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訊)熱愛醫護工作的她,是一名樂觀主義者,相信在每一個困難中會看到機會。她在2016年被診斷出患有椎間盤突出症後,在工作上面對了不少挑戰而離開當時的工作崗位,也就因為本身所面對的困境,促使她成立了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MFM),為那些尋求從臨床工作領域轉換至非臨床工作領域的醫生,提供一個另覓職業的平臺。
她就是趙月玲。當年被診斷出患有椎間盤突出症後,需要時間康復,然而當時身為麻醉科和加護病房醫生的她,卻無法獲得上司的支持,反而是希望她離開工作崗位,並指她在有關的工作領域沒有前途。
提供非臨床領域工作
Medic Footprints基本上意味著直接或間接地在過去或現在留下作為一名醫生的足跡。
趙月玲說,通過這麼一個平臺,給予醫生支持、自我提升(如職業發展指導課程)、培訓以及職業規劃,為這些醫生提供多元化的職業。
當中的職業選項包括了非臨床領域的醫療顧問、醫療運營團隊主管、醫療規劃高級行政人員、美容診所客戶服務主管等等。
椎間盤突出需時康復
趙月玲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憶述,在2016年,也就是她30歲那年,被確診患有椎間盤突出症,這影響了她走路和跑步的能力。
儘管接受了藥物治療,但由於疼痛和肌肉疲勞,因此基於身體狀況,趙月玲要求上司派遣她一些較為輕便的工作為期3個月,即只是在診所看病人,而不是安排她在職業治療部或加護病房值班。
醫院主管缺同理心致辭職
趙月玲指出,即使當時她的健康出現狀況,但她所在的部門主管以及院長助理卻試圖將她調派至急診部門,而這也是促使她離開臨床實踐領域的爆發點。
她說,當時面對的經歷,使她作出決定,那就是不要待在一個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的環境。
“令人費解的是,醫生們一直在宣揚必需對病人抱有同情心,但我面對的,卻是對於醫生之間沒有同情心。”
她指出,她認識的許多醫生,都因為這種‘有毒’的環境,而離開了傳統的醫療行業。
她說,當時面對的挑戰,讓她意識到,其實她忽略了自己以及自身成長。
落後同齡人 重審職業生涯
趙月玲直言,當她離開臨床實踐領域時,她覺得自己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落後於同齡人。
“作為一名執業醫生,我所知道的只是醫學界。我知道患者何時需要插管以及如何進行插管。
“我知道哪個病人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我知道如何制定一個萬無一失的麻醉方案,我知道如何在加護病房和職業治療部執行所有侵入性手術。”
她說,這就是她所知道和關心的一切,但她卻對財務和管理一無所知,不知道政府政策如何影響她。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趙月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她意識到,她的職業生涯並非完全沒有希望。
離開臨床實踐一度迷茫
對於趙月玲而言,她並非在沒有任何技能的情況下,離開臨床實踐領域。
“事實上,多年來與各種患者的互動使我掌握了出色的談判和軟技能,該技能可以轉移到任何領域。”
她瞭解到,只要願意學習,醫生的適應能力很強。
“就像我們可以在醫院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只需數天時間作出調整,就可以完全發揮作用。當我們離開臨床實踐領域時,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無論如何,趙月玲坦言,當年踏出臨床實踐領域後,曾感到非常迷茫和孤獨。
她所有的朋友都還在臨床實踐領域中,正在制定如何在醫學上取得進步的方案,攻讀碩士學位或參加專業論文。
她指出,當時她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Medic Footprints助突破困境
當趙月玲在谷歌上搜索“離開醫療機構的醫生”時,她偶然發現了Medic Footprints這個平臺,這平臺設有工作坊、分享會以及職業諮詢等等的服務。
“我給他們發了一條消息,我是全心全意地在傾訴,希望另一端有人可以幫助我。
“該平臺的創辦人阿貝娜(Abeyna)回覆了我,並在數個月後來找我。”
趙月玲說,她當下是感到蠻欣慰的,因為世界上有人理解她的困境。
這是一個創立於英國的平臺,以醫生為主導的組織,使有才華的醫生能夠超越界限,覓得多樣化的職業。
MFM成立初期不受看好
然而,當時國內並沒有這麼一個平臺。這促使趙月玲決定在國內啟動Medic Footprints,以更直接性的方式,為那些面對與她類似困境的醫生們,提供另覓工作的平臺。
在2020年,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也隨之成立了。
趙月玲表示,在成立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的初期,面對許多挑戰。
“當時我周圍的人,都覺得沒有必要成立這麼一個平臺,甚至告訴我,這個平臺沒作用。”
她說,沒有足夠多的人或醫生或公司瞭解這個平臺,但當這些人士開始瞭解這個平臺後,會發現這個平臺為他們提供了幫助。
迄今逾300醫生求助
Medic Footprints Malaysia成立至今,有超過300名的醫生親自向該平臺尋求幫助。目前,該平臺的其他成員還包括維沃蘇巴瑪廉、索萊哈、瑟維爾、英迪拉、克利斯特及迪利維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