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和民间,唯有奋力朝向“大和解”,才能化解绿潮的重临。
ADVERTISEMENT
安华大选移师打扪,置之死地,终而后生,那是在他个人的席位。第15届全国大选成绩出炉后,整体局面没有如希盟吹嘘的好。
但事后看来,以柔甲州选的成绩为基点,安华带动希盟选情,带来不错的战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选票三足鼎立,虽然是之前各民调所预期。但是,从国阵转移到国盟的马来海啸,强度非凡,似乎成为大选更为凸显的主题。伊党势力急速膨胀,更是令人思考,我国的政治板块是否出现了翻天地覆的挪移。
在此背景上,过去数日各阵线如何合纵组成政府,成了国民的关切。掌握联邦政府的巨大资源势必让阵线的势力再度扩张甚至巩固数十年。
对于恐惧绿色势力的非穆斯林,伊党强势主导中央政府,将会是最令人担忧的局面。偏偏,在争取组建政府的过程,慕尤丁是先声夺人,声称获得足够的宣誓书组建政府。
但国阵领导随后明确拒绝加入,令局面更不明朗。国阵尤其巫统不愿意以弱势身分加入国盟,自是有其合理的计算。巫统与伊党土团都必须竞争马来选区。如若加入国盟,资源被抽空,地方势力被蚕食的危机,绝对存在。
但巫统始终难以直接与希盟合作。在政治上,国阵与国盟一样都是以污蔑希盟,尤其是行动党“威胁马来人/伊斯兰”,来换取在马来选民中民族捍卫者的领导地位。
因此,巫统虽然理解到,与国盟合作不利长远生存,但又始终难以统合全党明确支持希盟。更何况,也确实有部分的巫统议员是倾向支持国盟执政的。
国家元首原本计划在在11月23日单独召见国阵议员。这对国盟而言,算是出现了一线生机。个别会面之下,巫统领导无法有效约束个别议员。只要有足够国阵议员支持国盟,加上砂拉越政党联盟又没有明确转态,元首或许就不得不选择慕尤丁为首相。大马离开这个结局,曾经是如此接近。
因此,巫统/国阵议决“展延”个别议员觐见元首是此次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此外,元首提出要建立“团结政府”的盼望,也让巫统在与自己极力抨击的希盟结盟,有了一个下台阶。
安华确实在此次选战中,军功赫赫,任相实至名归。但他任相的意义,或许更在未来。
此次大选曝露出我国人民巨大的鸿沟。一方面,城市地区人民尤其是非穆斯林依然坚持民主、开放、多元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东海岸、北马,甚至其他乡区,广阔的绿色板块却似乎更趋保守。
保守势力的壮大,更多是国盟选战的成功鼓动。这种撕裂性的政治操作,在多元种族的国家非常要不得。因此,倘若国盟执政,为了巩固其意识形态之优势,宗教论述甚至是实践(强化伊斯兰法等等),可能无法避免。
安华任相,虽然难免面对保守势力深刻的怀疑。但比较起希盟内部其他的马来领袖(如末沙布,拉菲兹),安华具有强大的伊斯兰威望,以及论述能力。
大马走到今天并不具备完全脱离伊斯兰,成为绝对世俗国之条件。因此,短期内让开明式的伊斯兰论述成为主流,才是抗拒保守以及原教旨主义滋生的明智之举。
安华除了自身有这方面的论述能力,包括曾经提出的伊斯兰版的公民社会论(masyarakat madani),其伊斯兰世界的网络,也或许能够为国内穆斯林社区,引进更为先进的思潮。
各国出现伊斯兰革命的历史(如伊朗),大多是因为原本的世俗政府腐败,让人民厌恶所致。巫统之腐败,令国盟尤其伊党有机可乘,显然是历史的重演。
所幸的是,我国多元力量在此次大选倾巢而出,成功避免绿潮单独一举夺下执政权的局面。对曾经质疑选票效用的部分人民,这确实是最现实的教育。
巫统如果选择加入联合政府,在一个相对多元开放的环境下,显然处在一个更易于改革的境地。此外,在以贪腐资源维系党运作,变得困难的情况下,巫统可以回归创党初期的服务型政治,东山再起。
新的团结政府,要以治国效率,说服被保守势力影响的普罗大众:良好施政,而非身分政治,才是实际提升生活素质的关键。
大马在鸿沟两头的人民要“大和解”,引进新思潮、促成老牌政党的转型、以及民生经济的发展,将会是新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
这个工作必然是艰巨的。在此过程当中,内外势力反扑、乃至人民固有的旧观念,都可以让整个努力功亏一篑。
华人社会在历经509后,希盟政权短命的惨痛经历,应该也会更成熟,看穿失意下野政客,炒作种族议题的居心。
因此,少被种族议题带风向,少去轻蔑友族文化,多接触各族,多冷静理性面对议题,多以跨族群视野,参与公共事务的建设与讨论,都是华族应该努力的。
新政府和民间,唯有奋力朝向“大和解”,才能化解绿潮的重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