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速大道、輕快鐵、捷運等大型基礎建設真的叫人又愛又恨。愛,因為當這些建設完工,就能享有更便捷的交通;恨,當然是指施工期間帶來的種種不便,還有隨時可能“禍從天降”的心理壓力。
ADVERTISEMENT
一項大型基建工程其實有諸多設計和考量,儘量把對道路使用者的影響減至最低。施工安全方面,我國政府又有哪些規範?
報道:本刊 白慧琪
攝影:本報 陳世偉
【工程對原有交通的影響】
開車上路經過大小建築工程,你一定有過類似經驗。多少公尺處就有減速、前方繞道等等警示牌,還有工人手舉紅旗、綠旗指揮交通。
“(現有)交通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尤其是在雪隆一帶。”拉曼大學李光前理工學院教授賴韋伶指出,每項大型基建工程一開始設計時候,路線當然儘量規劃在不影響原有交通的位置,比如路旁,而不是在路中間。
例如捷運加影線,一下靠左又靠右,就是儘量避免影響交通。可是,軌道或大道總不能左閃右閃一直轉彎,多少還是會佔用原有道路範圍,影響現有交通。地方政府相關單位會要求工程師呈交交通管理計劃(Traffic Management Plan,TMP),按照政府規範去規劃工程期間的道路安排。這就包括上述的豎立警示牌、工人指揮交通等。“那麼我們就能給予公路使用者足夠的提醒。”
另外,大型工程也必須應環境部要求,呈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當中一部分是交通影響評估(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TIA),評估現有的交通情況,以及當工程進行時有什麼影響。
其中,工程中的交通評估非常重要,工程師也會納入建築工法一起分析。其他考量還包括,每建到一個階段,須要關閉哪些原有道路?如果行駛時間被拖延太久,工程師還得另外找替代道路,這些全都須列明在交通管理計劃中。
舉個例子,一項工程在原有道路上進行,得關閉其中一條車道。而那裡原本已經很塞車,關閉一條道路無疑讓交通情況惡化。“有時工程師是知道的,只是不能避免,那就需要民眾的諒解。”賴韋伶說,“因為(最終)大家是雙贏的。如果沒有經過這些痛苦,設施建不起來,未來大家也不能享受快速和便捷。”
賴韋伶曾參與捷運工程,當時的承建單位除了做交通管理計劃,還額外對被改道而影響了的範圍做交通影響評估。她解釋,通常原有道路因應工程而改道,可能會佔用到附近住宅區的小路。住宅區小路有很多行人或兒童、老年人,車輛繞道可能影響當地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另外,小路能不能承受那麼多交通流量?路面會否被壓壞?這些都須經過嚴格的系統分析和研究。“(民眾)肯定是會受影響的,但我們要知道影響的程度到哪裡。”
【施工安全】
拉曼大學李光前理工學院專家講師王志輝表示,工程安全則涉及3個機構。其中,馬來西亞工程師局(BEM)沒有執法權,但能夠規範旗下注冊的工程師。大馬建築工業發展局(CIDB)的大馬建築工業發展法令(520法令)規範建築的品質與安全。當局有執法權,先前發生的工地意外都由當局調查和懲處。
職業安全及衛生局(DOSH)管理的領域包括工業、工程等,也有一套完整的建築管理職業安全與衛生指南(OSHCIM),包括5大元素:
1. 以預防為主要原則,實施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
2. 在對的時間委派對的人和單位
3. 確保每個人都得到應有的資訊、指導、訓練和監督,來保障工作中的安全與健康
4. 責任承擔者相互合作、溝通,協調工作
5. 提供工人諮詢和有效的方法來保障安全、健康與福利
王志輝補充,在建築管理職業安全與衛生指南中必須指定一名首席設計師和首席施工人。萬一發生意外,相關單位隨即介入調查,視設計還是施工方面出錯,找對應的負責人問責。
另外,由於工程顧問公司在設計工程時負責的是一條大道或軌道的永久建設,但施工期間會涉及許多臨時工程來輔助建設。這些臨時工程又需要委任一名“臨時工程專業工程師”(Professional Engineer for Temporary Works, PETW)來負責。
每項工程都事先經過危害、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Hazard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ntrol,HIRARC),預想可能發生的意外和風險,並制定預防機制。從職業安全及衛生局的意外分析數據可看見,很多意外肇因是沒有依照指南事先做好HIRARC。
王志輝解釋,風險評估包括幾率,例如物件會不會掉下來;二是嚴重程度,比如可能造成淹水,那會多嚴重?評估風險後,工程師就要想法設法去避免或降低嚴重程度,並重複評估計算,看看幾率和嚴重程度能否減少。
【如何讓民眾重拾信心?】
看過工法,瞭解了施工安全規範,但行駛靠近工地時,不免還是膽戰心驚。賴韋伶直言,道路使用者不會突然變得有信心,因為看到很多相關新聞,那政府要做些什麼呢?其實,規範都有,最重要的是監督,如果政府監督得緊,減少意外發生,民眾自然就會越來越有信心。
第二是利益相關者的參與(stakeholder engagement)。賴韋伶認為,工程的相關單位應該詳細向民眾介紹工程計劃,才能減少他們的疑慮。例如,介紹工程項目,耗時多久,會影響哪些範圍。民眾有了一定了解,才能諒解,減少擔憂。
今年4月份,一名網民上傳照片,輕快鐵沙亞南線(LRT Laluan Shah Alam,前稱LRT3)高架軌道“懸掛”空中,並橫跨3條高速大道,懷疑它到底是否安全。儘管承建單位輕快鐵沙亞南線公司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其工程原理,也有部分專業人士在留言處或各自的社交媒體解答,然而恐慌和不信任已經傳開。
對此,拉曼大學李光前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劉詩云認為,常常一件事情發生,很多網絡瘋傳的資訊衝擊而來,一般人可能就只是聽別人講,自己卻不去找真相。“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去探討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她認為,年輕一輩已經掌握很多資源,可以搜尋很多資料,為什麼也加入熱議?
她鼓勵人們補充知識,而土木工程系學生已有基本知識,也可以找更多資料幫忙安撫周遭的人,理論上是發生意外幾率很低。
即便意外真的發生,人們也常常立刻上傳社交媒體,結果網民、酸民通通開聲。真正受影響的居民其實可以冷靜下來找尋原因,也可向馬來西亞工程師協會(IEM)或馬來西亞工程師局詢問到底是哪裡出了狀況,而不是一概而論所有大型工程都不安全。
賴韋伶呼籲,如馬來西亞工程師協會這樣的工程專業機構,其實可以擔起責任向民眾普及工程教育。對於一般大眾,很多工程深澀的專有名詞都不明白,工程師協會可以多舉辦座談會或講座來教育民眾,讓他們更瞭解生活周遭的工程項目。
“IEM作為第三方,沒有涉及工程,可以比較中立,也比較容易獲得民眾信任。”賴韋伶也建議舉辦一些公開論壇和對話,民眾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讓現場專業工程師來解答。
延伸閱讀:
相關稿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