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伊始,人类踏入Web 2.0时代。社交媒体如脸书和推特的盛行,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分享生活,大众从“读者”的身分成为“作者”。和一般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在使用者眼里更加“亲民”,经营者除了在内容上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注入更多的个人特色。
ADVERTISEMENT
对于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人人都希望握有“话语权”,传播学者又如何看待?
“若本地中文网络圈的内容不够,我们自然地就会去看中港台的内容。”
据伍伦贡伯乐槟城大学学院大众传播系系主任陈利威的观察,过去两年,社交媒体出现的自媒体多以生产搞笑、诙谐影片为主,渐渐地生活类、环保议题等内容创作者相继出现。对此现象,他乐见其成。
陈利威解释,每当本土中文内容无法满足他对资讯的渴望,不自觉地就会搜寻纯中文社群的中港台内容。他认为这样的现象对我国民众的影响甚大,“很多时候我们往外看、看得比本土内容多,久而久之成了仰望。”特别是新生代长期接受外国文化注入,他们对国外的向往愈发强烈。
另外,中港台内容始终与大马国情有异。华社或许会以两岸三地的局势回看本土,陈利威直言:“尤其政治上,我们很常以台湾民主为参照,但情景不大合适。”他希望有更多的本地内容,即便是简单的小镇故事,再拓展到在地生活等,让国人可以跟土地产生链接,加深对本土的情感链接。
小众声音得以发声
无独有偶,传播学者黄国富亦表示,更多自媒体的出现,实则创造更多“说话”的空间,“内容更多元是好事,比如说像以自媒体方式经营的新闻媒体,会有不一样的立场,增加讨论空间。”他分析,前文提及的自媒体类偏向自我实现的一种,“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求生存,同时也想找寻生活意义,愿意用工作外的时间去实践。”
当越来越多类似的自媒体出现,小众社群有更多展露自我的机会。阅听人有别以往被动的角色,一味接受主流媒体释出内容,“以前人家喂你吃什么就吃什么,但现在和媒体互动的方式,或许透过直播、贴文等线上方式交流,不自觉地经营出小社群。”
在过去的社会中,频率相近的人只能透过聚会或实际的生活圈子,较为私密的空间相遇,“别人不认同的话,我就把另个我收起来。”黄国富举音乐为例,从前热爱庞克或摇滚的小众群体会在地下酒吧碰头交流,但如今,多数人可以透过YouTube等社群揭露另个自我,“同频率的人自然会靠近,交流的机会增加许多。”
小社群得以创造出和传统媒体不一样的表现形式,黄国富说:“就像环境议题有不同的做法,大众可以发挥自身的优点做出不一样的东西,社群内容更多元了。”但这样的情况,无非也会带来另个弊端,即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我满足。
保障自媒体福利,国家有责
谈及会否担心自媒体内容未经审核,不经意间误导阅听众,两位学者均认为创作者和读者拥有制衡能力。陈利威表示无需政府介入,“当自媒体的内容出现偏差,受众就会提出质疑,甚至开始攻击你,自然而然形成制衡。”
另外,个体式经营的自媒体往往身兼数职,为了实习自我的同时也可以维持日常开销,这会产生一连串的劳工课题。黄国富说明,传统媒体提供公积金等福利,“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让你制作内容,反观自由工作者不易获得保障。”
因此,他建议我国应设立不受政治势力介入的基金会,提供自媒体创作者资金。除了鼓励多元声音出现,创作者的内容可以不受市场左右,“否则大马媒体生态,只是在恶性漩涡里一直绕。”
【加时问答】在马来西亚经营自媒体的战术
在接受采访的4组创作者团队中,唯有《晚安星球》人在海外。对他们而言,大马创作环境陌生且语种多元,经营自媒体需要更大的勇气。对于《晚安星球》的疑问,其他三组自媒体在个别的采访中又如何回应?
晚安星球:回来的意义在哪?
我们团队曾经有个疑问,如果回马来西亚做晚安有意义吗?我们都说不出一个答案。在台湾经营自媒体相对友善,所以我很好奇为何你们会选择在马来西亚开设自媒体,我也认为你们一定比《晚安星球》来得更勇敢。
城市日志:勇敢尝试,不做不知道结果
我们就是铁齿,在策划《城市日志》走向时,我们想培养大家习惯长篇阅读。吹水站绯闻八卦贴文那么长都有人愿意看,一定会找到受众。其实主要取决于读者是否可以从文中拿走什么养分。我们尽量不去删减,在文章设置小、大标题来划分,在这些细节做一些优化。
我们还是蛮坚持,希望大家有长篇阅读的习惯。也不想浪费写手的心血。曾经也是有读者反映,《城市日志》Instagram上的文字篇幅占太多。但后台数据显示收藏贴文的人还是很多,其实就是看读者觉得那篇文是否有意义。《晚安星球》的朋友真的不要害怕去尝试!
无尺少女:虽不是主流,但总有人去做
因为没有人想做,所以才要做不是吗?Podcast不是主流,但不代表没有受众。如果全部人都去做短影音,没有人开荒(Podcast),更无法让大家知道这个东西真实存在。受众想听Podcast,只能去台湾、香港找,所以我们想做的就是把它(Podcast)介绍给马来西亚。总该有人去做。
Let’s RE:需要有人踏出第一步,我们来做领头羊
其实也是我们的机会。自媒体缺乏环保这块,我们反而可以发掘更多东西、发挥的可能更大。例如在中文自媒体圈子,大家说到环保会想到我们,至少我们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我们不想让《Let’s RE》没有盈利,因为要大家看到这个东西是可以做下去的。作为领头羊的角色,同时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宣导爱护环境的行列。其实马来西亚很多人对环保有兴趣,但不知要从何处下手。透过《Let’s RE》连接大家,让大众知道:当你有这个需要,我们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做。
当然我们承认台湾在教育和政策方面,都有努力在推动环保相关活动,在马来西亚确实比较辛苦,但还是需要有一个人踏出第一步。
相关文章:
【自媒体01:晚安星球】找回我们的话语权,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故事
【自媒体02:城市日志】对抗流量为王的时代,书写有温度的城市日志
【自媒体03:无尺少女】挣脱传统枷锁,无尺播客,无限畅说
【自媒体04:Let’s RE】以浅白知识宣扬环保,链接人与环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