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工作後才發現自己更向往學術生活的,這時要放棄事業收入重新開始,談何容易。
李多思是個金髮碧眼的加拿大人。李多思不是他本名,他本名是什麼,我不記得了。他應該有跟我說他的本名吧,畢竟我們是以英語交談的,所以自我介紹時應該先說了本名吧?不過,這我也不記得了。
ADVERTISEMENT
我是在京都某間旅舍的走廊遇見他的,那是我第二次的京都行,剛開始學日文不久。自我介紹時他說他是從香港過來的,那時他正在香港學中文。原來我們都是外文幼幼班的學生。
有天吃早餐時我問他為什麼學中文,他說因為聽說懂中文的人學日文比較容易(的確,因為讓其他學生聞風喪膽的漢字對我們來說反而是簡單的,根本就是贏在起跑點)。誒,原來學中文只是途徑而非目的?他是歷史系學生,未來打算專攻日本歷史。學中文是為了將來學日文鋪路,而學日文則是為了研究日本歷史。“I want to be taken seriously”他說他希望被當作一回事。是這樣吧——不懂日文,許多資料就只能依靠翻譯,而不是一手資料,因而多少會欠缺說服力吧?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儘管他為自己規劃的學習路徑聽起來有些迂迴,我依然默默地感到佩服。而且雖然我早已打消走學術這條路的念頭,仍忍不住有些羨慕。羨慕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與計劃,專心讀書做學問。是啊,之前也聽加拿大朋友說過,只要他有意願繼續深造,都可以獲得政府的支援,不需擔心錢的事。真好。
純粹為學習而學習是快樂的事
讓我想起這位萍水相逢的揹包友的是最近閱讀書單內一本本地出版的《問學札記》,收錄了22位馬來西亞華裔學者的隨筆,意外的好讀。22位作者中有相識已久的同門校友,也有久仰大名尚未有機會認識者,但我估計大概都是跟我差不多年歲,同個世代的人。他們在新馬中港臺英美日加等地考獲博士學位後,在國內或海外學府或研究機構任職,在各自的領域深耕。
朋友圈中有好些擁有博士學位者,也有好幾位在大學教書,即使不是近距離跟進他們修讀與考獲博士學位的歷程,多少也在閒聊中得到一個學術這條路不易走的印象。長路漫漫,如果能專心學習或許還好;然而念博士班時已經是成人,進入一個有越來越多的身不由己,越來越多必須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之階段。專心念書可能已經成了一件極之難得的事。
譬如,有些人是工作後才發現自己更向往學術生活的,這時要放棄事業收入重新開始,談何容易。特別是如果已婚且有家庭負擔,又沒有獎學金的資助。更何況這時已不再年輕;更何況獲取學位未必保障未來就業就會一路平坦。實際上,讀還是不讀,單單是做這個決定想來已足夠讓人糾結。
讀了22位學者在學術這條路上的故事後,更深深感到在馬來西亞想心無旁騖無後顧之憂做學問是何等奢侈。從國家能獲得的機會和資源有限,而華社所謂的重教育往往也是以功利為出發點,單純追求知識——如果不是眼前立刻就能看到利益的話——往往不是我們的社會看重和鼓勵的事。雖說重理輕文,研究領域較冷門的理科生也未必能在馬來西亞找到出路,文科生當然就更不用說了。
儘管如此,閱讀《問學札記》還是勾起我對象牙塔生活的懷念與嚮往。雖然多年前已發現自己不才,讀博士很可能無法畢業;但他日退休後若能重回校園讀點書,沒有壓力、不用擔心畢業後的出路,純粹為學習而學習的話,應該會是件快樂的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