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結束,結果出爐,政黨與人民姑且放下宗教與種族仇恨,褪去激情,迎接未來的挑戰。接下來的5年希望新首相、新內閣能夙夜匪懈,一心治國,將國家帶向璀燦的明天。
19日全國大選塵埃落定,但新首相人選卻因為“懸峙國會”而難產,已經4天過去了依舊懸而未決。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陛下在22日(星期二)召見希盟及國盟黨魁,23日(星期三)也接見國陣與砂盟代表,但依然無法選出一位能獲大多數議員支持者出任首相。元首將在24日(星期四),在國家王宮召開馬來統治者理事會特別會議,以徵求其他統治者的意見與建議,為國家與人民和諧做決定。陛下也呼籲人民與各造繼續保持冷靜,直到組成新政府。
ADVERTISEMENT
新首相誕生後,他還需要一些時間尋覓內閣人才;閣員素質良窳茲事體大,因為這涉及內閣未來5年各行政部會的政策規劃、政務推動、施政效率與團隊合作,所以對國家短中長期的發展影響深遠。
若在國外,事情還好辦;但大馬是多元社會,組閣時還需考慮閣員人選足以落實政黨(如果是聯合執政)、種族、宗教和區域比例的均衡分配;當然閣員的基本條件必須堅持,包括良好的執政經驗、專業素養與學經歷、道德與品格操守、中庸且無極端思想,只要符合標準者皆唯才是舉。所以未當選議員,甚至跨不同陣營,凡是人才皆可延攬入閣;這不是“走後門”,而是國家與百姓的需要。人才應當適材適所,選舉落敗不表示不會治國,勝選不一定都是人才!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第一》就載錄曹操《求賢令》,短短165字敘述了他的求才若渴,原文在此表過不題。歸納重點,他說:“古來明君(國家中興之君)都得到賢人君子共治天下。也例舉孔子論孟公綽,說孟公可以當貴族的家臣但當不了行政長官;論齊桓公重用管仲而成就齊國千秋霸業;人才光有品德是不夠的,更需要才幹;所以不問出身高低(不是國會議員,甚至是敵營人才都無所謂),唯才是舉,得而用之。”
曹操是陳壽《三國志》正史的男一號,他的《求賢令》句句在理。三國時期信息不流通,但他的求才原則很清楚:“明掦仄陋”,亦即明察秋毫的舉薦出身賤微但才德兼備的人才。今天資訊發達,從222個國會議員中,以及落選的凱里(前衛生部長)、東姑賽夫魯(前財政部長)、沙里爾韓丹(巫統宣傳部主任)、努魯依莎(前公正黨副主席)……,凡能明掦仄陋,只要有心就不難挑出可以賦予重任的人才。
過去5年國家處於多事之秋,重大政策空轉,雖然不致於民不聊生,但大部分的人日子過得並不好。想要扭轉局勢就不能用老的方法和傳統的思維治國,必須下猛藥。《周禮·秋官司寇》雲:“治亂世,用重典”(亂世不一定是動亂,重典不一定是嚴刑竣法),當國家面對重大危機,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手段;蕭規曹隨是很難把國家治理好的!
治國當然靠人材。如果希盟執政,我們不能說天才英才皆聚希盟,而國盟、國陣的國會議員全是草包;反之亦然。所以執政黨向敵對政營借調一些人才沒有不可。這不教楚材晉用、不是作嫁衣裳,而是重用經世治國之才,為國家發展與改善人民福祉的必要手段。
如果把遊戲規則說好,我們不認為這是違反跳槽法案?國家培育的人才為國家所用,有何不可?有人或許會說,如果楚材晉用而把國家治理好了,不就養虎為患,下次大選怎麼選?也是。但反向思考,我們競選國會議員,希望入閣擔任要職的目的,不就是為國家盡心力?如果另有能人把國家變好了,這不是大家所樂見?如果變差了,下次換人執政。
這篇社論的一番話彷佛在論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也不是。我們期望政黨良性競爭、種族宗教不成議題,彼此同仇敵愾抵抗通脹、致力經濟成長,打造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選舉結束,結果出爐,政黨與人民姑且放下宗教與種族仇恨,褪去激情,迎接未來的挑戰。接下來的5年希望新首相、新內閣能夙夜匪懈,一心治國,將國家帶向璀燦的明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