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一己之思

发布: 7:50am 25/11/2022

安华

希盟

林猷荃

一己之思

打扪

第15届全国大选

马来海啸

林猷荃.新局呼唤大和解

林猷荃

新政府和民间,唯有奋力朝向“大和解”,才能化解绿潮的重临。

ADVERTISEMENT

大选移师,置之死地,终而后生,那是在他个人的席位。成绩出炉后,整体局面没有如吹嘘的好。

但事后看来,以柔甲州选的成绩为基点,安华带动希盟选情,带来不错的战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选票三足鼎立,虽然是之前各民调所预期。但是,从国阵转移到国盟的,强度非凡,似乎成为大选更为凸显的主题。伊党势力急速膨胀,更是令人思考,我国的政治板块是否出现了翻天地覆的挪移。

在此背景上,过去数日各阵线如何合纵组成政府,成了国民的关切。掌握联邦政府的巨大资源势必让阵线的势力再度扩张甚至巩固数十年。

对于恐惧绿色势力的非穆斯林,伊党强势主导中央政府,将会是最令人担忧的局面。偏偏,在争取组建政府的过程,慕尤丁是先声夺人,声称获得足够的宣誓书组建政府。

但国阵领导随后明确拒绝加入,令局面更不明朗。国阵尤其巫统不愿意以弱势身分加入国盟,自是有其合理的计算。巫统与伊党土团都必须竞争马来选区。如若加入国盟,资源被抽空,地方势力被蚕食的危机,绝对存在。

但巫统始终难以直接与希盟合作。在政治上,国阵与国盟一样都是以污蔑希盟,尤其是行动党“威胁马来人/伊斯兰”,来换取在马来选民中民族捍卫者的领导地位。

因此,巫统虽然理解到,与国盟合作不利长远生存,但又始终难以统合全党明确支持希盟。更何况,也确实有部分的巫统议员是倾向支持国盟执政的。

国家元首原本计划在在11月23日单独召见国阵议员。这对国盟而言,算是出现了一线生机。个别会面之下,巫统领导无法有效约束个别议员。只要有足够国阵议员支持国盟,加上砂拉越政党联盟又没有明确转态,元首或许就不得不选择慕尤丁为首相。大马离开这个结局,曾经是如此接近。

因此,巫统/国阵议决“展延”个别议员觐见元首是此次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此外,元首提出要建立“团结政府”的盼望,也让巫统在与自己极力抨击的希盟结盟,有了一个下台阶。

安华确实在此次选战中,军功赫赫,任相实至名归。但他任相的意义,或许更在未来。

此次大选曝露出我国人民巨大的鸿沟。一方面,城市地区人民尤其是非穆斯林依然坚持民主、开放、多元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东海岸、北马,甚至其他乡区,广阔的绿色板块却似乎更趋保守。

保守势力的壮大,更多是国盟选战的成功鼓动。这种撕裂性的政治操作,在多元种族的国家非常要不得。因此,倘若国盟执政,为了巩固其意识形态之优势,宗教论述甚至是实践(强化伊斯兰法等等),可能无法避免。

安华任相,虽然难免面对保守势力深刻的怀疑。但比较起希盟内部其他的马来领袖(如末沙布,拉菲兹),安华具有强大的伊斯兰威望,以及论述能力。

大马走到今天并不具备完全脱离伊斯兰,成为绝对世俗国之条件。因此,短期内让开明式的伊斯兰论述成为主流,才是抗拒保守以及原教旨主义滋生的明智之举。

安华除了自身有这方面的论述能力,包括曾经提出的伊斯兰版的公民社会论(masyarakat madani),其伊斯兰世界的网络,也或许能够为国内穆斯林社区,引进更为先进的思潮。

