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受學生愛戴的美術老師,也是借物抒情的作家。這一次趙少傑改以藝術家的身分,舉辦名為《你忘了把雨聲帶走》的裝置藝術展。
籌備期看似短短數個月,但整個創作背景源於生活、成長環境、父母生前的回憶……趙少傑感慨地說:“這個展覽彷彿用了二十多年才醞釀而成。”
ADVERTISEMENT
趙少傑個人裝置藝術展《你忘了把雨聲帶走》,於11月15日掀開序幕。有別於一般展覽的“靜態賞畫” ,在為期3周的展期中,趙少傑把兒時與父母的新村回憶“搬”上策展空間。
趙少傑在其攝影老師、同時是默達仁藝廊的負責人張榮欽推薦下,借來大山腳默達仁藝廊展覽空間。幾番思索後,在大山腳峇冬丁宜新村長大的他,決定用“裝置藝術”的形式展出老物件,串起兒時的新村記憶,藉以緬懷疫情期間相繼離世的父母。
他解釋,裝置藝術是一種三維作品。不同於傳統藝術的展出形式,比起單獨欣賞作品,裝置藝術更注重觀眾的體驗。裝置藝術作品通常佔據整個房間或畫廊空間,因此觀眾必須走過這些空間,才能充分欣賞作品。
“作品無法像畫展那樣售出,甚至佔據很大空間,對藝術家來說是個負擔。”因此,趙少傑表示裝置藝術展在馬來西亞相對少見。以此次策展為例,他除了規劃展覽空間分配,默達仁藝廊裡一半以上的傢俱都得清空,甚至從燈光到聲音,都得他親自與技工溝通調整。
帶入新村記憶
談起策展理念,父母留下來的身外物,基本上不是被白蟻腐蝕、就是損壞發黴,“我的成長環境、老家、父母的房間,是我不再保留就會逝去的回憶。”加上過去兩個月雨水不斷,更讓他想起每當雨天就會發愁的父母,“小時候即便父親修好漏水處,另一處會開始出現裂痕,所以下雨天開始漏水,家裡用品常發黴。”
因此,他在現場復刻兒時回憶情景,設計名為“停電的夜晚”的裝置藝術。趙少傑將母親的床褥、衣物等搬到現場,“我特別要求技工使用舊燈泡、調暗光線。現場會播放雨滴聲,營造雨天的陰冷溼意,讓觀眾感受那個年代新村人一到雨天就襲來的無力感。”
從老物緬懷過去
除了“停電的夜晚”,趙少傑也使用舊衣服制成另一件與父母有關的裝置藝術──“思念的地毯”,也是我們記憶中的“擦腳布”。“我父母親相隔7個月離世,所以白衣很多,丟也不是送人也不是,我就拿這些衣服剪下來編織。”他說。
此外,父親的鳥籠、工具箱等也成為展覽品。趙少傑坦言由於場地限制,目前只展出約三分之一的物品,“父親的摩托只好留待有更大的場地才展出。”
他認為不同年代的喜好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因此,他希望此展覽像一面鏡子,從中看出那個年代新村人的生活場景,緬懷過去的美好。他說:“年輕一點的觀眾,也可以藉由物件認識那時候的人,對他們的生活產生疑問、開始好奇,透過摸索得到答案。”
帶走與帶不走
趙少傑希望透過展覽,讓觀眾思考何謂“擁有”。
“當在整理父母遺物時,母親的衣櫃都是我送的包包,這些是她生前捨不得用的”。他反問:“究竟人可以帶走什麼,又帶不走什麼?那我們為何要擁有?”
展覽取名《你忘了把雨聲帶走》,“聲”的發音如“身”、語帶雙關,“有另一層詮釋,我的父母把身體帶走,但聽見雨聲卻又想起他們。”逝去的人、老舊事物的存在似有若無,趙少傑偶爾也會產生幻覺,“究竟身旁的一切是否真實存在,是被丟掉還是留下來了。”
這些東西你帶得走
大山腳有文學重鎮之稱,趙少傑想要投注些許文學氣息。因此,現場準備場刊供觀眾領取,“我希望大家可以帶走一些東西,把別人的記憶變成你的也好。”場刊以散文集的形式呈現,印刷成中英版本,讓觀眾可以藉著文字的輔助身臨其境,透過物品回到老時光。
除了刊物,趙少傑也找來回憶中的“寶寶”零食作為贊助。觀眾可以在參展時享用零食,甚至也會聞到萬金油的味道。當大家討論起什麼是老人味?趙少傑認為不是汗臭味,是他們身上淡淡藥油的味道。他補充,“萬金油是我對老人家的記憶,就是讓你到那裡,沉浸在創作者的感受。”
最後,問起是否藉著舊物品來延續對父母的思念,“我認為藝術的生命,本就比人的壽命更長。”趙少傑緊接著說:“正如畫裡的人永遠不會離去,希望觀眾透過展出父母的遺物和舊物品,認識那個年代的新村人、緬懷過去。”
【展覽資訊】
2022年11月15日至12月4日
時間:11:30AM至8PM(週一休館)
地點:大山腳默達仁藝廊 Mertajam Gallery
更多文章: 西北孤鳥/比電影更電影的《罪人》 葉偉章/如燕般自由,如歌般流傳──2022年“如燕如歌”演唱會 在經典與古典旋律中共享音樂時光 吳偉才/風俗盡藏方寸間 西北孤鳥/當劇場崩壞時,藝術家正在幹嘛?──信馬由韁的單人劇 譚寶婷/跨界飆鼓──手集團國際鼓藝節第六屆萬花鼓宴“雷動” 郭碧容/4部短片直面自己──《苦瓜臭了》畢業巡迴影展 西北孤鳥/因厭倦而來的創意──《身體日記》的“單人”與“藝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