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6:11pm 13/12/2022

花踪文艺营

施明德

黄春明

邱妙津

沈临彬

胡品清

《漫画西游记》

散文家

致自己的情书

台湾作家

杨牧

林文义

漫画家

詹宏志

花踪

散文

臺灣作家林文義/散文是致自己的情書

报道:本刊 林德成、摄影:本报 黄冰冰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林文義說,至今還是用手寫文字,沒有用電腦打稿。他並非抗拒科技,而是認為寫字是對文學的最高敬意。

是最自由的東西。”林文義是這樣詮釋散文,用飽蘸情感的筆觸隨心書寫人生閱歷,抒發內在情感。與其他文體相比,小說需要在虛構與現實之間搭建一座世界,新詩則要有一種美學觸感,反而書寫散文是最為舒坦自在。他認為散文最有自我意識,蘊涵了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是專屬自己的情書。林文義創作至今已五十餘載,他自言像一位深山寺院的抄經人,虔誠恭敬地書寫,很誠實地面對情感,與自己對話,在字裡行間告解心事。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ADVERTISEMENT

【林文義簡介】

1953年在臺北出生,畢業於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他是作家、漫畫家、政治評論員,也曾任《書評書目》總編輯、《陽光小集》同仁、《文學家月刊》總編輯、《自立晚報》副刊組主編、電視節目主持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從18歲起,他便筆耕不輟,主要撰寫散文和繪畫漫畫,同時有創作小說和新詩。林文義迄今出版了60本書籍,他曾獲2012臺灣文學館圖書類散文金典獎、2014吳三連獎(散文)文學獎。2018年獲選為《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當代臺灣十大”。

花蹤文藝營剛結束上半場活動,我逮住了林文義的空檔,在會場一隅聆聽他如何構建自身的散文世界。寒暄幾句,他突然問起了我的生肖。我心想,莫非要談命理堪輿?回答後,他揚起嘴角,拿起黑色原子筆,在記事本上疾筆繪畫了一隻卡通鼠,作為一份見面禮。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林文義不到兩分鐘就畫好了一隻卡通老鼠。

許多人深知他是一位散文家,但在更早以前,他的身分是一名漫畫家,還出版過6本漫畫集。最為知名的是《漫畫西遊記》,林文義說,一本散文刷3版已經可以賣很多年了,但《漫畫西遊記》卻刷了三四十版,至今還在印刷,每一年還能領到版稅。

“為什麼你會去向李費蒙(牛哥)學習畫漫畫?”我問。“因為不喜歡唸書嘛,一直想要去學畫畫。”16歲那年,他就立志往這條路發展,當年還想考美術系,希望得到一套正統的學習方法。可是,卡通漫畫與藝術似乎沾不上邊,而林文義後來也沒考上,輾轉進了大眾傳播系,到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修讀廣播電視科。

在修煉漫畫技藝時,他就有在閱讀文學作品。年輕的時候接觸到臺灣詩人楊牧的《水之湄》,一下子竄進了新詩的世界。他興致勃勃地寫了一些新詩作品,投稿到文化大學的《大地詩刊》,盼得到對方的青睞。“我希望自己是詩人,結果他們(《大地詩刊》)很誠懇地說,你要好好寫散文,因為你的散文很像葉珊(楊牧筆名)。”換句話說,其新詩有散文的筆法和特性。

我以為林文義在那個時候已經學會寫散文詩,他連忙提高聲量,笑說不是不是,畢竟那個時代沒有“散文詩”這個名詞。“我們的文壇前輩商禽才是真正寫散文詩的詩人啊!”散文詩源自法國詩人波特萊爾,這位詩人曾寫過一本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而這本詩集譯者是旅法的法國文學專家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林文義引述波特萊爾的一句話,永遠要有詩人的心情。即使在書寫散文,他都會寫得很美,跟詩一樣。

在林文義的文學創作生涯裡頭,有受到3個人的影響,他們就是楊牧、胡品清和沈臨彬。他稱沈臨彬最為特殊,對方曾以畫家身分出版過一本日記體式的《泰瑪手記》。他在今年也出版了一本《南崁手記》,記述了他從臺北盆地搬遷到桃園南崁的初體驗。

以散文扮演第四權角色

林文義曾做過報社記者、《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臺灣前民進黨主席的辦公室主任。因此,在書寫散文時會刻意追求一種高度,嚴謹縝密,會融入時事、歷史、人民與土地。這些並不是刻意存有的寫作意識,反而很自然地從筆尖流露出來。

“很多人覺得我的散文很大(壯闊),(這)我要感謝在媒體的經驗。”年少時候,他經常到海外採訪學生運動,見證了許多不公不義之事,並想用手中那支筆為被壓迫的人發聲。故此,他心中有一把尺,文學創作者絕不能跟執政者站在一起,他更不願替執政者粉飾太平。既然媒體是第四權,他也想用散文扮演第四權的角色。

“很多人說,為什麼我的作品要談很現實和政治(相關)的內容。可是,我在報社工作過,也是一名政治記者,誰規定記者經驗不能寫進文學裡面?當然,有人也會說,文學歸文學,政治歸政治,問題是政治在管著你啊!”

