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20日綜合電)臺灣九合一選舉週六(26日)登場,惟這場被視為2024總統大選前哨戰的地方選舉,總體氣氛卻沉悶冷清。臺灣學者分析表示,藍綠六都現任市長選情穩固,整體結果藍綠版圖料無太大變化,也不會太影響兩年後的總統大選。而綠營試圖再度拿出“抗中保臺”必殺技拉票,學者則指出“反中”或令本該著重的議題失焦。
與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轟轟烈烈的“韓流”相比,今次選戰較為淡靜,未出現如韓國瑜般的政治明星。
ADVERTISEMENT
今年風平浪靜的選舉氛圍中,臺北不算激烈的選戰已屬最熱鬧,12人登記參選破紀錄。黃珊珊、蔣萬安、陳時中呈現“三腳督”局面。原屬親民黨的黃珊珊擔任臺北副市長3年,亦曾做過6屆臺北市議員,給民眾留下勤勉冷靜印象。脫黨登記參選後,黃珊珊得到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力捧。
而藍營少壯派蔣萬安有著精英背景和“蔣家血脈”加持,原本一路保持領先的“悠閒”步調,在陳時中加入選戰後也開始與黨部合作造勢、綿密走訪基層。選前16天,蔣萬安更宣佈辭去立委職位,稱要“破釜沉舟”,帶領檯北重新啟動。
陳時中競選經驗不足致落後
首次參選的前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初時戴著防疫“指揮官”光環,但很快因競選經驗不足,在藍、白(民眾黨)攻勢下遇挫。從8月喊“公開透明”被質疑當初批准臺產高端疫苗是黑箱操作,到9月“免治馬桶”政策影片、周玉蔻事件(支持陳的名嘴周玉蔻猛轟蔣萬安父親蔣孝嚴緋聞)惹爭議,至選前終找回狀態,力求保住綠營基本盤。
臺灣時事評論員、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對《明報》表示,此前陳時中面臨“人設混亂”的問題,目前才找回疫情指揮官的形象設定,選情慢慢回穩,但要勝出有相當難度。
國民黨選情未必非常穩固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範世平則認為,國民黨在臺北的選情未必非常穩固,“從蔣萬安10日辭去立委職務‘拼選舉’就可以看出”。加上目前民調未必準確反映不同年齡段選民數據,且臺北作為泛藍大本營,部分綠營選民傾向不透露真實想法。
綠營為拼臺北不留餘力,民進黨主席、臺灣總統蔡英文多次為陳時中競選活動站臺,以防疫成就為旗。
臺灣規定,各級縣市長職務得以連任一次,在六都並非“換屆年”的四都,藍營新北市長侯友宜、臺中市長盧秀燕,綠營高雄市長陳其邁和臺南市長黃偉哲的連任不存在太多懸念。桃園選戰因民進黨籍原參選人林智堅“論文抄襲”引起關注,林的退選令綠營在桃園元氣大傷,而一路“佛系”的藍營候選人張善政則因此獲利,風波後民調保持領先。
臺灣前途成地選話題
儘管學者和許多選民均認為,偏重地方事務的“九合一”並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兩年後的大選,但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觸發解放軍大規模圍臺軍演,並將常態化繞臺巡航延續至今,兩岸關係持續緊張,讓臺灣前途和路線再成選舉話題。
臺灣總統蔡英文呼籲民眾在“中共二十大後的第一場選舉”投出正確一票捍衛民主自由。
對於綠營拿出“抗中保臺”拉票,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認為,民進黨慣於渲染“大陸威脅”,這套把戲在臺灣會愈來愈沒有市場。
“反中”或加深選民“負面投票”
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指出,“反中”因素再現,令地方選舉失去討論政策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選民“負面投票”行為(選民投票給候選人A主要原因並非支持A,而是因反對候選人B)。而當同為負面投票的“罷免投票”成為選舉後的配角,九合一後各方會不會加強罷免案的戲份,同樣值得觀察。
此外,今年的選舉將與“18歲公民權”修憲案複決共同舉行,若複決通過,預料全臺將增加約41萬名18歲至19歲的選舉人,年輕票源對未來大選亦將帶來影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