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算了算,去醫院探望M的日子超過了一個月。M自己住院的時間則紮紮實實地集滿了兩個月。我們接到消息時,M已經留醫半個月。起初只想著去探病,瞭解他的情況。過後得知醫院為他安排的療程得花上一些時間,沒那麼快出院。於是從探病變成了陪病,有空時就往醫院跑,幫他打理儀容,和他說說話,帶他離開病房走走。M病後無法行動自如,需要重新鍛鍊手腳和諧。
每天開放探病的時間只有兩小時,每次只能一個人進到病房,其餘人必須在外排隊輪候。因此時間變得格外珍貴。有時得跟其他訪客協調,說今天可能要花點時間為他洗洗頭,若有意來訪請改換別的時間。那時M還在恢復力氣中,無法完全自理。好好地幫M梳洗過後,還他一臉清爽明亮,氣色頓時也好了起來。之後,我們發現離開了病房,就不受一人一訪的規定製約。我們帶M到不遠處的小公園,感受黃昏的陽光和悶熱。修剪指甲、按摩,還聯絡了理髮師前來,在這露天空間幫他理了過長的頭髮。那公園有滑梯和鞦韆,小朋友很喜歡在那裡玩;還有一些樹,我發現樹名叫做“禱告樹”,葉片細小,但繁茂的枝葉遮蔽起來,並不會吃掉光芒,許多溫柔的光線會流瀉下來。所以這裡的確很適合病人和家屬待一段時間,靈脩、禱告、沉澱、休息,我們在那裡陪M“浪費”時間。
ADVERTISEMENT
陪伴者要懂得適當地抽離
M並不是多話的人,我們也不是他平時傾吐心事的對象。M的省話,讓人感到好奇他究竟在想什麼,擔心?害怕?難過?他幾乎沒有對我們流露出一點的不悅或不滿,總是維持剛剛好的脾氣。身為陪伴者,思考和憂慮的就比較多:他今天有進展嗎?跟之前有什麼不同?物理治療的成效如何?日常用品夠用嗎?什麼時候可以出院?出院後的生活該怎麼辦?
M繼續乖乖地接受治療,偶爾轉換病房或病床。雨季來了,公園不再是適合放風的地方。我們轉去室內的小咖啡館。我們問他問題,想讓他多想想、用用腦,覺得他回話總是短促,就鼓勵他多說一點。偶爾M實在接不上話,我們的說話練習就中止,說不出他那時的表情是氣餒還是疲累。我們推著輪椅上的M,走過醫院迷宮般的走道,搭乘放慢幾拍速度的電梯。回到病房,再幫M打點一次個人衛生,我們才離開。這時天已經全黑了。
陪伴者的副作用是用情太多、共情太深。你不自覺地想要病其所病,傷其所傷,憂其所憂;事實上,你做不到那麼多,你只會讓自己的情感疲弱,夜裡轉換成情節繁複的夢境。為了繼續履行陪伴者的任務,得要懂得適當地抽離。
終於,醫院決定放生M,准許他出院。那是下大雨的週休午後,M特地在病房洗了澡換上帶去的便服,然後齊齊整整地出院。M回到家裡就更加自在,我們像拜年一樣圍成半圈,閒話家常,喝飲料,吃蛋糕。見時間差不多了,決定告別,把時間交還給M和家人,讓他們可以更從容地繼續應對接下來的生活日常。
之後常常想起的,總是一些小事。比如我們的車子快到醫院的時候,會經過文運書坊,書坊旁掛著年輕有為的政治候選人的旗幟。一個多月來,我內心的不少空間用來牽掛M,其他的事物都變得不重要了。現在,已經可以把空間騰出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