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出現讓更多切身議題被看見,《Let’s RE》創辦人鍾嘉怡、Jiax和Kelvin在大學一場課外活動相識,前者專研傳播與環境教育,與另兩人就讀的平面設計看似毫無關聯,卻意外在環境課題上取得共識。
ADVERTISEMENT
他們把重要但複雜的數據轉換為淺顯易懂的內容,在社交媒體上以影片、動畫、懶人包的方式傳遞。他們希望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將人們與環境“重新連接”(Reconnect),喚醒大眾對地球的關心。
2019年,開設YouTube自媒體頻道風氣正盛,在馬來西亞中文圈卻鮮少有環境相關的頻道,大多以搞笑無厘頭吸引眼球。
當時在臺灣深造的鐘嘉怡,意識到我國缺乏環境教育,讓大馬人無法提早反思環境的重要,她為此感到惋惜。反觀,平面設計系看似和環境關聯不大,但Jiax和Kelvin強調建築實則和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
“其實不只是環境本身,我們也活在裡面,就像建築和人其實也是互相影響的關係。”Kelvin說。
“我想把在國外探討環境課題的方式,傳遞給更多的馬來西亞人。”於是,鍾嘉怡撰寫影片內容和充當主播,Jiax和Kelvin負責剪輯、製作圖表等後製角色,《Let’s RE》的前身《Kaka Caucau什麼環境咖!》就這樣“誕生”了。
鎖定大馬人,盼喚醒環保意識
“嗨,馬來西亞人!”(Hey Malaysian)這是影片最初的一貫開場白。透過這個設計小巧思,3人希望鎖定馬來西亞人為目標群眾,告訴國人:這是攸關你我的重要課題。
“好比垃圾,很多人不知道垃圾最後會去掩埋場,以為丟進垃圾桶就‘消失’了。”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鍾嘉怡發現全國165個垃圾掩埋場中,只有8個是衛生填埋場。其餘的非法垃圾填埋場,除了會傳出惡臭味,有害物質也會流入河流,最終又回到人們的身上。
他們將一連串枯燥難懂的數據,結合人們日常生活習慣,以動畫、圖表等形式製成題為《為什麼要減少垃圾?》的影片,成功吸引大眾對課題的關注。Jiax分享,當時就收到不少老師的留言,稱這類的影片非常適合成為教材,“我們更篤定這個平臺很值得做下去。”
放棄正職,全心全意經營
雖然抱有理想,但3人在不同地方生活,白天也有“正事”要辦,他們只能夜晚在線上規劃、討論。過去兩年間無法定時更新影片,Jiax說:“我覺得這樣做不起來,若一直這樣下去,說不定我們就會散了。”於是經過一番思索,年初他們毅然決定全職經營環保自媒體,且改名為《Let’s RE》。
3人希望在企業、環保組織、民眾和大自然扮演重新鏈接(Reconnect)的角色。Kelvin不諱言稱,大眾對環保的印象停留在“無聊”或“不賺錢”,他說:“既然那些數據如此沉重,那我們充當中間人將專業知識搭配動畫、圖片,變得更好玩易懂。”
線上走到線下,接觸受眾傳遞知識
恰好在我國華文自媒體中,製作環境議題內容的屈指可數。因此,許多環保團體與《Let’s RE》合作,希望傳遞更多知識給華語受眾。他們近期受邀到吉膽島為小學生分享垃圾塑料議題,同時積極舉辦大自然體驗活動,讓大眾更直接地接受環境資訊。
談及為何選擇跳出網絡框架,鍾嘉怡坦言單純經營線上內容,受眾只是停留在知識的認知,對環境無法帶來實質的改變。Jiax接著補充,“社交媒體讓大家看到我們,而線下辦活動可以與受眾接觸。”
3人認為,只有透過這兩種方式相互扶持,才能讓《Let’s RE》把永續的概念交付於大眾,永續地經營下去。
相關文章:
【自媒體01:晚安星球】找回我們的話語權,說想說的話,寫想寫的故事
【自媒體02:城市日誌】對抗流量為王的時代,書寫有溫度的城市日誌
【自媒體03:無尺少女】掙脫傳統枷鎖,無尺播客,無限暢說
【自媒體05】創造多元說話空間,讓更多聲音被聽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