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地方DNA

|
发布: 7:00am 07/11/2022

地方DNA

卓衍豪

东海岸

5号公路

3号公路

3号公路节

66号公路

卓衍豪/從“3號公路”到“3號公路節”

文/图:卓衍豪
卓衍豪/从“3号公路”到“3号公路节”
“3號公路”淳樸的漁村景色。

2012年開始,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以一個在西海岸、內陸地區生活多年的人的身分,頻密造訪“3號公路”的沿海路段,那些綿延沙灘、椰林大道、溼地景觀、地方產業、高腳屋、路邊攤等組合而成的東海岸日常風景,卻成了我無法自拔的眷戀。

“電影般存在的日常”,既寫實又超現實,但這種視角你在每天看著海發呆的東海岸人身上未必能夠找到;我的臺灣朋友、天下雜誌《微笑臺灣》總監李佩書一針見血──“你的日常,不是我的日常。”正因為如此,在地生活才能成為旅人遠道而來的風景。

ADVERTISEMENT

“3號公路”由南到北串連柔佛、彭亨、登嘉樓和吉蘭丹,沿線居住人口以馬來人佔絕大多數,理應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風景,但因中央山脈阻隔,遠離大城,交通不便而不被認識,卻也因此保留了質樸民風;就算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不少家庭或公眾場合的聲光娛樂,還是以收看國營電視臺TV1、TV2和TV3為主,間接讓許多在地文化在較少受外在影響的刺激下維持原汁原味。

卓衍豪/从“3号公路”到“3号公路节”
舌尖上的“3號公路”。

“3號公路”上,大至不同州屬,小至不同鄉鎮之間都有“地域限定”、“地方限定”的文化特色,包括語言(登嘉樓和吉蘭丹有各自的馬來方言,登嘉樓甚至有自己的馬來字典)、食物(東海岸吃馬來香草Ulam的習俗、土生華人美食、甘馬挽的釀蟹和魚面等)、藝術(東海岸的峇迪蠟染、不同州屬的大型風箏Wau、吉蘭丹和登嘉樓獨有的飛璇陀螺Gasing Uri、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瑪蓉舞Mak Yong等)、漁村風情(不同州屬的漁船顏色不同)等,族繁不及備載。

彙集沿線各地的醉人景點、特色美食、文化活動的“3號公路”,不僅擁有跨地域明星級的“公路旅遊”品牌光環,大可針對沿線遊、跳鄉遊(Kampung Hopping)的自駕旅客、重型摩托騎士、腳車騎士等主題群體設計不同的行程配套;旅遊局更應該主動出擊,將具備較多旅遊賣點的鄉鎮規劃成沿線的驛站(Pit Stop),集中餐飲、住宿、旅遊諮詢服務、伴手禮商店等,參照美國“66號公路”,推出周邊商品。每年在非雨季的淡季期間,舉辦“3號公路節”,在沿線驛站設計不同主題活動,如公路電影播映會、公路音樂節、公路尋寶遊戲等,讓遊客收集蓋章,以換取特定產品。

卓衍豪/从“3号公路”到“3号公路节”
不同州屬有不同的大型風箏樣式。

“3號公路”、“5號公路”都是串連許多鄉鎮的沿海、跨州公路,同樣具備將“點”擴及到“線”的推廣能量。以往旅遊推廣多以州旅遊局為單位,看似“面”的推廣,但只是將個別的點一一介紹出來,點跟點之間的聯繫靠拍得再美的旅遊宣傳片去推廣也是徒然。以“公路旅遊節”打破以單一州屬作為推廣單位的侷限,還能借已經具備知名度的旅遊鄉鎮去帶動其他有潛力的後輩,數百公里的旅遊生態鏈就能因此慢慢建構起來。

馬來西亞是全世界擁有最完善公路系統的國家之一,我們應該把眼光從被車龍和收費站佔據的大城市移往沒落的鄉鎮,說不定還能因此為人口流失的鄉鎮“止血”,吸引人才和資源迴流。從前,公路將各個鄉鎮串連起來,帶動地方發展;今天,公路可以變成激活鄉鎮的血脈。

延伸閱讀:
卓衍豪/誰獲利?
卓衍豪/幾分之一
卓衍豪/地方限定
卓衍豪/文化旅遊領軍地方覺醒的年代
卓衍豪/初一十五旅行團
卓衍豪/如果旅行能夠讓地方變得更好
卓衍豪/想像新村的35種方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