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有功,戏无益?”
这句话固然有道理,可是来到今天,游戏并不完全一无是处,现今甚至越来越多人提倡“游戏化教学”,要让学生从游戏中学习。
ADVERTISEMENT
众多游戏中,桌游是相对容易跟教学结合的游戏种类。虽然学生不见得会因为玩过某种游戏而学业猛进,但如果游戏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这就已经是很令人鼓舞的事了。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黄玲玲
每个人对桌游应该都不陌生,因为像百万富翁、飞行棋和蛇梯棋这些游戏,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都玩过,可以说是大家的集体回忆了。
但如果你对桌游的认识还停留在飞行棋和百万富翁,那么接下来要介绍的几款桌游,也许会打破你对桌游的认识:
《我的雨林》:游戏设定是要为森林建构一个生态环境,里头所有物种都是本地的动植物,玩家通过轮抽和布局,认识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还有生态多样化,得分最高的玩家即是赢家。
《华牌》:玩家化身成一只熊猫,为了追逐蝴蝶而开启一趟难忘旅行,途中会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还有不同景色的山河大地。待旅程结束,能够欣赏到最特别和最美丽风景的熊猫就是赢家。
《挑食》:玩家通过食材卡的选择和搭配,认识何谓均衡饮食。
上述3款桌游是由本地的四眼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创办人杨祖排、游戏设计师梁庆业和谭智仁都是教师出身,他们近年不但自己设计桌游,还编写《游戏化教学应用手册》,开放给教师免费下载。

少些3C,多点交流
四眼工作室2018年成立,初衷始终没变,要用游戏改变教育,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当中,运用游戏机制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桌游是他们目前主要推广的游戏种类,而之所以是桌游,谭智仁说,那是因为本地在推广游戏化(Gamification)教学上,还没有办法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融入扩增实境(AR)和虚拟实境(VR)等技术,目前暂且从桌游着手。
选择桌游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桌游通常是多人一起玩的游戏,这种人际互动所产生的温度是数码游戏无法取代的,“我们希望通过桌游减少孩子对3C产品的依赖。”
当初设计桌游时,梁庆业说,他们的想法是希望设计出来的桌游也能当作教具使用。比起其他游戏种类,卡牌一方面比较容易取得,另一方面是卡牌的游戏变化很丰富,所以如果要把游戏跟教学结合,桌游是相对容易嵌入的一种游戏。




训练策略思考及社交能力
梁庆业在雪州华小任教,之前全国因为疫情而实行网课的时候,他设计了很多PPT式的游戏化教学课件,即使在线上也能寓教于乐。
为什么游戏化教学越来越受推崇?他认为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首先是学校的课程难度越来越高,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用更有效、更有趣的方式留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学生角度来说呢,学生现在面临很多所谓的诱惑,比如他们会问,‘在家我有更好玩的game,还有更好看的抖音,为什么我要来上课?’,这些诱惑也是我们需要想办法克服的。”
此外,现代学生不是常被说只会读书但缺乏软技能吗?他觉得这一点正好能够通过游戏去弥补,因为游戏化教学不只是要学生学习知识,更多时候其实是训练学生的策略思考能力,还有他们的社交能力。
说到底,玩游戏其实是儿童的本性,游戏化教学不过是顺应他们本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谭智仁说:“游戏有个好处,就是有让我们试错trial and error的空间,间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不是要取代传统教育,只是某种程度上让孩子更自然和更自发地进入学习状态。”



旨在引起学习兴趣,未必一玩就学业猛进
游戏化教学在实际执行上,要如何避免学生只顾游戏却学不到实质的知识?梁庆业说,这就考验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有老师对游戏的掌握程度。“比方说,他们需要很清楚这个知识点属于哪个思维层次,然后要怎样通过游戏让学生产生学习历程。这些如果都掌握得好,教学焦点就不会变得模糊。”
游戏化教学在我国课堂中不算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普遍对游戏存有疑虑,很多父母始终最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如果游戏化教学无法对孩子学业有明显帮助,那么在他们眼中就等于浪费时间。
然而,对于游戏化教学,我们需要有正确认知,不能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像谭智仁所言,游戏化教学不是说学生今天玩了一个游戏,便能够马上学会一个数学公式或是变成数学天才,而是在他们玩游戏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动用运算思维,所以也许能够培养他们的数感,或是起码让老师了解他们的数学水平到哪里。总之,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但我们不能期望学生玩过某种游戏之后,突然开窍似的一飞冲天。

