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最符合經濟效率的改革方案是取消津貼本身,讓汽油等物資的價格反映市場的供需,然後把取消津貼所省下的錢,直接發放給有需要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
ADVERTISEMENT
首相安華在宣誓就職後三天就宣佈,已經指示相關部門在兩週內研究如何讓我國的津貼制度改革為具有針對性的相關議題。我國的津貼制度需要改革是已經被討論多年的事。津貼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主要取決於原油和其它大宗商品的價格:當原油和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時(如今年),政府對於汽油、電費、食用油、麵粉等的津貼也相應增加,為國庫帶來龐大的壓力,政府也就會有動機去研究如何改革津貼制度,以減少對國庫的壓力。首相安華在上任三天後就積極跟進津貼制度改革的相關議題,值得嘉許。
然而津貼制度的改革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主要的挑戰在於如何確保津貼制度具有針對性(意即受益群體主要是政府想要補助的中等和低收入群體)的同時,也不會對我國的經濟帶來太大的負面衝擊。以汽油津貼為例,原則上汽油津貼的用意在於減輕中等和低收入群體在購買汽油時的負擔,高收入群體有能力支付相關開銷,不應該享受汽油津貼。然而目前的情況卻是政府花在汽油津貼的開銷上有超過一半的金額是讓高收入群體受惠。要讓汽油津貼變得有針對性, 政府就必須建立某種機制,讓汽油津貼的發放和人民的收入掛鉤。
然而,建立這樣的制度也有其本身的挑戰。首先,如果汽油津貼的發放機制是和人民的收入掛鉤,那收入的基準會是家庭收入還是個人收入?如果收入的基準是個人收入,那高收入家庭裡還在求學的孩子和沒有工作的主婦或主夫也會得到汽油津貼;如果收入的基準是家庭收入,那高收入家庭裡還在求學的孩子和沒有工作的主婦或主夫理論上不該獲得汽油津貼。
第二,汽油津貼會有頂限嗎?如果高收入群體被排除在汽油津貼之外,但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群體的汽油津貼沒有上限,不難想象沒有獲得津貼的群體會有動機讓獲得津貼的群體為前者代勞添油(如高收入群體的司機代老闆的車添油或如果收入的依據是個人收入,高收入家庭裡仍在求學的孩子或主婦主夫代勞添油),造成汽油津貼流向高收入群體。如果汽油津貼有金額頂限,金額頂限該設置在多少同樣也是個難解的問題。有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工作地點離家較遠或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在路上,每月的汽油花費自然比較高,如果汽油津貼金額的頂限定得不夠高,這些群體的負擔會增加,自然就不會支持這樣的改革。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最符合經濟效率的改革方案是取消津貼本身,讓汽油等物資的價格反映市場的供需,然後把取消津貼所省下的錢,直接發放給有需要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被津貼的物資因為價格被扭曲而被過度使用,造成浪費,同時也可以杜絕因為價格差異所造成的被津貼物資被走私到國外的浪費。
不過,有待考量的一點是取消津貼後是否也把部分省下的錢也發放給微型和中小型企業,畢竟這些企業在津貼取消後,營運成本也會有所增加(如企業的商用汽車目前享受被津貼的柴油),可能把成本的增加轉嫁到它們所銷售的產品或服務。對此,政府倘若擔心企業轉嫁成本造成通膨上升,也降低我國產品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力,可以設定一段過渡時期,在過渡時期內把部分省下的錢也發放給微型和中小型企業,減低企業營運成本的壓力。發放給企業的補償在一段時間後可以逐步減少,以讓企業逐步適應沒有被津貼的物資價格,透過研發和自我提升來提高生產力,而不是一直依賴享受政府津貼來和外國企業競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