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活力名家

|

豪古一派

发布: 9:28am 08/11/2022

豪古一派

希腊文

埃及文

商博良

皮耶尔

罗塞塔石碑

象形符号

古埃及文字

大英博物馆

石碑

古埃及

林家豪

埃及

拿破仑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作者:林家豪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连埃及人也头疼看不懂的古埃及文字。

二十多年前,一部以木乃伊为主题的冒险电影《The Mummy》轰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后来衍生出系列电影。电影中,无论是男女主角、奸角,还是主角孩子,都能轻松阅读古埃及建筑或文献上的文字。但实际上,在两百年以前的,即使是当地人都无法辨认这些古老的。直到一块的发现,让我们揭开了古埃及的神秘面纱。

1799年7月15日,法军中尉·弗朗索瓦(Pierre-François-Xavier Bouchard)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叫做罗塞塔(Rosetta)的港口城镇郊外,指挥着军队重建军事要塞的地基。

ADVERTISEMENT

当时刚刚推翻王权的法兰西共和国为了迫使英国退出反法战争,率领大军远征埃及。虽然拿破仑大军成功占领了埃及,但法国舰队却被英国皇家海军歼灭。为了阻挡英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反击,拿破仑军队只好在沿岸港口建立军事要塞。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拿破仑
连埃及人也看不懂的

这时,皮耶尔在拆毁的墙上意外发现了一块残缺但写满字符的石碑。拿破仑行军有种特殊习惯,就是会在军中携带学者,每当他征服一座城市后,他就会安排学者寻找当地有价值的文物或艺术品,然后将这些战利品带回巴黎。于是,皮耶尔马上将石碑送到拿破仑在开罗开设的古埃及研究所。由于是在罗塞塔发现的,所以就命名为“”。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罗塞塔石碑

然而,石碑上的字符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看懂。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埃及人完全看不懂自己的古代文字吗?事实确实如此。

古埃及最后一个王朝在公元前30年就已经被罗马消灭。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勒令关闭埃及所有的神庙,古埃及文字彻底失传。再加上,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入侵,埃及全面伊斯兰化,古埃及文明基本绝迹。因此,从4世纪开始到1799年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的1400年间,埃及境内宏伟古建筑物上的文字只不过是无法辨识的装饰符号。

终迎来破解古埃及文字之人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在欧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最早看出端倪的,是英国博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814年,托马斯开始研究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他发现象形茧中重复出现一组同样的字符,最终解读为统治者的名字——托勒密。数年后,另一位年轻学者的研究成果让罗塞塔石碑的译读获得巨大突破。

这一位年轻学者是法国语言学家让·弗朗索瓦·(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商博良在青年时期就对刚被发现的罗塞塔石碑非常感兴趣,为了破解古埃及文字,他从学习科普特语开始着手。科普特语是一种属于古埃及晚期的语言,一度成为埃及的流行语言,但在阿拉伯入侵后被阿拉伯语取代。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商博良

1822年9月,商博良写信给法兰西文学院,正式宣布他已经完成罗塞塔石碑上象形茧的译读。这是史上第一次对古埃及文字进行系统性译读。在这基础上,商博良把他的结论运用在其他古埃及文物上,成功破解古埃及文字结构,并建立了一套译读系统。因此,商博良被视为埃及学的奠基人。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商博良在1824年发表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体系概论》。

罗塞塔石碑是一块长方形,首尾残缺的黑色花岗闪长岩石碑。石碑表面刻有涂上白漆的文字,可分为3类。上部分的14行是属于古埃及的圣书体,是重要场合使用的正式书写体;中间的32行是简化的世俗体,是当时民间使用的文字;下部分的54行则是古。石碑上的内容记载了公元前196年,为了庆祝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为法老颁写诏书,赞颂他所做出的贡献,然后将石碑摆放在神庙内。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象形茧,又称王名圈,圈内是法老的名字。

当石碑重见天日时,虽然大家都看不懂圣书体及世俗体,但古希腊文是语言学家能够阅读的,所以成了当时译读其他两种字体的关键。

那为什么一块古埃及石碑上会出现古希腊文呢?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逝世后其部将托勒密占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由于亚历山大和托勒密都推动希腊化,所以当时法令诏书的颁布都同时使用与希腊文。托勒密王朝是古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最后一位统治者就是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她与凯撒、安东尼之间的爱情,是后世文艺界常见的题材,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聊。

1801年,埃及的法军战败投降,罗塞塔石碑也被作为战利品没收为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隔年,石碑以英王名义捐赠给,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今年正好是商博良破解古埃及文字两百周年,大英博物馆从10月13日起推出为期4个月的古埃及文字特展。这段时间刚好在伦敦的朋友,建议你抽时间去看展,或许这一次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相关文章:

林家豪/最贵的汉字

林家豪/半生饼的故事

林家豪/被定格的光阴

林家豪【豪古一派】/“旦王”背后

【民间文物馆/05】民间文物馆,如何发挥功能、永续经营?

