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发布: 7:00am 07/12/2022

林連玉基金

莫家浩博士

華教節

马来西亚华人地方史

林連玉基金

莫家浩博士

華教節

马来西亚华人地方史

莫家浩博士.地方記述·改變時代

莫家浩博士(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

從在地性歷史到多視角觀察的進路來說,多樣化的地方記述可以豐富在地文史脈絡,使之活化、立體、有血有肉。

ADVERTISEMENT

近十年,馬來西亞華人地方史終於步入了“價量齊升“的時代,寫的人多了,講的人多了,拍片的人也多了;出版專書多了,社群展覽多了,本來高冷的學術研究計劃,也漸漸找得到民間贊助。

我想,這股地方文史研究與記述的風潮,大概得益於千禧年以來的全球化與反全球化浪潮彼此相互拉扯,投射在互聯網世界裡,構成同質化與碎片化並存的信息宇宙。身在龐大而扁平的信息流中迷走的自我,偶爾低頭思故鄉的離愁,燈火闌珊處燃起的異客情懷,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透過智能手機與高速網絡,輕易觸及各類速食、輕量、零碎、真偽莫辨、不明覺厲的地方文史內容物。

自此,原本小眾的地方記述漸漸有了跨地域的擁躉,哪怕你不愛看書,只要打開串流平臺,諸家地方文史視頻在傳播,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層出不窮,若能進一步掌握流量密碼,一個專注在地故事的講述者也可以成為網紅。

地方文史熱度方興未艾,對於新興觀眾讀者群的歷史意識來說,推動歷史話語權、促進本土多元歷史價值的訴求還是有點虛浮。但若是地方和族群文化的認同,倒是不難引起共鳴。惟地域及族群認同既可以是自豪感的泉源,也可以衍化出優越感,進而孕育另一種歷史話語權。從在地性歷史到多視角觀察的進路來說,多樣化的地方記述可以豐富在地文史脈絡,使之活化、立體、有血有肉。

形塑地方主體性

再者,地方記述也存在主流與非主流之分,通過多樣化的地方記述,次文化、次群體得以被看見,進而結合跨地域經驗的串聯,來挑戰國家和社會主流階級的價值觀,成為批判性思維的試驗場。

如此一來,地方文史研究與記述在豐富本地華人歷史話語權的同時,也必將對作為一個整體的馬來西亞華人歷史文化論述帶來激盪。正如歷史學家科大衛(David Faure)約莫20年前所言:只有走出華南研究的範疇,才可以把中國歷史寫成是全中國的歷史。

又如哈佛大學的宋怡明(Michael Szonyi)教授近年所提倡,要將海外華人史放置在世界歷史大框架下,作為全球華人史來研究的觀點。他山之石置於馬來西亞華人地方文史研究的範疇琢磨,總有啟發。正因為在地經驗的多樣性本質,對於地方社會進行細緻化的調查和深描不僅將會看出各地差異所在,同時也將形塑地方主體性,對於何謂“馬來西亞華人”這一大哉問,引發新思考。

又因深入鄉野草根,所見景象與主流印象的落差,體認到觀念與認知體系的中心——邊緣變動關係,從而對這片土地及其文化、族群和歷史的感知,捎上一抹新意。或許只有明白“地方研究並非研究地方”這句話之意涵,地方文史記述方將在我們的時代裡,迸發出改變時代的能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