各国出现伊斯兰革命的历史(如伊朗),大多是因为原本的世俗政府腐败,让人民厌恶所致。巫统之腐败,令国盟尤其伊党有机可乘,显然是历史的重演。

所幸的是,我国多元力量在此次大选倾巢而出,成功避免绿潮单独一举夺下执政权的局面。对曾经质疑选票效用的部分人民,这确实是最现实的教育。

巫统如果选择加入联合政府,在一个相对多元开放的环境下,显然处在一个更易于改革的境地。此外,在以贪腐资源维系党运作,变得困难的情况下,巫统可以回归创党初期的服务型政治,东山再起。

新的团结政府,要以治国效率,说服被保守势力影响的普罗大众:良好施政,而非身分政治,才是实际提升生活素质的关键。

大马在鸿沟两头的人民要“大和解”,引进新思潮、促成老牌政党的转型、以及民生经济的发展,将会是新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

这个工作必然是艰巨的。在此过程当中,内外势力反扑、乃至人民固有的旧观念,都可以让整个努力功亏一篑。

华人社会在历经509后,希盟政权短命的惨痛经历,应该也会更成熟,看穿失意下野政客,炒作种族议题的居心。

因此,少被种族议题带风向,少去轻蔑友族文化,多接触各族,多冷静理性面对议题,多以跨族群视野,参与公共事务的建设与讨论,都是华族应该努力的。

新政府和民间,唯有奋力朝向“大和解”,才能化解绿潮的重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30am 30/03/2025
邱颖慧.行动党—公正党的困境:改革还是重复?

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行动党和公正党领导层的交接要么将巩固新政治时代的基础,要么将标志着马来西亚精英权力斗争的又一章。如果两党都能将内部更迭转化为大胆的治理,他们可能会改变这个国家的民主轨迹。

行动党中委会改选不仅仅是例行党务,更是大马政坛风云变幻的标志。林氏王朝曾经是该党的重心,其影响力的衰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哥宾星升任全国主席,陆兆福继续担任秘书长,从表面上看,该党正在更新换代。但在这层表象之下,更紧迫的问题迫在眉睫:这是真正的范式转变,还是只是下届选举周期到来之前进行的战略整顿?

领导层更替往往以改革为幌子,却不触及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动态。长期以来,行动党一直倡导民主价值观和善治,至少在叙事上如此。但是,叙事本身并非改革。对于一个非常倚重其道德制高点的政党来说,内部更迭必须超越个人主义,并带来政策方向和政治精神的真正转变。

林氏王朝的衰弱可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重要的是新领导层是否打破了几十年来定义的行动党集权文化。该党是真的翻开了新的一页,还是仅仅在棋盘上重新排列相同的棋子以保持与选举的与时俱进?

在一个政党经常成为个人领地的国家,行动党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外观上的不同,更是运作方式上的不同。治理和体制改革必须从内部开始。这包括加强内部问责机制,为异议创造空间,以及扩大领导层的基础,使其超越少数几个信任圈子。

老实说,任何重大的领导层调整都离不开激烈的幕后谈判。哥宾星的升任不仅仅是为了多元化或内部团结——更是为了在日益分化的政治舞台上稳定该党和管理期望值的战略考量。

然而,这里有一条钢丝。新领导层必须发出足够的改革信号,以安抚不安的党员和选民,同时保持足够的连续性以避免内部分裂。这是一种平衡行为,如果处理不当,行动党可能会被指控虚伪——对外推动改革,对内抵制。

行动党试图在一个多元种族联合政府中重新定位自己,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尤为重大。随着大马政治局势在种族上变得更加两极分化,行动党必须在保留其核心支持者和在不削弱其核心原则的情况下跨越种族界限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要做到这一点,同时完成领导层的过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行动党的传统城市中产阶级基础可能仍然忠诚,但这种忠诚正在消退。该党对阶级问题保持沉默,向新自由主义靠拢——尤其是在槟城——疏远了部分工人阶级。作为一个信奉社会民主理想的政党,其在经济正义和再分配方面的记录仍然令人失望。

行动党的内部调整并非发生在真空中。其涟漪效应已经波及即将在5月举行党选的公正党。但与行动党不同的是,公正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派别斗争、个人冲突和信任缺失的困扰。

