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4日訊)第15屆全國大選、尤其是西馬的投票模式,清楚顯示了種族選票出現兩極分化,並且可能引發種族不和諧的後果。
伊斯蘭黨中委莫哈末祖迪在臉書帖文指出,馬來人在第15屆大選中更傾向於國盟,非馬來人則傾向於希盟。
ADVERTISEMENT
他說,馬來人、尤其是馬來人佔大多數的州屬的選票顯然傾向於支持國盟,讓國盟得以在三角戰中成功拿下一些原本屬於國陣和希盟的傳統議席。
“例如,在亞羅士打國會選區,國盟預計贏得了74%的馬來人支持;在上週舉行補選的巴東色海,國盟預計囊獲87%的馬來選票。
“很明顯,這些州有一大批馬來選民支持國盟。”
雪隆城鄉馬來票也投國盟
莫哈末祖迪認為,即便是巴生河流域周邊的城市和鄉村選區,馬來人對於國盟的支持率也相當高。
他說,從國盟候選人在旺沙馬朱和斯迪亞旺沙等馬來人佔大多數的城市議席中獲得大幅增加的選票,可以清楚地看出這股浪潮的跡象。
“在巴生河流域附近的鄉村地區,國盟贏得了瓜拉冷嶽和加埔等議席。
“據估計,在瓜拉冷嶽,馬來選民對國盟的支持率高達72%;而在加埔,則估計為59%。”
莫哈末祖迪表示,非馬來人則在第15屆大選明顯傾向支持希盟。
他說,華裔選民在西馬對希盟的支持率預計達到90%或更多,而印裔選民對希盟的支持率也超過80%。
“總體而言,與第14屆大選相比,華裔和印裔對希盟的支持比率正在增加,他們對國陣和國盟的支持幾乎為零。”
希盟獲非巫裔支持執政
莫哈末祖迪指出,希盟因為獲得非馬來選民的支持而得以執政。
他也認為,如果採取混合投票模式,國陣可能贏得比現有的30個議席更多。
莫哈末祖迪坦言,第15屆全國大選的種族投票模式,間接反映了馬來西亞政治中的種族分裂。
莫哈末祖迪認為,沙巴和砂拉越的政治傾向在第14屆大選之後發生了變化,選民開始受到地區情緒的影響,從而迫使這兩個州的政黨退出原有的政治聯盟,並組建具備本土形象的政治聯盟,如砂盟和沙盟。
民族融合地位受破壞
莫哈末祖迪指出,西馬基於種族的選票兩極分化發展,以及區域主義在沙巴和砂拉越政治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都表明民族融合的地位正在受到破壞。
他說,這種情況實際是從第12屆全國大選就開始發生,並在第15屆全國大選達到巔峰。
“毫無疑問,這樣的事態發展需要引起各方的關注,以便立即解決種族團結和民族融合的問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