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7:02pm 14/11/2022

华社研究中心

黄永焮基金

黄隆生

华社研究中心

黄永焮基金

黄隆生

只为延续父亲血脉助华社华教  黄隆生低调行善 不求名

报道:陆世敏
摄影:林毅钲
以父名义捐500万给华研
黄隆生说,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想和价值观。

(吉隆坡14日讯)善人不留名,但留善事传千里;好人不求名,但求好事暖人心。

在本地华人圈子中,相对其他赫赫有名的富豪,“黄永焮”此人可说是名不见经传,大家不但难以从网上找到其资料,各大媒体同样几乎找不到相关报道。若非“”的创立,人们或许还不知道,我国曾有这么一位企业家,一直默默地在为华社和华教付出。

以父名义捐华研500万

现年82岁的,不久前以父亲的名义捐出500万令吉给(华研),让“黄永焮”这个名字开始为人知晓。身为马来亚银行创办人之一,同时是促进吉隆坡孟沙发展成繁华地带的主要推手,黄永焮生前始终秉持低调作风,其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黄隆生。

除了捐钱给华研做储备基金,黄隆生亦曾捐出土地扩展华校校园,他做这一切不为名利,只为延续父亲的血脉,帮助本地华社和华教发展。

此前不曾接受任何媒体专访的他,被记者问到“怎么办?我们访问你了后,你就不能保持低调了”时,只是哈哈一笑,看起来坦然自若,似乎笑骂皆由人,问心无愧便是真。

以父名义捐500万给华研
说到新闻见报后,原本低调的黄家从此就会变得“高调”了,黄隆生哈哈一笑。
华研开销高筹款不易

华研日前对外宣布,顾问黄隆生认捐500万令吉,成立以先父命名的“黄永焮基金”,作为该中心的储备基金。在不得动用本金之下,有关数额悉数被存入银行生息或作投资,期间所赚取的利息及利润将用以支付经常开销。

黄隆生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指出,华研是一个研究中心,开销相当高,但在筹款方面却遇到不少难题。

以父名义捐500万给华研
黄隆生以父亲名义捐出500万令吉给华研,成立“黄永焮基金”充当储备金。(取自华研官网)

“有很多人说愿意捐款,但多数都是捐给慈善机构或教育机构,谈到研究中心就变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常常会有资金匮乏的情况出现。

“有鉴于此,我觉得需要一笔资金,让他们至少能够应付每月的开销,所以我就想到成立一个基金,希望能够给予他们部分辅助。”

他指出,华研扮演着保存本土华人历史的角色,因此才会决定捐出这笔钱,而本身也会参与一部分的资金运作。

“我希望能够成立一个委员会,在基金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能够得到较高和安全的回报。”

以父名义捐500万给华研
黄隆生希望成立一个委员会,在华研储备基金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能够得到较高和安全的回报。
爷爷是秀才 种植业起家

黄家是以种植业起家,黄隆生的爷爷是从中国移居到马来西亚的第一代华人,一开始落脚的地方就是吉隆坡。

在那个多数人不识字的年代,作为秀才的爷爷成为当地工人群体中的“香饽饽”,很多人都会找他写家书。过后他从事种植业,从挑橡胶到购买自己的橡胶园,事业慢慢地有起色后,他就回国把妻子和9岁的儿子黄永焮接过来定居。

黄隆生娓娓道来祖父和父亲的故事:“那个时候橡胶是刚起步的行业,尤其在1952年朝鲜战争时可以卖到很好的价钱。爷爷把妻儿接过来住后,我父亲也开始在这边接受教育,过后帮忙爷爷管理橡胶园。”

以父名义捐500万给华研
黄永焮一直都是低调行善,在捐款时鲜少留下名字,因此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父涉足发展物业创办马银行

随着橡胶园越来越多,黄永焮与著名企业家丹斯里李延年一起涉足发展物业。而他本身也多了一层身分,那就是马来亚银行(Maybank)联合创办人之一。

黄永焮与马来亚银行主要创办人丹斯里邱德拔是好友,当时后者在华侨银行工作,有了创办银行的念头后,就与7、8名好友商量合资,就这样马来亚银行诞生了。

以父名义捐500万给华研
1960年,邱德拔(右四)与一班朋友共同创立马来亚银行,留下珍贵合影。左起为阿特金森、王廷桀、拿督阿都拉曼耶欣和黄宗诒;右起为黄永焮、周福隆和颜文举。(取自Maybank脸书)
马银行发展快速各地设分行

马来亚银行创立后迅速发展,其经营概念与以往旧有的模式不同,很快就在马来西亚崭露头角,同时带动银行分行的建设。

“比如说,以前的银行是会把所有事务交给一个总部处理,而马来亚银行的概念就不同,它会在各地角落设立分行,可以说马来亚银行是发展到最快的银行。”

不过后来,银行资金方面出现问题,所有客户怕银行倒闭,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银行没办法坚持下去,惟有让政府介入,控制权就落在政府手上,变成政府的银行。

发展孟沙成繁华地带

在这期间,黄永焮买了吉隆坡孟沙的地皮,开始发展相关区域。1966年黄隆生从英国学成归来,用专业工程知识把孟沙建设起来。

“大学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孟沙。当时孟沙还是橡胶园,父亲买了地皮后就开始砍树开路,之后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繁华模样。”

校风影响中华文化传承

小学时黄隆生是在国民学校就读,中学就到槟城锺灵就读。在高一的时候,由于成绩还算不错,黄隆生获得英国一所学院录取,随后就在英国展开漫漫求学路。

4年后,22岁的黄隆生毕业了,在英国当地工作一段日子后才修读土木工程系,最后成功考取荣誉学士文凭。

尽管他在学校接触的课本一般都是使用英文,但他认为“校风”才是影响一个人传承中华文化思想的关键。

“我们目前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下一代大马华人很多倾向于脱离中国的传统。因此我觉得,不一定是要读华文书才能保留中华文化传统,最重要的还是校风。

“比如说,我在锺灵读的都是英文书,但校风还是维持中国传统、华人思想。一所学校的校风是最主要的,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而非使用的语言。”

需保存完整华教体系

在这方面,黄隆生认为,我国需要保存完整的华教体系,如此中华文化才可以继续传扬下去。

“父亲生前也有在做一些华教事业。社会上很多东西正被慢慢遗忘,我们觉得应该保留下来。“

捐地扩大坤成校园

黄隆生为此做出不少努力,比如在担任坤成一校和二校董事时,捐出一块土地扩大校园范围,让学生不必再在拥挤的地方上课。

“那时候2所学校加起来有2000、3000名学生,实在太挤了,我们一直想办法去找另一块土地,为此找过很多发展商,但发现这些土地只能供国民学校建立。”

于是,他就想到捐出父亲留下的土地,给二校建立另一个校园,为发展华教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捐款不留名看重用途

根据华研官网介绍,1911年出生的黄永焮曾担任马来西亚黄氏登进家族会会长和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理事等团体职务。然而事实上,他对参与华团并没有太大兴趣。

黄隆生说,父亲觉得华团成立的宗旨是好的,但管理华团的人有时会让他觉得反感,而他在捐钱时的原则,就要看管理的人是谁。

“很多时候,父亲捐款时是没有留名字的,而且也要看捐到哪里、用到什么地方、管理钱的人如何等,以确保钱是用在对的地方。”

黄永焮在捐钱方面的原则,深深地影响着黄隆生,因此他选择捐出500万令吉给华研,亦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我认识华研的管理人,我对他们有一定的信任程度才会这样做,这么多年我看到他们都是相当负责任的人,跟很多社团不一样。”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