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2日綜合電)在中國作為當前唯一一個仍堅持“動態清零”冠病防疫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令經濟陷入困境後,當局於本月初起釋放出政策轉向的訊號,鬆綁一些防疫措施,但病例一回升,又馬上政策轉彎,重新封城等,造成混亂的局面,導致民怨四起。一些學者認為,北京實際上已經意識到“清零”政策持續貫徹的不可行,但礙於是領導人始終堅持的政策而無法扭轉,而地方當局亦苦於耗盡資源和人力來應付“清零”,加上民間又對開放抱持著期待經濟復甦的同時又恐疫情大爆發的矛盾心理,令中國如今籠罩在混亂和憂慮的氛圍中。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全球公衛資深研究員黃嚴忠告訴法新社,有關新的規則是否“表明中央領導層有願意在短期內放棄清零政策”還言之過早。
ADVERTISEMENT
他表示,在新的調整下,地方政府的激勵結構並沒有根本的改變,因為下級官員仍會因疫情的爆發而被追究責任。
中國官員因應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在本月釋出模糊且看似矛盾的信息,引發公眾的困惑。上週,多個城市取消強制性的常規冠病檢測的數天內又重新進行檢測。公眾最近數月對一刀切的限制和突然封城的舉措感到憤怒,爆發了多次抗議活動,包括廣州本月有數百名居民走上街頭,與防疫人員起衝突。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表示,中國的大多數官員都知道,現在的政策已不再合理,但誰都不能不執行,因為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政策,必須堅持下去。
他指出,“我們看到了一些調整,但卻不夠明確。”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表示,北京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員之間的目標出現了日益緊張的情況。
他告訴法新社,“憤怒其實來自普通民眾,也來自地方官員”,因為地方政府的資源和時間絕大多數都耗在“清零”措施上。
黃嚴患指出,疫情若再拖上一年可能意味著“中國經濟將脫軌,社會緊張局勢可能達到臨界水平,威脅政權穩定甚至可能導致合法性危機”。
但他表示,過於突然的開放亦可能威脅到穩定,因為中國可能“面臨疫情大爆發而導致大規模死亡,從而令其脆弱的醫療保健系統難以負荷”。
野村分析師週一在報告中指出,重新開放的道路可能“緩慢且崎嶇”,因為政策制定者可能因病例的迅速增加而在重新開放和封鎖之間來回調整。該報告預測,當取消“清零”政策後病例激增將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因為“很多中國人可能仍然認為感染奧密克戎(Omicron)變種病毒的死亡率很高。”
中國冠病疫情延燒,過去一日新增2萬7899宗本土感染病例,再多2宗死亡病例,分別在河南和四川省錄得。廣東省疫情仍然嚴峻,佔9022宗,超過95%來自廣州市;北京市病例亦呈上升,新增個案破千宗,增加1438宗。
北京週二起要求所有進返北京人員,實行落地3天3檢。
重慶單日錄逾6000宗個案。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週一強調,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廣州天河及海珠區週二起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白雲區嚴格限制人員流動至週五。
河北多811宗本土個案,主要來自石家莊市。天津多266宗個案,全市將於週二傍晚6時起,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