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2:44pm 29/11/2022

吉兰丹

历史

华人

语言

方言

迁徙

寻根

叶兴再

福建方言

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

Cino Kelate

rojak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2】福建方言之根,變形的語言如何傳承?

报道、摄影:本刊 林德成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2】福建方言之根,变形的语言如何传承?
葉興再的祖屋建築風格非常特殊,外觀上與馬來高腳屋或暹羅房屋相似,但內部格局卻遵循中式民宅的“一明兩暗”,即中間有一個明亮的客廳,左右兩旁是臥室。這間祖屋從1923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930年代才完成。這間祖屋的原址並非文物館現在的位置,而是距離100米以外的地方。為了遷移此處,六十多位村民用了兩天時間,將祖屋搬到這裡。

在吉蘭丹老一輩土生華人的命運變遷史裡,展現了隨地應變的韌性與糅合。他們原生的閩南產生變異,融入了丹州馬來方言、泰語詞彙,語法結構亦受到這兩種語言的影響。漸漸地,在丹州形成獨有的“語系”。

然而,丹州福建方言與各籍貫方言面臨同樣的情境,因方言會話環境萎縮、教育程度普及,以及強勢方言的影響,丹州華裔年輕人不太用福建方言交談,反而以丹州馬來方言、華語為主。那麼要如何讓這套特殊的語系傳承下去呢?

ADVERTISEMENT

在吉蘭丹土生華人文物館的展板上有一段話:“由於不會說當地的甘榜福建方言,祖父母很難與孫子孫女溝通。語言障礙與差距造成老一輩難將家庭價值觀、道德教義,以及當地人的智慧和知識傳遞給年輕一代。”

我可以隱約感覺到丹州先輩的顧慮及擔憂,這是時代所帶來的進步與變化。一種語言的存亡和使用頻率有關,想讓新生代或Z世代親近方言,那得營造方言語境,鼓勵大家使用方言交談。

該文物館位於丹那美拉市區的旺阿末路,平日或週末需預約才有人前來開門導覽。抵達時,導覽員葉興再已在文物館前廊等候。有趣的是,他有兩個身分,一、他是前館長;二、他是文物館捐館人葉文央的孩子。換言之,眼前這間文物館是他兒時的祖屋,充滿各種回憶與兒時往事。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2】福建方言之根,变形的语言如何传承?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2】福建方言之根,变形的语言如何传承?
吉蘭丹土生華人文物館有一個區域是特別介紹吉蘭丹福建方言。你看得懂這些句子嗎?
丹州人才懂的“”方言

為了向遊客或參觀者展示如何說丹州福建方言(下文簡稱丹州方言),他們在文物館一隅特別開闢互動區域,介紹這套特殊的語言。

一般上,我知道的福建話語法,“紅色汽車”唸作“紅車”(Ang Chia);丹州方言會出現倒裝句,而非我們熟悉的主謂賓結構。因此,丹州方言會念成“車紅”(Chia Ang)。“肚痛”是“Pat To Tiak”,而丹州方言是“Tiak Pat To ”。我本身是福建人,看到炒飯念成“Pui Cha”,一時間也適應不過來。

接下來是“地獄級”考題,考考大家,請用幾分鐘來拆解這句話——“I ca hen wa be nen phang ki doh”。猜到了嗎?答案是“我買的木椅不見了。”這個句子包含了福建方言、馬來方言和泰語3種詞彙。“I ca”是“木椅”,“hen”和“doh”是丹州馬來方言,“nen”是泰語,其餘則是福建方言。

稍提一下,丹州的馬來方言亦是很特別的語言,比如“pun”會念成“pung”、“guna”變“guno”、“daripada”變“dayipado”。是不是覺得很有趣?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2】福建方言之根,变形的语言如何传承?
丹州土生華人稱自己是“Cino Kelate”,在丹州馬來方言裡是指“吉蘭丹華人”。葉興再說,當地馬來人會稱他們為“Cina Kita”,即土生華人也是屬於馬來社區的一部分,不是外來者,不因族群文化不同而排斥。
為什麼無法普及?

語言運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葉興再使用這些方言時,並不知道哪些是泰語或馬來方言,因為與生俱來早已融入了糅合式的交談模式。“可是,不一定每一次都會有3種語言摻雜一起,有時只有兩種。”

“太自然了,我沒有理會哪個是暹羅話和馬來話。你看‘batu’,這個馬來話,但我們(藉詞)已經用在日常會話。其實,沒有分得那麼仔細,我們通常想到什麼就講什麼。”他笑著說。

可是,這套語言走出丹州後,就變得無用武之地。若你在外州遇到丹州子民,那口說丹州方言就會見面三分親。葉興再一直不斷思考,在傳承吉蘭丹福建方言時,究竟是為了要延續這個特殊文化,還是要在日常生活裡應用?

“我們把這套文化傳承下去,能夠維持多久?如果讓它消失,我又覺得很可惜;不想讓它消失,這套語言又沒有實用(即使用人數規模不多),除非你是在我們的群體裡。”他直言,這或許是大家需要斟酌和思考的議題。

相關報道: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1】吉蘭丹華人村落尋根溯源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3】以文創之名,留住文化之根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4】手工的溫度,傳承的年味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師傅陳紀林/堅守祖傳制棺技藝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