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城乡余集

|
发布: 8:16pm 16/11/2022

建筑

城乡余集

张集强

新本土标准

本土建筑

本土建筑标准

现代建筑

張集強/新本土標準

作者:张集强

自古以來,人類在地球不同環境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建築與城鎮,隨著人口增加,這些人為的環境範圍逐漸擴張,對自然生態版圖造成巨大的影響。早期受到地理與交通的限制,這些建築與城鎮的發展都是以一個地方為中心。這些因應氣候與地形所發展出來的建築形態,以及在有限的交通距離可獲得的建築材料所建造出來的人為環境,各別有著不同的基因與系譜,呈現出獨特的地方風貌。這些本土文化演化出來的人文建築,在建築史學統稱風土建築或本土建築(Vernacular Architecture)。

以馬來西亞為例,早期在馬來半島、沙巴及砂拉越地區等擁有不少傳統聚落與城鎮,分佈在沿海、沿河或山林環境中。在未經過外來影響之前,這些本土建築與社會文化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在中國古籍以及早期殖民時代歐洲探險家都有相當多的描述。例如十二柱式民居、高腳屋、精細木雕、編竹牆、棕櫚葉屋頂等特徵,都是世代相傳的技藝;工匠創造如詩歌般的口訣,甚至是透過宗教儀式或習俗避忌等,將建築技術以及使用習慣等等,流傳給後代。

ADVERTISEMENT

UCSI大學建築與人文環境學院師生參與安邦Au2 Taman Keramat社區農場所設計建造的臨時建築開放式兒童圖書館。(設計:張集強、郭書涵)

隨著交通技術的發展,航海時期將外地文化,包括歐洲及亞洲各地的文化及技術傳播進來,對本土建築產生影響,尤其在殖民勢力影響下,城鎮的規劃建設皆按照殖民者的標準進行,包括實施城鎮規劃、土地產權登記、街道及開放空間,以及建築設計等都有相應的規則來管制。這些外來影響使得流傳多年的傳統本土形式失守,逐漸被人們遺忘,尤其是在殖民城市及周邊地區的本土經驗消失得無影無蹤。到如今,若要找尋本土建築,只能在森林深處、沒有經濟及政治價值的地方看到一些痕跡。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各地區的交通開始連接之後,文化傳播變得更加頻繁,加上資訊傳播的影響,早期城鎮的本土建築文化進一步被稀釋。進入20世紀之後,在政治、貿易以及工業的推動下,歐洲的建築師及工程師將現代建築技術引進,包括使用鋼鐵、鋼筋混凝土建造大量的大規模尺寸建築,形成有如歐洲進步城市的景觀。

本土建築以工匠、自行建造的文化消失

相較於傳統本土建築,這些現代建築必須建造於穩固的基礎,意味永久性佔據一片土地。加上建築的尺度巨大,可容納的人數增加,在建造過程中,建築結構耐久性、消防安全等必需謹慎為之,只有受過專業訓練及合格的技術人員才能執行建造。在這樣的標準化操作下,本土建築以工匠,甚至自行建造的文化幾乎宣告滅絕。

2000年之後網絡資訊時代來臨,進一步加速全世界各地的文化傳播,全球化的影響使得各地區都出現相同的建築樣式,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東南亞、印度、中東等等,都市建築與景觀,甚至建築機能、消費文化千篇一律。全球化的影響僅對資產階級有利,而勞動階級甚至中產階級都受到壓迫,城市中具有優良地勢條件的土地價格高昂,窮人只能留守在條件不好的地點,例如水災地區、交通不便的地區以及被高速公路圍堵的地點等等。

因此,一些建築專業工作者、大學建築系教授及學生等,嘗試以教育介入的方式探索新的可能。這些探索主要體現在社會以及社區建築上,方法包括重新認識本土建築,以環境及人文價值為設計目標,而非當今建築行業偏向利益生產的方式。在這樣的原則下,要讓建築迴歸人本,只能配合環境條件來設計,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在我國以及東南亞的熱帶環境中,過去傳統本土建築的精髓以及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可調適性(Adaptability):建築物因周邊環境的條件,在建造完成後,可以再自由增建或調整,包括門窗的位置、遮陽設施等;(二)多功能性(Versatility):建築空間不只有單一功能,可以配合不同時間及使用者來調整,如馬來傳統高腳屋的主廳可以當飯廳甚至臥室等;(三)可移動性:熱帶本土建築使用木構造,採取可逆式組構方式,以預備未來拆除搬運或重組,而與地面連接處也採取非永久固著式,以便未來可以整體搬運。

以上的幾個設計原則,與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有非常大的差異,隨著近年來許多社區開始自主化,在探索地方歷史時,發現過去本土建築精神的合宜性遠勝於現代建築,在運作下更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此外,在經歷重大災害如水災或土崩事件之後,許多人開始檢討:人類如何在熱帶氣候環境下跟環境共存,這些思考往往在回顧歷史後發現,答案竟然近在眼前。雖然具有新本土意識的建築師及大眾還是少數,若能在積極推動下,新本土標準(New Vernacular Grounds)將很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十年的主要建築思潮。

UCSI大學將與臺灣實踐大學聯合在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吉隆坡REXKL舉辦新本土標準(New Vernacular Grounds)國際建
築論壇與展覽,詳情可瀏覽http://2022newvernaculargrounds.xyz,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參與,入場免費。

相關文章:

張集強/冷嶽河的未來 

張集強/多元建築思潮演替
張集強/新村申遺
張集強/城鄉發展差異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