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日綜合電)江澤民在確保自己國內的穩定地位之後,試圖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且十分樂於利用自己的知識與背景吸引國際社會的注意。
“六四”後,中國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制裁與封鎖,但修復中美關係對於中國改革開放至關重要。
ADVERTISEMENT
他曾多次提到對美關係的原則,即“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並於在任期間多次訪問美國,促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深化了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
BBC中文報道,江澤民時期,中美關係雖也經歷幾次驚險摩擦,但總能平靜收場。
1995年,時任臺灣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成為臺美斷交17年以來首位訪美的臺灣最高層官員。作為回應,當年解放軍於臺灣海峽連續數月進行軍事演習,發射導彈,引發臺海危機,在美國指派兩艘航空母艦通過臺灣海峽後,局勢穩定下來。
1999年,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轟炸南聯盟的行動中,五顆GPS制導炸彈擊中了中國大使館,導致三人死亡,至少20人受傷,中國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隨後爆發針對美國的大規模示威,當時正值中國準備加入世貿組織之際,江澤民對這種愛國示威表示支持,但要求各級幹部注意避免出現過激行為,使得局面沒有失控。最終沒有美國人在抗議活動中死亡,雙方的賠償協議使北京得以暫時擱置此事。
在他的一系列出訪中,他憑藉強烈的個人風格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1996年對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時,在菲律賓總統拉莫斯的遊艇上,兩位領導人共同演唱了貓王的歌曲《溫柔地愛著我》,還伴隨音樂翩翩起舞。
他曾在訪問美國時自信唱起京劇、彈奏吉他,與採訪過鄧小平的美國記者華萊士用英文“談笑風生”。
他也曾罕有地公開發怒。2000年,香港有線電視女記者張寶華在記者會上就行政長官董建華連任問題,問江澤民“中央是否欽點”了,江生氣地斥責了張寶華。指責過程中,江自稱“作為一名長者”,“有必要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的經驗”,指責香港記者畢竟“too young(太年輕)”,問來問去的問題都“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簡單,有時天真)”。
張寶華向BBC中文回憶,看到他表情的一刻,已經知道他是“真的生氣了”。而她認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江澤民是一個“真性情”的領導人。
“領導人一般來說他們面對鏡頭要有很端莊的樣子,但是他很真性情,就是你發脾氣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那個時候就是什麼樣子。”
張寶華稱:“比起幾代領導人,江澤民的個人色彩特別強,一來是因為他自己的性格,另外一方面是他真的掌權。如果你掌權,說句話都大聲一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