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一直在改變,科學早已不再是專屬男性的範疇,近年來有更多女科學家嶄露鋒芒,在自己的領域表現卓越。3位來自環境科學、生物科技與病毒學的女科學家,在2022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年輕女科學家獎(L’Oréal-UNESCO for Women in Science Young Talents Awards)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3萬令吉作為她們未來研究發展的種子基金。
ADVERTISEMENT
女性有了家庭,便無法闖出一番事業,這或許是如今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也是事業型女性成家的憂慮之一。然而,這3位得獎女科學家不約而同都已結婚生子,或許她們的人生故事能給女性多一些信心,只要嘗試兼顧好家庭與事業,女性在職場上也能撐起半邊天。
報道:本報 梁馨元
攝影:本報 譚湘璇
●黃錦嫦
編制紅樹林生物目錄,監測過度捕撈與汙染
黃錦嫦以馬來西亞紅樹林為其研究方向,她說自己的工作形同法醫學,從大自然環境的DNA中採取樣本,並從水和土質中萃取生物殘遺的DNA,以元條形碼標籤探測紅樹林生態過度捕撈和汙染的情況。
簡單而言,“我們的工作是從紅樹林裡汲取水,利用DNA技術檢核出水裡住著什麼種類的魚群,希望能監測馬來西亞的魚量,以及理解人類對大自然所造成的影響。”此方法改革了傳統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在不需要捕撈或緊盯某生物的情況下采樣。
這筆資金將用來編制一本不同生物的目錄,類似超市系統裡的庫存目錄,以期對水源汙染和過度捕撈活動加以監視。她希望之後能召集更多的人力資源,資金也能用來完善團隊。
科學不如想像中“可怕”
人們每日所吃的海鮮大部分都是紅樹林所孕育,黃錦嫦的項目對社會起著重要作用,只有照顧到紅樹林裡棲息的魚類,海產才會不間斷。然而,有異於常人的想像,對黃錦嫦來說做研究並不是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在實驗室當中,有一半的時間她會走進田野。從事紅樹林研究的女性不多,因環境不理想遍地都是泥沼,田野調查的情況並非想像中容易。
中五的時候,黃錦嫦在藝術與科研間徘徊,中六則是醫學與生態學,這一路上就是一步步地摸清自己所想追尋的目標。她表示,“科學”的複雜或許會讓一些對它感興趣的年輕人望而卻步,但她鼓勵年輕人不要害怕,只要一步步堅實地往前走,許多難關都能迎刃而解。
女科學家的挑戰,兼顧家庭與事業
亞洲社會比較注重女性在家庭的角色,家庭對亞洲女性在追求事業上或許影響較大,黃錦嫦也表示身邊容易看到步入婚姻的博士朋友從此就在科研路上銷聲匿跡。但她認為,女性只要多一點支持,就能繼續她們的科研事業。
這些年來,她曾指導兩位博士生,如今一位是印尼峇釐島植物園的第一位女博士,儘管當年她育有兩個小孩,然而她想就讀博士學位的意願非常強烈;另一位也是年輕媽媽,在她讀博士期間生了第一個孩子。在指導她們的過程中,黃錦嫦都會嘗試配合她們的時間,協助她們計劃科研工作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拿到學位,以期兼顧家庭與事業。
“很多從事科研以及身在高位者,大多都是男性。說起作為一名女科學家的挑戰,很常會回到事業與家庭能否兼顧的課題上。但如果工作方面能多一些靈活性,配合家庭的時間,女性也能在科研路上撐起半邊天。”
●娜迪亞阿布
體液檢測癌症法,及早採取治療
娜迪亞阿布的工作與癌症標誌物相關。人體細胞能互相傳送“郵件”,當中涵括大量信息,其中一樣就是癌症標誌物。它們存在於體液,包括唾液、排洩物、血液、眼淚等,娜迪亞嘗試從體液中探測到癌症標誌物並將之隔離。
身為尖端馬來西亞分子醫學研究所裡的一員,娜迪亞希望能夠通過體液來追蹤和檢測癌症,尤其是結直腸癌的癌症標誌物。她採取了一種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方法,以細胞外囊泡衍生的熱休克蛋白70號(EV HSP70)作為檢測耙向。
癌症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娜迪亞的家人也曾罹癌,因此她有切身的經驗。她的科研路上與其他工作一樣歷經起落,然而在低谷的時候,她總會往後退一步,才能更宏觀地看見自己在此的理由。
這個獎項能加快她研究的進展,鞏固系統的研發,讓隔離癌症標誌物的工序更為有效。這個研究項目的最終目標,可能是未來的十幾二十年,娜迪亞表示期許能通過體液探測出除了癌症以外,更多疾病的標誌物。
科學是活著的
