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热爱医护工作的她,是一名乐观主义者,相信在每一个困难中会看到机会。她在2016年被诊断出患有椎间盘突出症后,在工作上面对了不少挑战而离开当时的工作岗位,也就因为本身所面对的困境,促使她成立了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MFM),为那些寻求从临床工作领域转换至非临床工作领域的医生,提供一个另觅职业的平台。
她就是赵月玲。当年被诊断出患有椎间盘突出症后,需要时间康复,然而当时身为麻醉科和加护病房医生的她,却无法获得上司的支持,反而是希望她离开工作岗位,并指她在有关的工作领域没有前途。
提供非临床领域工作
Medic Footprints基本上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地在过去或现在留下作为一名医生的足迹。
赵月玲说,通过这么一个平台,给予医生支持、自我提升(如职业发展指导课程)、培训以及职业规划,为这些医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
当中的职业选项包括了非临床领域的医疗顾问、医疗运营团队主管、医疗规划高级行政人员、美容诊所客户服务主管等等。
椎间盘突出需时康复
赵月玲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忆述,在2016年,也就是她30岁那年,被确诊患有椎间盘突出症,这影响了她走路和跑步的能力。
尽管接受了药物治疗,但由于疼痛和肌肉疲劳,因此基于身体状况,赵月玲要求上司派遣她一些较为轻便的工作为期3个月,即只是在诊所看病人,而不是安排她在职业治疗部或加护病房值班。
医院主管缺同理心致辞职
赵月玲指出,即使当时她的健康出现状况,但她所在的部门主管以及院长助理却试图将她调派至急诊部门,而这也是促使她离开临床实践领域的爆发点。
她说,当时面对的经历,使她作出决定,那就是不要待在一个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的环境。
“令人费解的是,医生们一直在宣扬必需对病人抱有同情心,但我面对的,却是对于医生之间没有同情心。”
她指出,她认识的许多医生,都因为这种‘有毒’的环境,而离开了传统的医疗行业。
她说,当时面对的挑战,让她意识到,其实她忽略了自己以及自身成长。
落后同龄人 重审职业生涯
赵月玲直言,当她离开临床实践领域时,她觉得自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同龄人。
“作为一名执业医生,我所知道的只是医学界。我知道患者何时需要插管以及如何进行插管。
“我知道哪个病人需要入住加护病房,我知道如何制定一个万无一失的麻醉方案,我知道如何在加护病房和职业治疗部执行所有侵入性手术。”
她说,这就是她所知道和关心的一切,但她却对财务和管理一无所知,不知道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她。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赵月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她的职业生涯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离开临床实践一度迷茫
对于赵月玲而言,她并非在没有任何技能的情况下,离开临床实践领域。
“事实上,多年来与各种患者的互动使我掌握了出色的谈判和软技能,该技能可以转移到任何领域。”
她了解到,只要愿意学习,医生的适应能力很强。
“就像我们可以在医院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只需数天时间作出调整,就可以完全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临床实践领域时,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无论如何,赵月玲坦言,当年踏出临床实践领域后,曾感到非常迷茫和孤独。
她所有的朋友都还在临床实践领域中,正在制定如何在医学上取得进步的方案,攻读硕士学位或参加专业论文。
她指出,当时她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Medic Footprints助突破困境
当赵月玲在谷歌上搜索“离开医疗机构的医生”时,她偶然发现了Medic Footprints这个平台,这平台设有工作坊、分享会以及职业咨询等等的服务。
“我给他们发了一条消息,我是全心全意地在倾诉,希望另一端有人可以帮助我。
“该平台的创办人阿贝娜(Abeyna)回复了我,并在数个月后来找我。”
赵月玲说,她当下是感到蛮欣慰的,因为世界上有人理解她的困境。
这是一个创立于英国的平台,以医生为主导的组织,使有才华的医生能够超越界限,觅得多样化的职业。
MFM成立初期不受看好
然而,当时国内并没有这么一个平台。这促使赵月玲决定在国内启动Medic Footprints,以更直接性的方式,为那些面对与她类似困境的医生们,提供另觅工作的平台。
在2020年,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也随之成立了。
赵月玲表示,在成立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的初期,面对许多挑战。
“当时我周围的人,都觉得没有必要成立这么一个平台,甚至告诉我,这个平台没作用。”
她说,没有足够多的人或医生或公司了解这个平台,但当这些人士开始了解这个平台后,会发现这个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帮助。
迄今逾300医生求助
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成立至今,有超过300名的医生亲自向该平台寻求帮助。目前,该平台的其他成员还包括维沃苏巴玛廉、索莱哈、瑟维尔、英迪拉、克利斯特及迪利维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