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插畫設計系畢業後,藍維商流連大城市為生活打拼。無奈市面上對藝術的限制,讓他換了一份又一份的工作。藍維商兜兜轉轉回到家鄉、柔佛笨珍開畫室,取名“藍藝坊”。他希望小朋友翱翔在創意的海洋、發揮無盡想像,不為誰而畫。
報道:本報 陳星彤
ADVERTISEMENT
圖:受訪者提供
來自柔佛笨珍的藍維商,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MIA)的插畫設計系。他在離開校園後,曾到吉隆坡的連鎖畫室教畫。
他分享道:“在那裡,小朋友的畫作儘可能塗滿、塗好,才符合家長的期望。”藍維商也必須跟著教程、重複教學。他不否認跟著這樣的進度,小朋友會畫出漂亮好看的作品,“但這樣一來,大家作品都一個模樣,哪來的創意呢?”
“對很多人來說,只有塗好、塗滿才是一副好畫作。”當中,最讓藍維商無法苟同的,莫過於被院長指示趕在下課前幫學生完成畫作。
在大城市待了2年後,藍維商最終選擇回到笨珍老家發展。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實現求學時授課夢想
他先是接下彩繪壁畫的工作,卻發現本地藝術創作趨向保守,無法包容標新立異的創意,“大多的壁畫工作要求我跟著相片畫、無法接受新東西。”身處於被擠壓的創作空間,讓藍維商決定重拾求學時期的教育夢,開創名為“藍藝坊”的畫室。
藍藝坊和一般畫室不同,除了用蠟筆和水彩作畫,也會讓孩子嘗試用炭筆、粘土和亞克力顏料創作。藍維商希望在自由的環境下、孩童可以不受約束地發揮創意,因此允許學生在畫室外的牆壁塗鴉,“這也是我堅持的理念,讓孩童‘玩中學’,希望塗鴉讓他們感受到自在、好玩。”
即便如此,他坦言鼓勵小朋友放鬆作畫、在玩樂中激發創意的理念,難以符合大部分家長的要求。
與家長溝通成難題
對藍維商而言,畫畫是兒時最大的樂趣來源,因此他不希望孩童以“交功課”的心態作畫。只不過,父母渴望孩子“成龍成鳳”的心態在所難免,藍維商只好找機會和家長溝通。
“雖然家長表面上接受我的說法,往往沒有足夠的耐心。”部分學生不久後便會停課,藍維商承認,大眾接受非主流的理念仍需一段時間,“但直到我們參與畫展,意外有了突破。”
帶孩子走近自然畫出童真
熱愛大自然的藍維商在因緣巧合下,認識一群積極推廣紅樹林保育的朋友。趁此機會,他帶領畫室的小朋友走入紅樹林,要他們學習運用觀察力創作。藍維商認為,觀察和手部協調是創作最不可或缺的,“用眼睛觀察大自然後再作畫,作品往往會無比真實。”
“最後我驚覺是大人要向他們學習”,小朋友的觀察力讓他出乎意料。藍商維在孩童的觀察中發現成人遺落的細節,也正是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為畫作注入新鮮感。
過去的9月,藍藝坊獲得在吉隆坡GMBB辦畫展的機會,這是藍維商首次帶著學生的作品到吉隆坡策展。此展覽主要展出小朋友在深入紅樹林後的畫作,藍維商特別將畫調至與孩童身高相符的視平線,這意味著大人必須彎腰欣賞畫作。
藍維商解釋,這樣的想法主要是讓家長嘗試放低身段,用孩童的角度去看作品。同時,他在現場也試著與觀眾解釋,藍藝坊讓孩子自由創作的教學理念,“一位家長聽了我的一番話,突然有感而發說或許是他做錯了,才導致孩子不喜歡畫畫。”
畫作賣出增強孩子自信
談到舉辦畫展,實則是藍維商最初成立畫室後堅持的理念,“我想讓小朋友有機會表達,也讓家長看到孩子的天賦與才華。”而小朋友成功賣出畫作,藍維商坦言意想不到,“我們單純在畫展中為作品標價,成功賣出去確實出乎意料。”他補充,雖然小朋友的作品不是最漂亮,但找到懂得欣賞的對象、真正的伯樂,“其實家長很驚訝小朋友的作品賣得出去。”
透過辦畫展到成功賣出孩童的畫,讓小朋友在創作路上增加自信心之餘,藍維商的教學理念漸獲家長肯定。“父母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作品,懂得欣賞‘不完整’的畫”,他說。
目前,藍維商計劃邀請來自各領域的佼佼者前來藍藝坊,學畫的小朋友可以瞭解種花、學習英文或烹飪等生活日常。他希望孩童來藍藝坊不只是學畫,可以從這些活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
“在很多時候,家長總會把興趣和未來的工作放在一起想像,而學習美術總被歸類在不重要的興趣裡。”藍維商以音樂為例,他認為音樂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被父母逼著學習的才藝。
“我們從小被灌輸生活和工作是兩回事,但二者密不可分。”因此,藍維商希望來到藍藝坊的孩子,學習如何將興趣與生活融為一體,有個快樂的童年,不為誰而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