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2/12/2022

陈利威

多元

自主权

自媒体

话语权

声音

周刊专题

黄国富

晚安星球

城市日志

无尺少女

Let's RE

小众

【自媒體05】創造多元說話空間,讓更多聲音被聽見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摄影组、受访者提供

【自媒体05】创造多元说话空间,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21世紀伊始,人類踏入Web 2.0時代。社交媒體如臉書和推特的盛行,使人們有更多機會分享生活,大眾從“讀者”的身分成為“作者”。和一般傳統媒體不同,自媒體在使用者眼裡更加“親民”,經營者除了在內容上有更大的自主權,也注入更多的個人特色。

ADVERTISEMENT

對於人人都可以是傳播者,人人都希望握有“話語權”,傳播學者又如何看待?

“若本地中文網絡圈的內容不夠,我們自然地就會去看中港臺的內容。”

據伍倫貢伯樂檳城大學學院大眾傳播繫系主任陳利威的觀察,過去兩年,社交媒體出現的自媒體多以生產搞笑、詼諧影片為主,漸漸地生活類、環保議題等內容創作者相繼出現。對此現象,他樂見其成。

陳利威解釋,每當本土中文內容無法滿足他對資訊的渴望,不自覺地就會搜尋純中文社群的中港臺內容。他認為這樣的現象對我國民眾的影響甚大,“很多時候我們往外看、看得比本土內容多,久而久之成了仰望。”特別是新生代長期接受外國文化注入,他們對國外的嚮往愈發強烈。

另外,中港臺內容始終與大馬國情有異。華社或許會以兩岸三地的局勢回看本土,陳利威直言:“尤其政治上,我們很常以臺灣民主為參照,但情景不大合適。”他希望有更多的本地內容,即便是簡單的小鎮故事,再拓展到在地生活等,讓國人可以跟土地產生鏈接,加深對本土的情感鏈接。

【自媒体05】创造多元说话空间,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陳利威感慨,我國民眾會以中港臺的電影、生活為依據,他希望內容創作者可以發掘更多我國的人文風景。
小眾聲音得以發聲

無獨有偶,傳播學者黃國富亦表示,更多自媒體的出現,實則創造更多“說話”的空間,“內容更是好事,比如說像以自媒體方式經營的新聞媒體,會有不一樣的立場,增加討論空間。”他分析,前文提及的自媒體類偏向自我實現的一種,“人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求生存,同時也想找尋生活意義,願意用工作外的時間去實踐。”

當越來越多類似的自媒體出現,小眾社群有更多展露自我的機會。閱聽人有別以往被動的角色,一味接受主流媒體釋出內容,“以前人家餵你吃什麼就吃什麼,但現在和媒體互動的方式,或許透過直播、貼文等線上方式交流,不自覺地經營出小社群。”

在過去的社會中,頻率相近的人只能透過聚會或實際的生活圈子,較為私密的空間相遇,“別人不認同的話,我就把另個我收起來。”黃國富舉音樂為例,從前熱愛龐克或搖滾的小眾群體會在地下酒吧碰頭交流,但如今,多數人可以透過YouTube等社群揭露另個自我,“同頻率的人自然會靠近,交流的機會增加許多。”

小社群得以創造出和傳統媒體不一樣的表現形式,黃國富說:“就像環境議題有不同的做法,大眾可以發揮自身的優點做出不一樣的東西,社群內容更多元了。”但這樣的情況,無非也會帶來另個弊端,即過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我滿足。

【自媒体05】创造多元说话空间,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黃國富強調,內容創作者要在公開的平臺說話,就必須有自我問責的意識。
保障自媒體福利,國家有責

談及會否擔心自媒體內容未經審核,不經意間誤導閱聽眾,兩位學者均認為創作者和讀者擁有制衡能力。陳利威表示無需政府介入,“當自媒體的內容出現偏差,受眾就會提出質疑,甚至開始攻擊你,自然而然形成制衡。”

另外,個體式經營的自媒體往往身兼數職,為了實習自我的同時也可以維持日常開銷,這會產生一連串的勞工課題。黃國富說明,傳統媒體提供公積金等福利,“在正常的工作環境下讓你製作內容,反觀自由工作者不易獲得保障。”

因此,他建議我國應設立不受政治勢力介入的基金會,提供自媒體創作者資金。除了鼓勵多元聲音出現,創作者的內容可以不受市場左右,“否則大馬媒體生態,只是在惡性漩渦裡一直繞。”

【自媒体05】创造多元说话空间,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加時問答】在馬來西亞經營自媒體的戰術

在接受採訪的4組創作者團隊中,唯有《》人在海外。對他們而言,大馬創作環境陌生且語種多元,經營自媒體需要更大的勇氣。對於《晚安星球》的疑問,其他三組自媒體在個別的採訪中又如何回應?

晚安星球:回來的意義在哪?

我們團隊曾經有個疑問,如果回馬來西亞做晚安有意義嗎?我們都說不出一個答案。在臺灣經營自媒體相對友善,所以我很好奇為何你們會選擇在馬來西亞開設自媒體,我也認為你們一定比《晚安星球》來得更勇敢。

【自媒体05】创造多元说话空间,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城市日誌:勇敢嘗試,不做不知道結果

我們就是鐵齒,在策劃《城市日誌》走向時,我們想培養大家習慣長篇閱讀。吹水站緋聞八卦貼文那麼長都有人願意看,一定會找到受眾。其實主要取決於讀者是否可以從文中拿走什麼養分。我們儘量不去刪減,在文章設置小、大標題來劃分,在這些細節做一些優化。

我們還是蠻堅持,希望大家有長篇閱讀的習慣。也不想浪費寫手的心血。曾經也是有讀者反映,《城市日誌》Instagram上的文字篇幅佔太多。但後臺數據顯示收藏貼文的人還是很多,其實就是看讀者覺得那篇文是否有意義。《晚安星球》的朋友真的不要害怕去嘗試!

無尺少女:雖不是主流,但總有人去做

因為沒有人想做,所以才要做不是嗎?Podcast不是主流,但不代表沒有受眾。如果全部人都去做短影音,沒有人開荒(Podcast),更無法讓大家知道這個東西真實存在。受眾想聽Podcast,只能去臺灣、香港找,所以我們想做的就是把它(Podcast)介紹給馬來西亞。總該有人去做。

【自媒体05】创造多元说话空间,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Let’s RE:需要有人踏出第一步,我們來做領頭羊

其實也是我們的機會。自媒體缺乏環保這塊,我們反而可以發掘更多東西、發揮的可能更大。例如在中文自媒體圈子,大家說到環保會想到我們,至少我們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我們不想讓《Let’s RE》沒有盈利,因為要大家看到這個東西是可以做下去的。作為領頭羊的角色,同時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宣導愛護環境的行列。其實馬來西亞很多人對環保有興趣,但不知要從何處下手。透過《Let’s RE》連接大家,讓大眾知道:當你有這個需要,我們可以告訴你該怎麼做。

當然我們承認臺灣在教育和政策方面,都有努力在推動環保相關活動,在馬來西亞確實比較辛苦,但還是需要有一個人踏出第一步。

【自媒体05】创造多元说话空间,让更多声音被听见

相關文章:
【自媒體01:晚安星球】找回我們的話語權,說想說的話,寫想寫的故事
【自媒體02:城市日誌】對抗流量為王的時代,書寫有溫度的城市日誌
【自媒體03:無尺少女】掙脫傳統枷鎖,無尺播客,無限暢說
【自媒體04:Let’s RE】以淺白知識宣揚環保,鏈接人與環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