生都是佔少數,但兆勳說,他們表現很突出。“大多華人學生可能羞於發問,但馬來學生不僅敢問,也敢放膽呈獻很新奇的東西。我記得一名馬來學生在網課的市場營銷呈獻上推銷洗頭水,竟把整支洗頭水帶入鏡,邊拿起洗頭水邊推銷,自信又投入,非常有記憶點。”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實習時,侯兆勳(右二)也接觸到許多友族同事,哈妮莎(右四)是其一。兆勳說,她對大家都很好,一直要請他們吃東西。
印裔生召集能力強大

至於印裔學生則擁有強大的召集能力。兆勳一天在學校餐廳用餐,一名印裔學生癲癇發作倒地,眨眼間功夫,近10名印裔學生四下裡一擁而上,協助倒下的同胞。

還有一堂選修課,是“種族關係”。逾10人小組裡,只有一名印裔同學普爾茜拉,被9名華裔同學“包圍”,偶爾覺羞怯,兆勳等人看在眼裡,主動和她說話,讓她漸漸多話起來。這門課要求每組學生完成一個影片,影片結尾,大家討論後拍板:不如加入印度舞元素!普爾茜拉本身對印度舞也不精,但還是跟著大夥兒一起大跳特跳,非常好玩。這個作品最後取得高分。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侯兆勳(後排中)在“種族關係”選修課完成呈獻後,與組員合照。前排右一是普爾茜拉。

偶爾聽親戚長輩說起友族,都帶有刻板印象,不外乎是馬來人懶、印度人兇,兆勳可不這麼看。他參加校外比賽時遇到的友族學生,個個表現優異。“印度學生呈獻一流,說話流利得不得了;馬來學生不管是讀書還是課外活動,厲害起來是很恐怖的,不是開玩笑!”

所以他再聽到親友的類似言論時都會糾正:不管哪一個族群都會有這樣的人,說某個族群懶惰偏激,難道華人沒有懶惰偏激的?不能一概而論。我遇到的馬來人印度人,可強了!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侯兆勳(後排左二)與青年領袖社組員聚餐。
学习彼此生活习俗 大学成各族“采风”融合之地
通過拉曼大學內網可以獲得許多校外比賽或活動信息。這是兆勳在2021年參加的青年領袖社活動,參與者來自不同大專學府的不同種族學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