华夏文明发源地讲座启播 | 林家豪:古希腊等已成历史 中华文明从未间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37am 25/03/2025
林家豪/当文物遇见魔童:哪吒电影中的文化密码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视觉设计上巧妙地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文物与艺术元素,使电影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从青铜器到古代建筑,从兵器到礼器,这些真实文物的影子贯穿于电影的各个细节之中。这种融合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

青铜人面具。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终于在我国上映,首三天票房就已突破马币一千万令吉,势如破竹。本次哪吒热潮甚至吸引了不少友族同胞观影支持,可见小小魔童的力量实在无法估量,为传统中华神话传说的传播及文化输出树立了良好榜样。

这部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蓝本的动画电影,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其中许多角色的形象、兵器的造型及场景的设计,都惊艳了大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参考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文物,让电影中的设计增添厚重的历史沉淀,同时也让这些文物在现代艺术创作中不断焕发新生命。今天,我们就挑出其中几个来看看那些汲取了中华数千年文明精华的设计。

你认出电影中哪些中国文物了吗?

在两部哪吒电影中,结界兽是一种守护结界的神秘生物,外观威严,带有浓厚的青铜器风格。这一形象的灵感很可能来源于古代青铜器上的神兽纹饰,如商周时期的青铜神兽与纹饰。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凤鸟等神兽,造型奇异且富有力量感,它们常被认为是守护神,代表着神秘的宗教信仰和权力象征。更有趣的是,这一部结界兽的外表颜色,比上一部来得更绿,其实非常符合青铜器的真实状况。一般提起青铜器,大家脑海中一定是暗绿色、锈迹斑斑的样子。但实际上的青铜器在刚铸造打磨完成后,表面是金灿灿的,所以上古时代,人们都会以“金”或“吉金”来称呼青铜。不过,青铜合金在氧化后,就会很快生锈,颜色也从金色渐渐变成绿色,时间长了颜色就越深。所以这次结界兽颜色的变化,可见制作团队之细心。

另外,电影中的这一对结界兽,粗眉、杏眼、蒜头鼻,其中一个还是鹰钩鼻,这种夸张突出的造型,让人马上联想到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这对结界兽的外形设计参考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面具”及“青铜鹰形铃”。而结界兽脸上戴上黄金饰面的设计,自然就是来自三星堆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这种设计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与电影中结界兽的神秘气息相呼应。三星堆文化属于古蜀国,是四川省出现的史前文化,其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朝,所以与哪吒传说中闹海发生于武王伐纣前的时间相符。

青铜鹰形铃。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现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在第一部电影结束前,太乙真人用来保住哪吒及敖丙元神的重要法宝——七色宝莲,在这一部更是成为两人重塑肉身的关键。七色宝莲除了沿用经典的莲花造型外,当它合起来时的造型,其实参考了著名的博山炉。博山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香薰炉,在汉魏时期非常流行,炉盖以群山为造型,所以被称为博山炉。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博山炉也逐渐出现莲花、祥云等造型。

错金铜博山炉,出土于河南省保定市的中山靖王墓,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电影中的玉虚宫被塑造成仙气缭绕的宫殿,其建筑风格参考了许多古代宫殿元素,如斗拱、飞檐、琉璃瓦等。其中,“鸱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物,通常位于屋脊两端,形似猛兽,传说具有镇邪避火的作用。电影中的玉虚宫屋顶借鉴了这一建筑特点,使其更具威严和神秘感。

除了鸱吻外,电影中有一幕展示了一群仙鸟在玉虚宫上空飞翔,其中各有一只仙鸟站在鸱吻之上。这一幕极可能来自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画作,也是我专栏中曾多次提及的名画,那就是宋徽宗赵佶所绘的《瑞鹤图》。

电影中仙鸟在鸱吻上的位置与画中如出一辙,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天元鼎”在电影中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器物,是玉虚宫炼丹的重要法器。其造型结合了两件青铜器的特点,首先小鼎是借鉴了“龙纹扁足鼎”的腹部和柱足的设计;而其大鼎则是采用了青铜敦的浑圆造型。

龙纹扁足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敦,是一种古代盛食器,形态饱满,通常用于贵族宴享或祭祀活动。敦的造型讲究对称美,表面常雕刻精美的纹饰,如云雷纹、鸟兽纹等,象征着祥瑞和权力。

铜敦(duì),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电影中的武器设计也与古代真实兵器或礼器有一定的联系。比如龙王敖光的武器造型就受到“殷墟玉刀”及“大洋洲墓铜刀”的影响。殷墟玉刀,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是商代玉器中的精品,虽然主要用于仪仗和祭祀,但其造型犀利,可被视为权力的象征。殷墟遗址的内容,我曾多次在专栏发表,感兴趣的可以去找一找。

鸟纹玉刀,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而大洋洲墓铜刀则出土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的程家遗址。这个遗址是一座商代的大墓,共出土了1300多件文物,其中青铜器多达475件,震惊世人,同时以一己之力将长江下游以南地区文明的历史提前了1700多年。其中的青铜刀铸造工艺极为精湛,刀身流畅,锋利无比,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冶炼技术。电影中的兵器或许正是融合了这两种文物的特点,使得武器既有神秘的仪式感,又具备实战的杀伤力。

新干大墓铜刀,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视觉设计上巧妙地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文物与艺术元素,使电影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从青铜器到古代建筑,从兵器到礼器,这些真实文物的影子贯穿于电影的各个细节之中。这种融合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通过对比现实中的文物,我们更能理解这些文化元素在电影中的深层寓意,也能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看完这篇文章,是否觉得自己似乎错过了些什么?那赶紧去二刷三刷吧!

相关文章:
林家豪/真实历史中的哪吒
胡须佬/芋头糕
张丽珠/野花之恋
牛忠/杂聊电影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