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受到“獨飲”啟發,臺灣現代茶道思想家蔡榮章發現,一人泡茶和喝茶更能達到茶道最好的境界。1990年,當時在臺北陸羽茶藝中心擔任總經理的蔡榮章創辦了“無我茶會”,期望凸顯現代茶道精神。
無我茶會貫徹七大精神,在國際上備受歡迎。32年間於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數十個國家共舉行逾萬場大小型的無我茶會,參與人數超過5萬人。
10月末的一個週日下午,吉隆坡紫藤文化廣場聚集二十來人,他們依照抽籤號碼,在鋪好的墊子上席地而坐。茶友各自擺放茶具後,待所有參與者入座開始泡茶,他們奉茶予身旁的茶友,間中無人言語、無人給予指令,過程宛如行雲流水,吸引路人停下腳步欣賞這一場無聲的茶飲饗宴。
在廣場的顯眼處掛著一面旗子,以彩虹七彩為標誌的圓形徽章寫著“無我茶會”。
無我茶會最能體現茶道
“無我茶會”創辦人蔡榮章,一生致力推廣茶道之美。他在“獨飲”中體悟,一個人專注地泡茶、喝茶,即“一心在茶”更能感受茶道本身。他認為一群人相約品茶,只有過程中安靜不說話,才能細細品嚐茶湯,“不說話去感應,那樣可以集中注意在茶道本身。”
此外,“一人泡茶三五人喝茶”的形式,蔡榮章坦言無法將品茶的美感真切地體現出來。因此,他不斷思索如何讓大家不只是品茶,也可以一起泡茶。某一日他突然有了靈感,“不如讓茶友圍成一圈,右邊的人泡茶給左邊的人喝,那樣人人都可以喝茶和泡茶,過程更不會中斷。”
於是在1990年,無我茶會正式“誕生”。
貫徹七大精神
至今,超過十個國家自發舉辦了大大小小的無我茶會,廣受茶友喜愛。其中離不開無我茶會貫徹的七大精神,蔡榮章進一步解釋說:“無我茶會不只是一批人一起喝茶,在參與過程中展示出精神價值,因此感染力大,容易被不同地方的人接納。”
無我茶會開始前,茶友在報到處抽籤決定位置,現場一律不設貴賓席,展現無尊卑之分;奉茶時一概向左,所品之茶來自右邊,人人都為他人服務不求回報,盡顯無報償之心。這意味著每人可喝到不同種類或平日不常、甚至是不喜歡的茶,是無好惡之心的一種。蔡榮章認為這樣才可廣結善緣,“人人就不會因為偏見,很多好的事情,你才有辦法接受。”
另外,在茶席間也培養集體默契,茶友用心奉茶、泡茶、品茶,均不發一語。蔡榮章強調,參與無我茶會有一條潛規則:泡得一手好茶。他說:“這是為了讓人時時檢討茶藝,時時保持精進之心。”
無我茶會規定茶友自備簡便茶具,讓大家不分流派地欣賞互相泡的茶,象徵打破地域之分。而過程中遵守公共約定,參與者照著“公告事項”進行流程,無需指揮或司儀,展現群體律動之美。
上百人參與無我茶會,謹記流程無需指揮的過程,大眾嘖嘖稱奇。但蔡榮章認為這就是自然規律,“我們當時間為老師,春去夏來、夏去秋來,又有誰去指揮?不也是運轉得很好嗎?”
盼無我精神感染社會
至於無我茶會是否要求環境優美舒適的地點,受訪時人在臺灣的蔡榮章表示並沒有刻意要求。他分享曾在火車站辦茶會的經驗,“即使周圍環境吵雜,但我們仍可以靜下心來,隨遇而安也是另一種追求。”
他進一步說明,在一個吵雜的廣場舉辦無我茶會,茶友宛如被一條無形絲帶牽引,恭敬地往同個方向奉茶、喝茶,“從遠處望去,你會發現有這麼一群人那麼地有秩序,不需指揮且動作優美。”
路過的人也會不自覺停下腳步,圍觀這與紛擾世界格格不入的靜謐。無我茶會也設置奉茶給圍觀者的環節,讓他們藉此感受到祥和的氛圍。
“對比生活中充斥著欺詐、暴力等負面新聞,如此和諧的氣氛,任誰都會被感染。”蔡榮章說。
語言是最大傳播障礙
32年間,超過10個國家曾舉辦無我茶會,詢及是否會出現程序錯誤、無法正確傳達精神理念的狀況,蔡榮章坦言,作為傳播媒介的語言是最大的挑戰。早期,他以操作手冊的形式,出版了日韓版的《無我茶會》。但由於找不到合適的翻譯者,卻遲遲未出版英譯版。
最終,在馬來西亞茶道研究會會長許玉蓮的幫助下,今年9月在我國出版了中英文對照版的《無我茶會》。蔡榮章表示出版過程歷經數十年、過程坎坷,但他認為茶道雖然歷史久遠,但將此精神應用在生活上的例子並不多。
蔡榮章希望藉由在國際間多舉辦無我茶會,讓大家多感受美好的事物,“無論是10人、或200人都好,這樣整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宛如剛過去的無我茶會,許玉蓮特別以“吉隆坡安好”為主題,召集茶友齊來品茶。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偌大的廣場、悠揚的歌聲迴盪,在奉完四道茶後,茶友獻唱一曲作為品茗後的活動。樂聲的迴響消失後,茶友才從靜穆中甦醒,動身收拾茶具,那日在吉隆坡下午的無我茶會宣告結束。
“藉著‘泡茶給自己喝,也泡茶給別人喝’的行動,問候吉隆坡。”一如宋朝文學家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期盼與故人相聚賞月的美好期許,許玉蓮祈願吉隆坡可以逐漸歸向平安美好。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