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04/12/2022

选举

分裂

选举

分裂

學者:網絡反應不同於民間 選舉沒分裂我們

报道:李佳憓
照片:蔡伟传、档案图

4/12见报∕我们/选举分裂了我们吗?

第15屆全國選舉結果,導致我國族群關係了嗎?

ADVERTISEMENT

難以否認,種族政治至今依然主導著大馬的政治走向,尤其每當選舉臨近時,各政黨炒作族群情緒的手法屢見不鮮。不過,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民族研究所(KITA)創辦人兼主任拿督山蘇安裡教授強調,“分裂”一詞適用於政黨之間,而不是在種族群體之間。

他認為,我國在全國大選和州選舉期間出現種族言論是很常見的事情,這是基於我國政黨成員的種族性質,因此這種現象其實也在預料之中。

山蘇安裡:政黨分裂非種族

選舉過後的局勢不明朗,讓不少民眾對若隱若現的種族情緒感到擔憂,山蘇安裡反而顯得鎮定自若且處之泰然。他解釋,我國自2008年選舉後,社交媒體的種族反應並不少見,但並不能表明存在種族兩極化,充其量只能說刻板印象已被搬上眾多平臺散播。

沒數據佐證影響種族關係

他說,大馬沒有對網絡和社交媒體進行內容審查控制,在新聞傳播速度更快的情況下,它對民族關係是否造成影響至今完全未知,目前也沒有數據佐證,只有各方隨意的觀察。

他認為,大馬半島議席在第15屆大選的成績也不表明存在種族兩極化。相反的,選民呈現的投票模式實際上與過去3屆選舉結果相似,即在馬來選民佔多數議席(80%為巫裔選民)主要由馬來候選人勝出,在華裔選民佔多數議席由華裔候選人勝出,而在混合選區則無論候選人是誰,希盟候選人一般會勝出。

因此,他認為所謂的分裂是指政黨之間的分離,並不能直接套用在我國族群關係上。

方玉芬:少數極端聲音被放大

民族研究所(KITA)研究員方玉芬也認為,整體而言,我國社會在政治素養方面已變得更成熟,對網上言論也更加警惕。

“我看到的是大家對於能夠回鄉投票而感到興奮,因為我們剛擺脫了疫情終於可以出門投票;當然期間總會有一些極少數的極端言論被瘋傳,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

她不否認,由於我國首次面臨懸峙議會,一些少數人擔憂的聲音也逐漸傳出,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被放大,當中不乏一些企圖從中獲利的人戰略性地傳播某種意識形態、觀點和議程,所以人們還是要持續監督和保持警惕。

民間種族界限模糊

“其實我國族群關係真的沒那麼糟糕,就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詮釋了。”

方玉芬強調,在草根日常生活中,種族與宗教問題根本不是人們完全在乎的事,彼此間的種族界限也很模糊,每年的高異族通婚率等都顯示了民間生活其實很多元。

“我們更關注的是,這種相互依賴的多元性及寬容並沒有良好地反映在政治層面,因為我國的政治歷史體制是以種族政黨為基礎。

“但當今聯盟的組成可以看到是多元的,包括國盟也有巫裔和非巫裔成員,也有自己的民主及自由主義觀點。”

她說,多元團結的概念在國家層面上一直存在,特別是在513事件發生後,政府更是大力推動團結政策,但在執行階段依舊缺乏監督與平衡系統。

4/12见报∕我们/选举分裂了我们吗?
山蘇安裡:大馬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學會了包容,即使意見不同,也不會造成衝突。(蔡偉傳攝)
“設路障防衝突”論述膚淺

回顧11月22日新任首相還未出爐,警方通報在全國各地設置路障進行全天候執法,以維護公共安全與秩序。當時就有人猜測,當局是在各政黨爭取支持組政府期間,加強安全措施應付潛在的種族緊張局勢。

對此,山蘇安裡直言,警方始終對我國的安全狀況保持警惕是一件好事,不必被視為可疑的事情。

他甚至認為“警察在第15屆大選後設置路障以防衝突”的論述是膚淺的,也有可能是謠言製造者試圖煽動和製造恐懼,使人們搶購併囤積食品,而這種現象在選舉前就曾發生。

“大馬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學會了包容,他們在許多問題上‘同意予贊同’(agree to agree)及‘同意予異議’(agree to disagree),彼此願意包容不同的意見,但不會造成衝突。”

4/12见报∕我们/选举分裂了我们吗?
山蘇安裡說,警方在選舉後設路障維持秩序不應被放大或被視為可疑的事情。(檔案照)
華巫裔都怕生活方式被改變

本屆選舉贏得最多議席的政黨是伊黨(43席)和行動黨(40席),兩黨的支持者大部分又分別為保守穆斯林及華裔,被視為處於政治光譜的兩端,前者擔憂共產主義的滲入將摧毀伊斯蘭,而後者則擔心大馬會趨向不可逆轉的神權統治。