盼老师用上出版游戏教学
要在本地推广游戏化教学还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教师平时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如果还要顾上游戏化教学是不太容易的事,因为单单设计游戏,就要考量这个游戏好不好玩,以及这个游戏能不能跟课程衔接。
“要老师设计游戏其实是很花时间的,”梁庆业说,“他们可能花几个星期设计和测试游戏,可是真正用上这个游戏可能只是一节课,甚至可能只用一星期就没再用这游戏了。所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好的游戏得以跟其他人分享?其实就是将这些游戏出版,这样的话全马老师都可以利用这个游戏跟教学结合。”
出版教育游戏正正是四眼工作室最想做的事,他们至今推出3款桌游,不排除以后还会出版其他种类例如数码的游戏。

编写教学应用手册供免费下载
虽然四眼工作室才成立几年,但对于推动本地的游戏化教学已留下重要注脚。他们编写超过12万字的《游戏化教学应用手册》,为想要执行游戏化教学的新手老师提供一个入门框架,无论是要备课、研究或研发教材,这本手册都能帮得上忙,而且重点是任何人都能够从网上免费下载(网址:www.speckystudio.com)。
另一方面,四眼工作室今年提出一份企划案,要在雪州双溪威新村成立一个桌游俱乐部,这份企划案还获得“为土地发声:2022年大专青年社区参与企划比赛”优秀奖。
之所以选择双溪威新村这个地方,是因为梁庆业在这里执教多年,了解这里不仅面临少子化和人口老化的问题,还面临单亲家庭和隔代教养的挑战。因此,四眼工作室希望成立桌游俱乐部来凝聚社区成员,让当地长者和孩子有个好去处,一方面可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另一方面希望桌游能够帮助长者预防失智症。
无论是要把桌游推广到课堂,或是把桌游推广到社区,最大挑战还是在于民众对于游戏的看法。
“今时今日,许多人依然认为‘勤有功,戏无益’,”谭智仁说:“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事,是刷新大家对于桌游的看法。”
相关报道: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八打灵再也29日讯)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总有一群默默耕耘的教育者,孜孜不倦地捧起华教的火种,步步踏实地守护着母语的薪火。
他们或因儿时恩师的启发而立志投身教育,或因偶然代课而发现使命感,或因坚定的教育情怀而投身其中,或因对文化传承的执念而不曾退场……他们的坚持与奉献精神,让国内华教篇章得以续写。
2024年“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得主林宝旺和陈佩玲,尽管教学背景和风格不同,却都坚持“育人”优先于“授业”的初心,把教育视为一生使命,以行动交出一份以母语为根、以文化为魂的答卷。
5月3办谢师宴颁奖
由雪隆华校董联会、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华中)校长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及马来西亚青年运动联合成立的“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将于5月3日(星期六)在吉隆坡崇文华小举办2025年第3届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暨谢师宴。
鉴于前2届活动反响热烈,今年预计将有350位雪隆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和100位热心华教人士莅临,共同见证这场教育盛事。
在这场向华文教师致敬的盛会背后,是一个个用心教学、用爱陪伴学生成长的身影,其中不乏教学年资超过30载的资深教师。他们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娓娓道来在华文教学路上的点点滴滴。