起初娜迪亞也是被逼選擇了這條路,她最初的想法是選擇醫學,但看著複雜的人體結構,最終沒有選擇的勇氣。中四的時候,她對其他理科好比化學、物理激不起太大興趣,然而生物於她而言一直都更容易上手。
物理偏向理論,化學則圍繞原子,生物對她來說更為有趣的理由,是因為它是活著的。“我們本身就是一個生物系統,周遭從植物、動物小至昆蟲,都是生物。”當把複雜的科學想像為肉眼可見的事物,就更容易理解,而生物更吸引娜迪亞就是因為它就在身邊。
人類是一個多細胞生物,我們本身即是科學,當我們在鏡子前看見自己,就已是一個生物體,又怎麼能說科學離日常生活很遙遠呢?“我們的身體消化吃進的食物,情緒生成,荷爾蒙的改變,這一切都是科學,人類無法從科學中逃脫。”
研究需要耐心,不會明天就有結果
“研究是沒有期限的,只要一天你還在工作,研究就繼續進行。”因此決定要往科研發展,就要具備彈性,因為科研不會是明天就能有結果的事情,它是一段漫長的路程。
娜迪亞的母親是一位講師,對她學業上的要求很高,亦讓她知曉了教育的重要。母親是事業有成的女性,同時養育5個孩子,成為了娜迪亞生活的榜樣。“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自己,她功不可沒,她總會督促我接下來該怎麼做。”而家庭的支持,往往讓娜迪亞繼續在科研路上堅持,即使育有兩個孩子,但因丈夫的支持,並不對她的科研生活造成任何影響。
在本土科研方面,資金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因為競爭較大,機會相對就少。娜迪亞希望自己的項目能有朝一日幫助病人及早探測到病源,繼而採取有效的措施,最終戰勝疾病。
●瑪麗亞都
創造便捷方式偵測猴痘病毒
瑪麗亞都把自己形容為病毒偵探,正致力於創造一種快速、容易操作且價錢低廉的技術──環介導等溫擴增反應(LAMP)。她的研究與當前熱點關注的猴痘病毒相關,更早以前的偵測方法,正如在冠病疫情期間常用的PCR儀器,需要把樣本發送至實驗室,耗時將近48小時及數百令吉的花費,這是從前探測病毒所需的代價。瑪麗亞都想實現的,是創造出另一種只需耗時大約30~60分鐘的便捷方法,並簡單地通過觀察熒光的變化得出結果。這種快篩方式,與冠病疫情期間使用的測試套件相似。
另外,她也是一位疫苗學家,曾研製對抗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的抗體,同時也致力於偵測病毒。總的來說,她每日與病毒為伍,負責偵測以及研發疫苗來預防。
學習一直以來都是她非常熱愛的事情,從前繫上的教授讓她感受到科學的樂趣,每晚睡前她都會翻幾頁書,知識對她來說極之迷人。
病毒研究需十足自信
在大流行疾病發生之前,人們不太關注病毒這般微小的粒子,但如今冠病疫情肆虐,讓人們開始對病毒關注起來。她表示,病毒是一種肉眼看不見,但實際影響每個人的物體──每種病毒都不一樣,如冠狀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甚至猴痘,但它們多少也有共性,如滲入細胞的方式。
在常人眼裡,尤其經歷過冠病疫情的大流行恐懼,病毒必然是危險的。但每日都與病毒為伍的瑪麗亞都怎麼看待?對她來說,這是極為有趣的研究,因此她非常享受與病毒及生物技術共事的時光。
進入實驗室之前,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在掌握所有安全準則之前不被允許進入實驗室。她指出,從事病毒研究的科研人員,會有專門的防護器具──病毒並不會漂浮在空中,實驗室裡的病毒都會安置在嚴密的容器中,因此她不會感覺到危險。
研究人員需訓練有素,才能處理高危險的病毒。病毒有不同類別,風險也有高低,高風險正如冠狀病毒,對人體危害極大,反之低風險的病毒則只會對雞禽造成影響。
“從事高風險病毒的研究人員需要穿正式的防護服,並且需要十足的自信。在我們的工作中,不允許犯下基本的錯誤,因為一小步錯誤都有可能對生命造成危險。”
女科學家儘可能不要孤軍作戰
瑪利亞都的科學啟蒙是母親,她是一位中學的實驗室助理。在瑪麗亞都8歲時,適逢學校假期,她便與母親在實驗室裡,聽她介紹不同的工具如本生燈、燒杯、蒸煮架等。她的父親則深知科學可為世界帶來巨大轉變,他時常提起蘇格蘭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在世界大戰時發現青黴素,使人類找到具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這些故事啟發了她,亦給了她信心,相信自己也能通過科學,研製疫苗為人類作出貢獻。
作為女性科學家,如果可以,她說盡可能不要孤軍作戰。若中途能找到自己的支撐點,就能得到持續的激勵。她也建議,如果沒有強烈的喜愛,就不要勉強自己選擇科學,她便是因為強烈的喜愛才能堅持至今──熱愛能使一個人獲得發掘、探索更多的慾望。
相關稿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