無論如何,山蘇安裡批評,此番“華裔怕伊斯蘭,巫裔怕共產主義”的論述顯然是一種刻板印象,並且沒有堅實具體的數據分析來證明這項說法,但它容易被國際及本地媒體所採用,使多數人的知識匱乏加劇了這一情況。

方玉芬也異口同聲表示,華裔及巫裔看似處於兩個極端,擔心的卻是同一件事——害怕生活方式被改變,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不論對與錯。

她說,由於信仰不同,一般華人會在意宗教影響力對社會造成壓力,擔心自己可能會受到控制或利益被最小化,儘管憲法保障了宗教自由,但不免擔心政策的實施又是另一回事。

“包括一旦成為穆斯林就無法反悔,我想這是很多非穆斯林關心的課題。”

反之,普遍上華人的信仰與伊斯蘭或基督教的信仰不同,更不少人傾向貨幣主義(Monetarism),這在大多數特別是保守派穆斯林的眼中被視為是一種威脅,原因是華人在經濟領域上有較大的話語權,擔心若是過多地讓位予華人主導的資本主義,自己基於宗教需要的生活方式將大大受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東海岸一些地區)日常需求的問題依舊,比如多年未解決的水供問題,但居民最終還是投選同一個政黨。

“這之間存在著利益衝突,但我認為,這可以通過相互學習和協商來達到雙贏。

“或許我們應該從社會學去探討現象,才能以更中立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整件事情,而不是基於任何情緒或個人意見。”

4/12见报∕我们/选举分裂了我们吗?
方玉芬:我很高興看到,民眾透過正面強調大馬人的共同性及團結,來對極端聲音進行反制。(蔡偉傳攝)
大馬現代化進程不能效仿西方

方玉芬認為,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因此大馬先進化的進程不能完全效仿,而是應該按照大馬自己的模式走,發展出自己的文明及現代化。

“以現代化的名義,我們總是仰望和追隨西方的榜樣,也許他們的觀點對我們如何治理和組織社會具有一定影響,但我們應該記住,我們源自不同歷史背景。”

她說,保守派民眾很大程度拒絕西方的治國理念和模式,是因為這與他們的宗教教義不相容,也被認為是激進的。

“對未知感到恐懼是很自然的人之常情,因為我們被迫踏出舒適圈,若事情不按照意願出現鉅變,我們會感受到被威脅。

以丹華人為例

長期研究東海岸土生華人的她補充,百多年來,吉蘭丹華人跟當地馬來人或泰裔群體互動、影響及歷經涵化演變,塑造了族群之間和諧互動與團結,不少非穆斯林認同這種信仰的生活方式,選擇融入他們的文化,也就是土生華人的由來。只有當社會變化太大或太突然時,問題才會出現。

“社會的改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過進程(Evolution)。”

她強調,要想成為一個更加繁榮團結的多元化國家,必須是一項長期工程,並非今天贏了選舉,明年就換掉所有政策,這不會發生,也不該這樣做。

需要更多有效性溝通

在處理意識形態差異和立場不同上,大馬人民需要更多的有效性溝通,來讓彼此擁有更大的包容及融合空間。

在方玉芬進行研究和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生活在同一個半島的西海岸和東海岸人民其實相互不知道很多事,雙方也不瞭解或掌握東西海岸的獨特性。

她笑著舉例:“就像一般城市人民對東海岸的印象停留在‘哎呦,那麼落後!’,我們需要更多對話與醒覺(Awareness)。

“就目前而言,各族群的對話是不足夠的,並且令人擔心的是,當前局勢讓少數群體總是有意或無意地被邊緣化。”

方玉芬也指出,我們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仍然知之甚少,無論誰成為政府並不重要,若他們能真誠地想讓這個國家運轉起來,就必須考慮到我們的多元性,包括種族之間(Inter-ethnic)和種族之內(Intra-ethnic)的關係。

“即便我們理想地希望可以撇開種族宗教政治,但無論如何還是有人會玩弄種族牌作為政治選票;當然你會看到人們漸漸地不再只看膚色和宗教,但倘若你生活在同質的生活圈,沒有機會向他人接觸和學習,你也不會知道同溫層以外的其他想法。”

4/12见报∕我们/选举分裂了我们吗?
兩位族群關係研究學者都認為,大馬各族在草根層面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而不是分裂。(檔案圖)

4/12见报∕我们/选举分裂了我们吗?
社交媒體在選舉中成為政治宣傳的最佳工具,而發佈假消息或煽動性言論也成了彈指之間的事。(網絡圖)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