無論文學內容寫得再轟轟烈烈,他終究懂得迴歸現實,做回一個普通人。“文學就是生活,當你不寫作,就要回到一般人的角色。”這是文壇前輩黃春明教會他的事,放下筆後,大家就是普通人,他依然是一位好鄰居、別人的好朋友。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36年前漫畫手稿重現】

以前並非電腦時代,作者必須將漫畫手稿寄給報社編輯排版。在一個偶然機會下,臺灣《中國時報》的美術編輯王玉靜恰好退休,在整理資料時找到了林文義36年前的漫畫手稿。

林文義說,臺灣80年代初還未解嚴,他用了54頁的漫畫手稿向魯迅致敬,但因題材緣故無法在臺灣媒體上刊登。如今這份作品猶如信鴿返鄉,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

2022年正好是《阿Q正傳》出版100年,《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便連續5個星期用全版刊登《阿Q正傳》漫畫,讓魯迅的粉絲和漫畫愛好者可以重溫這些內容。

大膽刊登同志題材作品

37歲那年,林文義接下《自立晚報》副刊主編重擔,大膽錄用許多實驗性的作品,其中包括的女同志長篇小說《鱷魚手記》。“很多媒體不敢刊登她的作品,終究在1992年至1993年,臺灣對同志課題很敏感。”邱妙津後來尋求城邦文化創辦人幫忙,對方建議她找林文義,並叮囑說,如果林文義不刊登,那麼可以死心到法國巴黎留學。

“那時她來很緊張,桌子都在震動,她跟我說,‘林先生,我還有一個月去巴黎留學,最大的心願就是這份稿件。’”林文義二話不說,點頭說好,決定用3個全版刊登前6篇的《鱷魚手記》。這個決定也讓邱妙津終於鬆了緊繫心頭的大石。“沒想到,她去法國一年多後就(自殺)……很可惜,她是天才型的作家。”

記載臺灣老兵的人生故事

“其實,我是不分黨派的,如果是好文章,我照樣刊登。”林文義不怕別人的流言蜚語,他本身也在挑戰一些題材,敢於觸及一些課題,例如臺灣老兵。他就寫過一篇散文〈滿山菅芒花〉,講述一位原鄉在山東的麵攤老闆。

“我在軍隊認識很多老兵,他們都靜靜的。”他猶記得,這位老闆看見他一頭短髮,表情和眼神有點敏感。“我連忙跟對方說,我剛退伍,從金門回來。”往後的日子,林文義便時不時來光顧,兩人開始熟絡。有一天,他看到對方的手掌有一條不尋常的傷痕,才得知老闆的悲慘經歷。

正如林文義在〈滿山菅芒花〉所寫,“我和同伴被帶回來,他們不再用繩索捆綁,兩個人的手掌緊貼在一塊,掌心與掌心之間,被一根燒紅的細鐵絲串過去。我和同伴跪在菅芒花滿山的硬土上,痛楚、絕望的放聲哭號。”這個哭聲不只是釋放痛楚,也是意味著他們從此遠離了家鄉,一路被帶到臺灣。

林文義還寫過看守燈塔的老兵,對方跟他說,從燈塔遙遙看去,他的家鄉就在那個北方。“你看這樣的心境,我在80年代就寫了出來,結果被人講是挑撥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感情。”

曾籌辦文學雜誌《文學家》

除了擔任副刊主編,他還編過6期的文學雜誌《文學家》。當時,他與幾位作家朋友一起構思,想要打造類似於國外《People》的雜誌,以文學作家為主,而且收錄的人物不限年齡或寫作風格。

“第一期有王禎和,第二期是蘇偉貞……”他開始在腦海拼湊回憶,甚至還記得當年做了哪些企劃。其內容呈現形式是文學作家的一天,攝影師和記者猶如小助理,跟隨受訪者腳步去上班、搭車、工作和會議等。“第五期是龍應臺,那時她的《野火集》備受爭議。”林文義就邀請一批作家談論她和作品,有褒有貶,絕不偏袒。

台湾作家林文义/散文是致自己的情书

介紹作家特色之餘,《文學家》有一半版面留給公眾投稿,他們還介紹一些臺灣作家的故鄉,像是吳念真、劉克襄、向陽。“我們做得很活潑,不是單純的文學雜誌。”

“(記者:那後來為什麼不辦?)文學雜誌不好銷,我也會替老闆著想的,那就不好辦下去了。”說完,他笑了出來。

“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

林文義用了52年來鑄造自己的散文世界,這些年又是什麼原因令他堅持在創作散文?他引用了王鼎鈞的一句話來回答:“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

“我自己出版過6本小說,人家客氣地跟我說,不是你小說不好,而是我覺得散文比小說更好。”對此,他也無解。無論如何,他沒有在意旁人看法,更多是堅守信念,努力耕耘下去即可。

實際上,林文義是一個嚴以待己之人。在寫作上,他力求完美,但又深知世上沒完美。如同村上春樹說過,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每一次書寫,他就給自己立下標杆,推動自己去超越這個標準。

“愛情不能善變,但我的文體卻很善變。如果我的書轟動了,我不會再重寫那種風格。”林文義以《遺事八帖》為例,2012年,他憑散文集《遺事八帖》榮獲2012年臺灣文學獎圖書類散文金典獎。這部作品為他贏得很多榮譽,然而他不會再重複自己,反而想追求新目標,突破極限。“我寫東西的時候,永遠會有新人的感覺。”他微微笑道。

相關文章:

“香港詩人”廖偉棠的身分與認同

香港中文版《挪威的森林》翻譯者葉蕙/最好的翻譯,是在讀的時候沒有翻譯腔

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導演楊紫燁/得獎不意味著是一件好事

新加坡資深演員洪慧芳/堅守好演藝崗位,B咖也能逆襲走花路

人生下半場給興趣做減法 陳亞才樂當印度教文化推手

大馬媳婦Norico/生活不盡完美,還好有詩與插畫安放心靈

比大馬華人還要熟悉馬華文學的日本學者舛谷銳 Masutani Satoshi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