林宝旺:教书也教人
从小立志当老师的林宝旺,是因一位启蒙恩师,而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
因启蒙老师秉持信念
他仍清楚记得,1974年进入瓜雪沙沙兰中华小学,当时担任他一、二年级级任老师的黄凤珠老师,谆谆善诱、疼惜孩子,秉持爱心理念教学情操教育学生。
那段日子深深触动年幼的他,从此便在心中许下心愿,日后要成为像她那般温暖学生的老师。
“黄老师是我从事教育职务的因,成长后对教育理念的认知感悟是果,支撑我教育学子至今天。”
数十年过去,这份愿望不曾动摇,他从森美兰马口启文中学、瓜雪而榄国民中学一路教到巴生加埔女子中学,直至今年荣休,教龄长达34年。

“教书也教人”是林宝旺始终秉持的信念。他认为,华文老师的职责,绝不仅止于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每堂课中引导、开启智慧,辨析正误,塑造积极康庄的人生思想。
“每当教学进展不如预期,或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负面行为时,我便以心中秉持的教学理念自我勉励——我正在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培育民族的新生代。”
尽己所能为教育献力
他谦虚表示,自己虽未必完全达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境界,但始终尽己所能,为教育族群奉献绵薄之力。
“华文教师应坚守岗位,把有限的资源与知识转化为丰硕的成果。除了分享学识与教学技能,我们更应传递对自我文化、传统习俗和道德伦理的热爱,让我们的族群不断迈向更完美的未来。
“我愿我教导、授课过的学子,能塑造正面积极人生观,成长后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学华文肩负重要使命
在今日多元化的社会中,华文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林宝旺形容,华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我们日常交流、思考及传递信息的语言。
他说,对华裔学子来说,学习华文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以发扬和提升华文的使用。

“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也开始学习华文,掌握华文成为了一项不可忽视的竞争条件。今日学习环境、师资具足情况的情况下,我们没理由放弃学习,致使自身竞争能力逊色于人。”
推广华教面对挑战
不过,宝旺老师坦言,在推广华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不少挑战。
“我国师资最严缺的科目其一是华文,部分学校因缺乏华文教师,往往由一个教师承担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尤其是中四和中五的高年级课程。”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华教的重要性展开广泛的讨论。作为一位拥有逾30年教学经验的华文教师,林宝旺阐述华文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定位。
“华文教学除了着重语文教育的熏陶,更是文化和道德的传递。它不但培育塑造高尚人格的人民,文化美学的赏析也引导人们迈向和谐愉悦的生活里程碑,培育国民德智体群美。
“如此,华文教育将能与国家教育体系相辅相成,建设丰盛国度。”

学生感恩尊敬是最宝贵回报
他也感慨,学生的感恩与尊敬,是其作为教师最宝贵的回报。
“华文教育的道路充满荆棘与挑战,并非顺畅的坦途,但只要秉持教育初心理念,敢于革新,群策群力,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即使牺牲小我,教育这条路肯定会走出康庄大道,璀璨多彩。”

陈佩玲:“轻松认真”看待教学
与林宝旺老师的经历不同,拥有33年教龄的陈佩玲老师,是在中学毕业后担任精武华小的代课教师,才决定投身教育领域。
踏上教育之路后,她曾短暂在砂州古晋跑马场国民中学服务,最终回到母校——雪州八打灵斯里阿曼国民女子中学,一教就是31年。
她用“轻松而认真”的态度看待教学,常鼓励学生把华文当作一扇窗——只要你愿意打开它,就能看见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我常鼓励学生:掌握华文,不只是学好一门语言,更能让你们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
她很庆幸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少面对棘手问题,校内教师不仅积极出席课程培训,也愿意在课后交流教学心得,彼此学习、共同成长。

华文科需家长支持
谈及华文教育的未来,陈佩玲坦言,华文科的前途需要家长的支持,家长的认同是华教走下去的关键。
“华文科的前途需要家长的支持,社会需让家长知道华文的重要性,进而重视中学华文科。”
她指出,政府中学的华文教师都希望能把这份使命感与热情传承下去。
“这次获奖对我而言是一种肯定,意味着我也为华文教育出了一份力,谢谢所有人的支持与帮忙。”
对于还在教育路上打拼的年轻华文教师,她寄语:“用快乐的心情当一名华文老师,你会发现,这是一份越做越有意义的工作。”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