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远赴他方,一直是流行歌极常见的题材。光看这些年以“流浪”为题的作品,已多到足以写成一篇论文。
ADVERTISEMENT
90年代,为了容纳逐年上升的旅客人数,政府决定建新机场,加上当时的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新机场便成为该计划重要的一环。1998年,KLIA国际机场开始投入服务,碰巧遇上亚洲金融风暴的恢复期,很少人出国旅游,导致航空公司的业绩见赤字。隔年,阿牛的〈带我去流浪〉发行,“流浪”两字被广泛使用,甚至成为年轻人的共同梦想,一切归功于作家三毛,当时她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并以其在沙漠的生活和见闻为背景,写了一系列的散文,在华人社群中引起极大关注和喜爱。她写的〈橄榄树〉,似乎是每个文艺青年想像着自己在远方无目的、无负担、无忧虑、甚至无同伴的流浪。
让想飞的心出走
2001年,AirAsia成立,凭“Everyone Can Fly”的信念,极力让每个人的出国梦成真。从创业时仅有的两架飞机,发展到如今拥有约240架飞机,航线遍布二十几个国家。先从歌名说起,陈家凯的〈飞行943〉(小林良久词),一开始还以为是班机号,考究起来,才知道943的意思是9月4日下午3点,副歌日文的部分至今仍无解,据说当时陈海潍和伍家辉的demo就有了,词人填了中文词后,不被唱片公司采用。歌词里出现“离境室“、“行李徘徊在边缘”等场景,象征离别,“飞机的终站/我旅程的起点”,主角似乎有不得已的任务傍身,准备展开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才不得不作出抉择,离开原本熟悉的地方。
2006年,戴佩妮的〈一个人的行李〉抒写在各地旅游的憧憬,在异国畅游,不受外界干扰,同时间让心灵获得沉淀。
“我要一个人去东京铁塔看夜景/我要一个人去威尼斯看电影/我要一个人去阳明山上看海竽/我要一个人去纽约纯粹看雪景/我要一个人去巴黎喝咖啡写信”
创作人带我们跨出大马,将眼光放到海外,将不同地方的场景置入歌词内,令歌曲情景交融外更添上些许异国风情,听众可借此与歌手唱游世界。同样的例子还包括宇珩的〈牛仔裤日记〉。另外,这种写作方式,非常切合马来西亚国际性的地位。然而,至今为止,马来西亚仍不承认以色列,故此护照上印上“This passport is valid for all countries, except Israel”的字句。在这首歌发行的同一年,LCCT航站楼开始启用(后被KLIA2代替),MATTA国际旅游展下调机票价格和旅游配套,减轻民众出国旅游的负担,刚步入社会或还在求学的年轻人,工资和储蓄不多,也可咬紧牙关,一个人低成本旅游。
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每人都持有智能手机,靠旅行社出国的需求量降低,个人旅行也增加了。到了2016年,当颜慧萍唱〈陪你去旅行〉(彭学斌词曲)时,出国旅游已是许多大马人的共同经验。歌曲搭配弦乐编制,整个风景似乎变得更开阔。旅行,在这首歌的意义,不再是流浪异乡,也不再是表达出国旅游憧憬和兴奋,因为已经没那么稀罕,歌者告诉我们,只要可以从原地走出去,去哪里都好,就是旅行的意义。
流行歌里的场景,往往取材于大马人的旅游热点,一些特别浪漫的地方会经常出现在歌曲中,也有一些地方不是那么容易去的,听众可凭歌词加以想像,令没机会出国旅游的民众有机会接触国外文化。创作人也可将具体的场景意味扭转,折射出不同的题材,带出另一层涵义。如黄明志的〈鬼岛〉、〈台北之旅〉;林宇中〈工体北〉;彭学斌的〈香格里拉〉。
回溯四五十年代,从战争到戒严时期,出国旅游难如登天,机票抵万金,后来瘟疫来袭,政府实施行动管制,出国人数大幅度减少,直到2021年,人民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机场一个接着一个开,这一路走来,走走停停,挺不容易的。
更多文章: 林佚/台马音乐交流碰撞出什么火花? Tom Phan/发抖音到发唱片:是“起”还是“落”? 林佚/抒情歌的独特生命力——浅谈中文歌词创作(非情歌运动) Tom Phan/《ARE U OKAY?》一趟13分钟的飞行 林佚/取歌名的艺术 林佚/抒情歌走过的路(浅谈中文歌词创作) 林佚/购物之歌:逛宜家,去My菜 Tom Phan/庞克不只是给emo仔听的 林佚/歌照唱,演唱会照办 林佚/中秋节:诗与歌中的月亮意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