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臉書電影發燒友同心合力發動他們的影響力,推薦大家第一時間去電影院看陳翠梅的《野蠻人入侵》,給這部電影打氣,多一點票房,院線就會延長上映期限。
ADVERTISEMENT
記得《野蠻人入侵》特場首映時,有心人叫我去看,當時冠病病毒水深火熱的擴散傳染,我貪生怕死沒去看,答應自己改日在電影院正式上映才捧場。沒聽臉書友的忠言趕在第一時間,拖了一陣子才想去看,我的天!剛上GSC網站,才發覺原來《野蠻人入侵》已下畫!不到1個星期呀!票房真的如此慘敗?難道陳翠梅本性難移,《野蠻人入侵》有幾分像她的第一部電影《Love Conquers All》那部拿去參展的藝術電影,普通觀眾可能看到一半就睡著的電影?《Love Conquers All》我是集中精神看完,但是它沒有conquered我。
華人在我國拍電影是不容易,作為熱愛電影的人是要支持的,但不好愛之心切,盲目的支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太過博愛善意的讚美有時會有害。慈父慈母太過寵愛子女,不矯正他們的壞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負面影響。
下次有機會,我是會看《野蠻人入侵》,希望它能入侵我的心扉。
《野蠻人入侵》下了畫,我去看了《The Menu》和《Bones and All》。看《The Menu》因為女主角是Anya Taylor-Joy。有看連續劇《The Queen’s Gambit》的觀眾,應該記得她。我鐘意看她的那張臉。不知道是否她那雙靈活大眼睛令我想起Altman一手發掘的珍寶Shelley Duvall,我當年的偶像。雖然她已退出電影圈,但還是念念不忘她。
看《Bones and All》不是因為甜茶和《Call Me by Your Name》的導演,是因為Mark Rylance有份演出。今年夏天在倫敦看了他演的舞臺劇《Jerusalem》,兩個字:震撼。
《The Menu》是很難看的電影,而且越看越生氣。生氣什麼呢?生氣為什麼用那麼多美食和時間來殺死那群莫名其妙不知所謂的美食家。第一道美食把全都毒死不就完事了嗎!搞了一大鍋,只為了講漢堡包是最美味的美食,還可以救你一命。
《Bones and All》就好看得多了,又恐怖驚悚又浪漫。有時如坐針氈,有時景色怡情,Mark Rylance演得令我害怕,冒冷汗,但又幾同情他,甚至有一場戲為他眼溼溼。故事是講一個食人族少女尋根成長的路程,沿途遇上了一些同族人,讓她更瞭解自己本性,愛上了一個和她“同病相憐”的食人族少年,最終以一場噬愛人的戲演繹了愛情的靈肉昇華。
《Bones and All》不是容易消化的電影,它刻在我的心底下,離開戲院後,一些畫面跟著我回家,不像《The Menu》,散場後,一切都留在戲院。
I made a terrible mistake,以為《野蠻人入侵》早已下畫,其實是我糊塗,大糊塗!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