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美的啟蒙教育來自外婆。
幼時陪母親回勞勿孃家探親,最愛和外婆一起在廚房角落煎藥的情景:小炭爐上坐一古樸陶瓦藥壺,爐膛口半開,外婆一邊用火鉗撥弄爐內的炭火,一邊輕輕搖動蒲扇,那不時蹦跳、竄高的小火苗,我總百看不厭。
ADVERTISEMENT
藥煎好,她會叫我去端碗來。外婆知道我懂她的心意。她有幾個專用的精緻碗具:喝普洱的宜興茶具,吃飯時的褐色木碗,喝湯的白底描金花瓷碗,還有盛藥湯的深藍草紋八角碗。這些碗具,一半是外公留下來的,一半是她從賣舊物攤蒐羅回來的戰利品。
母親有次說:“多好看的碗盤,換作是我,才捨不得用。”外婆不以為然的說:“得物無所用,東西再美也是無用之物。”
外婆喜歡搭配得宜的東西,她對美的事物有自己的堅持,但凡家裡煮紅豆黑糯米糖水,她會選用白底金花瓷碗,來襯托紅豆糖水的香甜,若人大意拿錯了她喜歡的碗具,就要被她碎碎念一番了。
東西用久了會有種溫潤感
有次輪到我指著那些大同小異的碗盤問她:“何必換?它們看起來都一樣啊。”外婆說:“才不呢,每一個碗的顏色、形狀不同,所盛載食物的味道也就不一樣。”
長大後,偶然讀了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其中有一篇章是這麼描述的:“假設把白飯裝在閃閃發亮的黑漆飯鍋裡,放在暗處,看起來會更美,也更能刺激食慾。”竟和外婆對碗具的講究如此相似。
隨即又想起她愛掛嘴邊的耐看和好用,在外婆心中,美不僅止於欣賞,而是能融入尋常百姓家,可以被重複使用的東西,但它又不是平庸的,東西用久了,就會產生一種溫潤如玉的手感,那是冷冰冰的古董擺設所缺乏的溫暖回憶,因為人與物之間的珍惜,東西發揮了本身的價值,就是一種美。
雖然與外婆相處的時間不長,她卻教會了我,如何在平庸的生活裡發現屬於自己的樂趣,日子再匱乏我們仍可感受到美,記得在她人生的最後時間裡,家人把熬好的湯藥徐徐倒入八角碗裡,她一邊趁熱喝那煎好的藥湯,一邊還眯眼去回味藥的甘苦,然後聲音沙啞對懵懂的我說:“人生,不就是苦中有樂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