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1日綜合電)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任內兩岸從互不往來近40年重新開啟交流的大門,其任內兩岸互設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開啟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互動;1996年臺海危機、1999年李登輝“兩國論”,也都是在江澤民任內發生的。因此,在其掌權時期的兩岸關係,雖有危機、但機會一直存在。
臺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週三向江澤民家屬致哀,希望他們節哀珍重。
ADVERTISEMENT
臺灣陸委會則稱,江澤民任內兩岸雖有對話交往,但北京仍以武力威脅臺灣的民主制度發展及對外交往,並在臺灣鄰近海域發射導彈、釀成臺海危機,引發兩岸情勢動盪不安。對於中共歷任領導人的作為,“我們認為歷史自有評價”。
回顧江澤民在位期間,主要對應臺灣政府李登輝執政時期,從“江八點”與“李六條”,到1996年北京回應李登輝訪美與首次臺灣總統民選,實施對臺導彈試射引發臺海危機,雙方曾多次過招。
江澤民曾在1993年及2000年發表的“對臺白皮書”,1995年更是發表“江八點”言論,“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堅決反對一切臺獨和分裂的言行。”江澤民也曾表示歡迎兩岸領導人互訪,強調“中國人的事我們自己辦,不需要藉助任何國際場合。”
江澤民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成為中共總書記,直到2005年卸下中央軍委主席之前掌握了中共大權。這段期間內,兩岸從恢復交流初期,歷經了臺商西進,以及臺灣自身民主化與政治發展的影響,皆讓江時期的兩岸關係時好時壞,但機會一直都在。
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江八點”,期盼兩岸能夠持續發展。江八點的內容主要為,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反對臺灣搞“一中一臺”為目的的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加速實現直接“三通”等。
李登輝以“李六條”回應江澤民的“江八點”,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加強兩岸交流;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
不過,1995年6月,李登輝成為首位在總統任內赴美國進行公開演講的臺灣領導人,中國認為其實質意圖是在鼓吹兩個中國,使兩岸關係降溫,並進一步導致1996年的臺海危機。就在臺海危機消弭、李登輝續任總統後,兩岸重新恢復溝通。
2000年,臺灣發生首次政黨輪替,支持臺獨的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他於2002年8月時提出“一邊一國論”後,江澤民在該年稍晚宣示“三個可以談”,即在“一箇中國前提”下,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活動空間問題;可以談臺灣的政治地位等問題。
綜觀江澤民時期的兩岸關係發展,因為彼此都面臨到了不同的內部問題,臺灣是民主轉型、中國是改革開放剛起步,雙方都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也相對存在較多的發展可能。雖然在其治下,兩岸曾發生過臺海危機,但整體而言,江澤民時期的兩岸關係,雖有危機,但機會也一直都在,兩岸並未因某些齟齬就老死不相往來。逝者已矣,對海峽雙方來說,在危機中找到轉機,是江澤民時期兩岸關係可帶給彼此的啟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