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流行乐坛风气仍以情歌为主流。“爱情”成了绝大部分歌曲的主题,助长了“情歌泛滥”的现状,近乎到了不健康的地步。剩下友情、亲情、励志、人生哲理、武侠剧主题曲等,势单力薄,大可纳入同个门派,才能与“情歌”抗衡。导致“无情不为词”的现象,一部分因素在于乐坛倾向偶像工业发展,卡拉ok盛行,歌手为迎合市场,均以唱情歌为主,走红几率也提高;一部分原因是词人所能争取的创作空间有限,而创作其他题材的难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大,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听众以青年为主,情歌较易被接受。
ADVERTISEMENT
虽然乐坛素以情歌为主,却难逃短命的厄运,经典情歌少之又少。针对情歌的质量,众说纷纭,好坏各抒己见。有人坦言在流水线上产出的情歌内容单一、千遍一律、新意欠奉。另有人表示情歌的功能是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只要目的达成,即功德圆满。80年代,卢国沾有感于情歌泛滥的现状,倡议“非情歌运动”,利用自己在乐坛的地位,亲自撰写多首非情歌的代表作,使主流歌手有机会唱非情歌,可惜无法改变市场品味和打破商业规则,乐坛迅速恢复原状,“非情歌运动”无疾而终。然而,这颗种子埋在了一些人的心底,等待生根,深耕。
社会写实的音乐创作
多年以后,新崛起的词人觉得流行歌曲有所欠缺,开始创作非情歌。林夕有许多富有政治色彩的作品,适逢香港政治问题非常敏感的时期,写下了〈皇后大道东〉、〈是有种人〉、〈回忆有罪〉、〈双城记〉;〈夕阳无限好〉抒写人生;〈六月飞霜〉论及社会;〈黑择明〉劝人珍惜生命,不要自杀;〈天水‧围城〉描写香港社区问题;〈难念的经〉则联袂周华健,配合金庸武侠剧时代,笔下出现了恩怨情仇、人生哲理的创作面向,又与佛理暗合。后来,他延续将佛学的元素融入歌词中,发表了〈无念〉、〈落水三千〉、〈观世音〉、〈电光幻影〉、〈浮生若水〉等,数之不尽,为后辈立下了难以超越的典范。在“非情歌运动”之前,许冠杰也写了许多针砭时弊、讽刺现实、反映市民心声、搭配鬼马俚俗的歌词,唱出具体生活日常的作品,如〈半斤八两〉、〈打雀英雄传〉等,一切归功于黎彼得和夏金城的词。参与创作社会写实的音乐人,还包括达明一派、何韵诗、黄家驹、黄伟文、周耀辉、陈少琪等,可谓百花齐放。
在中国大陆,也冒出试图冲破政治与商业钳制的创作人,如崔健〈一块红布〉、〈红旗下的蛋〉;李志〈广场〉、〈人民不需要自由〉;万能青年旅店〈在这颗行星所有的酒馆〉等,可惜威权政府的手段越来越绵密、趋向保守、不可理喻、不断地施压打压,创作人也慢慢变得警惕,尽量不提、不唱敏感、不合时宜的歌曲,抹杀了创作自由,言论自由高度紧缩。8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开放,推陈出新,像一万匹脱缰的马,带领整个社会向前大步迈进,古今对照,哀哉!相对之下,台湾在1987年解严之后,创作自由比较大,创作人很乐意尝试写非情歌,如〈现象七十二变〉、〈玫瑰色的你〉、〈入阵曲〉、〈岛屿天光〉等。
反映市井通俗文化
马来西亚社会景象底下其实千疮百孔,流行歌便肩负起反映现实的任务,回顾娱协奖和AIM入围名单,非情歌的比例也不少,但多数以励志、友情、亲情为主,曝露通货膨胀、生活艰难,甚至黄赌毒等社会问题却严重缺乏。含有本土意识的流行歌曲,除了勇破禁忌的黄明志,另一位“时事评论员”便要数张少林。无论是〈Roti都起价〉、〈阿婆买咸菜〉、〈台湾跳飞机〉、〈烟仔歌〉,词写得真好,娱乐性也很高,虽然文学价值相对较低,却非常能够反映市民心声,即使社会问题未有得到解决,市民仍能苦中找到乐趣。
依我所见,情歌和非情歌的地位关系无需争个你死我活,两者并存才可使得流行歌更多元和具有生命力。若一个颁奖典礼的入围歌曲全是情歌,或非情歌,肯定失色不少,那有多无聊啊!
更多文章: Tom Phan/《ARE U OKAY?》一趟13分钟的飞行 林佚/取歌名的艺术 林佚/抒情歌走过的路(浅谈中文歌词创作) 林佚/购物之歌:逛宜家,去My菜 Tom Phan/庞克不只是给emo仔听的 林佚/歌照唱,演唱会照办 林佚/中秋节:诗与歌中的月亮意像 林佚/从爱国歌曲看人民的国家情感 Tom Phan/不做被流量绑架的音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