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強大,而想像力是人根本的優勢。紙皮玩國想讓孩子感受到勞作的重要性,亦希望家長能以同等的思考模式看待創意手作,而不是關注在材料的出生。
ADVERTISEMENT
他拿起一塊紙皮向我展示,問:“你知道紙與紙皮有什麼不同嗎?”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紙薄薄一層,紙皮側看則不難發現它的層次,波浪型紙材夾在兩層皮紙之間。紙張讓文字得以留存,亦是文字的載體;輕便紙皮的出現則是取代了沉重木箱,20世紀初用於美國鐵路運輸包裝。
一邊是文人文化的代名詞,一邊則是為了減輕勞動的負擔,紙皮與紙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存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紙皮玩國”的創辦人陳芳發說:“我們想讓孩子通過以紙皮創作不同的玩物,感受到勞作的重要性。”
讓家長尊重孩子的創意
“紙皮玩國”工作室的牆上掛了一幅巨型顯眼的紙皮女孩畫作,是日本著名藝術家奈良美智筆下的大頭娃娃。陳芳發表示自己極喜歡奈良美智的作品,人們對小女孩的既定印象就是文靜的,但他創造出來的女孩,用一種不屑、吊尾上揚的眼神看世界,給人一種坦率直接之感。
“小孩就應該這樣,有自己的想法與創造力。”他說。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大人的創造力多少會被現實磨滅,然而在這樣的年齡段,小朋友的感受力與創造力都是最純粹,且未被幹擾的。因此他說:“有些時候家長會質疑孩子的作品為什麼只有一粒輪子,或為什麼尾巴是藍色的?”
“AI技能未來會越來越強大,人的優勢即是在想像力。”對陳芳發來說,小孩的創意是無限的,不應該在這個年齡急著培訓孩子的技術。
現代科技產品的泛濫,亦讓小孩的注意力跨度提早受影響,也可能改變兒童大腦的連接方式。小孩的大腦仍在發育,因此具有可塑性,陳芳發決定以紙皮作為創意的載體,亦是相中它的可塑性。通過黏、折、插幾種方式,把平面的設計幻化為立體的造型,放眼望去紙皮玩國工作室裡大大小小的玩物,都像是陳芳發與他兩位助手親手搭建起來的立體繪本世界,溫馨且充滿童趣。
用紙皮藝術喚醒兒時記憶
在紙皮玩國工作室走一圈,琳琅滿目的紙皮玩物映入眼簾。陳芳髮指出懸掛在牆上的一個紙皮老黃曆,說:“小時候長輩都會提早翻到新年那一頁,折起右下角,我每一天都會去數算還有多少天是新年,代表有雞腿吃!”
然而這些都只是縮小版的展示品,像哆啦A夢縮小燈下的迷你世界。實品巨型老黃曆於2020年在商場展出,將近三層樓高。
接著我們來到一個南洋老厝的紙皮模型前,幼時的陳芳發便住在這樣的屋子裡,他緩緩憶起:“樓下是華人做生意的地方,樓上則是住家。”南洋老厝上的雕紋,栩栩如生的門窗,彷彿留住了老店屋歲月。
除了把記憶中的物品製作出來,陳芳發在創作中也特別注重華人文化的元素,與製作團隊一同設計應節作品,如舞獅、虎頭帽、粽子等。就在訪問的前幾天,紙皮玩國也應Volkswagen嘉年華的合作邀約,往商業合作的方向發展。
設計,在破壞中建設
有時繞過商場地下停車場,難免會發現節慶過後的裝飾被棄置在某個角落,難以善後。但陳芳發卻正面地說,紙皮製作而成的大型道具一點也不難處理,活動過後只需要叫回收人員來,“他們都很樂意,而且最後還能換錢!”
他樂呵呵地說這句話時,我則是想到自己親手製作的30呎巨型作品在一瞬間銷燬的感覺。他竟是如此看待:“在設計裡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是,沒破壞就沒建設。試想想旅行,如果只一味拿著相機拍照,忘了用眼睛感受,那麼情感最終究竟去了哪裡?”
他教會我們,注重當下的美好。在破壞中建設,亦是一件作品誕生的必經過程。
迴歸原點,尋找個性
所有紙皮玩物其實都從一支鉛筆開始。陳芳發把腦海中天馬行空的想像落實在草稿紙上,一些線條與形狀便在鉛筆摩擦的沙沙聲中誕生。然而如何從草稿線條變成紙皮模型?他說:“我會從一個簡單的盒子開始,想像它不同的折法。”
紙皮隨處可見,不同的人會看見它不同的價值。紙皮玩物的製作從造型設計開始,隨之便是小朋友依著摺痕把它們組裝成立體的形狀。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也將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折難,最終長成千姿百態,有獨立個性的少年。
通過電腦化與機器切割,出來的紙皮模型絲毫不差,但我們所看見的成品卻形態各異,原因便在最後一個製作步驟——上色。
親子活動當中,有些家長會在身旁陪伴與引導,有些則是小心翼翼指導哪個部分應該上哪種色彩。在製作過程當中,這可說是最能自由發揮的一個環節;而孩子在自己未來的人生中,會選擇怎樣的旅途,塗上怎樣的色彩,都視乎大人在一開始,給出了多少的尊重,並是否願意接納。
點擊鏈接觀賞視頻:
相關文章: 那些年滿滿時代感的鐵皮玩具、非智能玩具 恬靜舒適的水泥家居飾品 英女王紀念品 紀念優雅一生 珍藏馬來紡織品 只要你敢想,沒有做不出來的本土風味芝士 藏在玩具裡的機械藝術——機械玩偶(Automata)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