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消息是,這個國家的改革之路看起來還很遙遠,因為從2018年變天到2022年安華組閣的這四年多時間裡,我們所面對的種種政治上的無奈,何止四個那麼少?
ADVERTISEMENT
內閣名單上週五(2日)出爐,或許是因為期望過高,這次的部長排陣展現的雖是史無前例的“朝野大融合”,但仍然引發輿論的諸多議論,有斥責首相安華違背原則的,也有對希盟能屈能伸而感到欣慰的。這些譭譽參半的看法,其主要是圍繞在首相兼任財政部長、巫統主席阿末扎希接任副首相、行動黨作為政府最大黨僅獲4個部長職,以及內閣規模依然臃腫等不符合民間預期的四大爭議之中。
就我個人而言,此次內閣的產生確實不符合預期,因為不管是官職分配、內閣編制,都和安華與希盟一直以來的原則背道而馳,前半刻信誓旦旦的表明要縮小內閣、不讓官司纏身的領袖入閣,後半刻卻僅裁減4位部長(雖然喜來登事件後的慕尤丁與依斯邁內閣的編制有32人,但28人內閣是2018年希盟政府的編制,因此原則上內閣並未出現實質性的縮小)、官司醜聞皆纏身的阿末扎希也獲委副揆,所以說沒失望是騙你的。
不過,失望歸失望,我卻是能夠理解,為何安華需要對本次內閣組成做出如此招人嫌的妥協。首先,關於安華兼任財長一事,輿論對這事一般比較傾向負面,搞得經濟部長拉菲茲週一(5日)還得出面替安華排雷,說是非常時機的非常手段。當然,安華作為25年前的“全球最優秀財長”之一,他肯定非常清楚財政部的政治分量,所以安華一任相就有風聲傳出公正黨已拒絕將財長的配額留給巫統。
根據消息指出,當時巫統提出的人選是蒂蒂旺沙國會議員佐哈里,而安華卻屬意聯昌集團前主席納西爾,但後者最終並沒有答應邀請,為了讓虎視眈眈的巫統打消爭取財長的念頭,安華唯有自己先兼任該職,等之後有適當人選再做委任。當然,你可能會問,現任貿工部長東姑賽夫魯不就是銀行家出身?其一,他是國陣領袖,其二,阿末扎希並沒有提名他為財長,其三,安華想要修改之前那份還來不及提呈二讀國會就解散的2023年財案,故不會任用這名前財長。
所以,這是他的第一個無奈。其次,即扎希入閣的爭議。扎希是國陣內第一位堅持要跟希盟合作的領袖,事前甚至完全沒有知會馬華、國大黨和巫統內部的依斯邁派系。除了馬華、國大黨,巫統內部的其他領袖,比如副主席依斯邁、前副主席希山慕丁都傾向跟國盟合作,而署理末哈山對與希盟組成政府一事中態度也很搖擺,因此扎希要和希盟合作是要力排眾議的。當然,這無關誠意,而是因為安華清楚,副揆這個職務是現時巫統領袖競選黨主席的重要資本。
換句話說,這個職務能夠提高扎希在即將來臨的黨選中角逐黨主席的勝算。那為何安華要幫扎希呢?因為扎希已經成為這個團結政府的命運共同體,安華需要確保巫統在接著下來的三年裡繼續由扎希領導,以確保這個政府的內部穩定,如果委任其他領袖為副揆,並且也因而協助他贏得黨選的話,屆時不管是依斯邁、希山慕丁還是末哈山掌權,黨選後的巫統對現有聯合政府的意願必然出現改變,這將導致我國政壇再次上演撤出支持的鬧劇。這是安華的第二個無奈。
至於行動黨的部長配額遠遠不如議席數量更少的公正黨、巫統,這亦是安華的第三個無奈。行動黨在馬來社會里的形象不佳,再加上希盟的馬來支持率僅有11%,所以安華必須淡化行動黨在內閣裡的存在感,避免被擁有最高馬來支持率(54%)的國盟借題發揮。再加上近年來內閣一直以來都維持著6到8位西馬非土著部長的配額,因此行動黨礙於政治現實也只能將就,而該黨也很清楚自己無法突破這種內閣種族分配的框框,所以並沒有對此作出抗議。
最後,大幅度縮小內閣規模就眼下的政局來說,確實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目前的團結政府是由三大政治聯盟組織而成,所涉及政黨超過10個,要縮小內閣之餘又得迎合他們對官位的索求,這談何容易,更何況,新內閣在種族、政黨和勢力方面的權力分配需要儘可能達致平衡,以實現建立穩定政府的目標,這些工作和目標,在安華眼中遠比縮小內閣帶有更實質的政治價值,這個就是安華的第四個無奈。
顯然,就是這四大無奈造就了安華在組閣過程中的妥協。當然,好消息是,這個內閣組成雖然不盡人意,但它依然按著這個國家的政治慣例而編排,政府內的黨政勢力相對均衡,所以也算勉強地滿足了各路領袖,若有其他不滿還可以再用副部長安撫,就目前而言算是穩住了聯合政府。至於壞消息是,這個國家的改革之路看起來還很遙遠,因為從2018年變天到2022年安華組閣的這四年多時間裡,我們所面對的種種政治上的無奈,何止四個那麼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