全国共有1万7500多人提名竞选党职,即将到来的党选与其说是关于意识形态愿景,不如说是关于生存和巩固。努鲁依莎尤其受到瞩目。她能否保住副主席一职来巩固她的政治地位,抑或暴露出后烈火莫熄时期仍在致力寻找凝聚力的党内分歧。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让全国为之振奋的烈火莫熄运动已经失去了许多道德勇气。公正党深陷现实政治,逐渐侵蚀了其改革派身分。即将到来的党选不仅是关乎选出领导者,还关乎重新找回失去的理想——否则就会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进一步滑向无关紧要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公正党内部的不稳定不仅对该党,而且对整个团结政府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一个分裂的公正党削弱了联盟的执政能力,更别说激发信心了。现在,行动党的平稳过渡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比,这也加大了公正党的压力,要求它证明自己能够在不内讧的情况下驾驭内部民主。

出于政治权宜之计而诞生的团结政府仍然是一个脆弱的构架。党内过渡——一旦管理不善——就会成为导致政府解体的根源。就目前而言,行动党领导层的变动提供了一个更迭的简单叙事。但除非它能转化为真正清晰的意识形态和政策创新,否则它无助于增强公众信任。

公正党的命运更加岌岌可危。一场混乱的领导权争夺战可能会让已经获得大多数马来人支持的国盟更加胆大妄为。任何不和谐的迹象都会被反对党用来质疑政府的合法性和领导能力。

众所周知,国盟的定位是利用执政联盟内部的任何不稳定因素。它所发出的信息——往往带有民族主义色彩——有效地抓住了部分失望的选民。团结政府不能表现出软弱,不仅是在领导力方面,也必须在愿景和执行力方面。

政治现实令人警醒:没有战略的团结是不可持续的。联盟的凝聚力必须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它必须基于共同的治理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政治意愿。否则,马来西亚就有可能重新陷入第15届大选后的瘫痪状态,而这正是当初成立团结政府的必要条件。

归根结底,政治更迭并不关乎谁担任哪个职位,而是关乎这些领导人提出或未能提出的想法和愿景。选民不再受政党口号或历史忠诚的影响。他们希望政策能够解决经济不平等、生活成本上升、教育和国家凝聚力等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以人为本的议程,领导层更迭就只能沦为戏剧——舞台表演,不会触及结构性腐败。

大马人正在关注。选民的冷漠、投票率下降以及日益增长的政治愤世嫉俗情绪并不仅仅是背景噪音,它们是一个响亮的信号,表明公众已经厌倦了在忍受一成不变的政治的同时,还要为表面的改革欢呼。

如果领导人真的要转变政治文化,他们就必须超越管理党派。他们必须承担起更艰巨的任务,通过大胆且包容的治理来重建公众的信任。这意味着要致力解决长期以来被掩盖的问题——结构性不平等、种族政策、青年权利被剥夺以及体制停滞。

这也意味着愿意为追求长期利益而失去政治资本。短期的民粹主义和政策模糊性可能会确保暂时的稳定,但却无法建立持久的民主基础。

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行动党和公正党领导层的交接要么将巩固新政治时代的基础,要么将标志着马来西亚精英权力斗争的又一章。如果两党都能将内部更迭转化为大胆的治理,他们可能会改变这个国家的民主轨迹。

但是,如果他们继续将内部政治伎俩置于公共服务之上,就有可能加深政府合法性的危机,而这是任何联合政府都无法掩盖的。不触及实际的改革不是改革——而是表演。真正的考验不是谁来领导,而是他们是否敢于以不同的方式领导。

对行动党而言,它所面临的挑战是证明其后林氏王朝时代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它有能力发展成为一支真正的多元种族社会的民主力量。对公正党而言,其挑战则是生存问题——它能否与改革主义的基因重新接轨,还是会屈服于权力和政治庇护的惯性?

大马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党派阴谋和熟悉的面孔。他们值得拥有一种重视理念而非形象、重视实质而非象征的政治文化。这一未来是否可能实现,不仅取决于选举,还取决于各政党在掌声褪去、艰苦的执政工作开始之后的表现。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