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5:06pm 14/12/2022

HurlerSyndrome

Prader-WilliSyndrome

小胖威利

MRDS

马来西亚罕见病协会

MELAS症候群

脊椎性肌肉萎缩症

MarfanSyndrome

马凡氏症候群

第一型黏多糖症

玻璃娃娃

罕见病

焦点

【罕见病/01】罕见病群体不因微小而沉默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黄冰冰

,虽然顾名思义是指患者人数极少的疾病,可是目前世界已知的罕见病有七千多种,换句话说,如果把所有种类的罕见病患者加起来,那会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ADVERTISEMENT

可悲的是,约30%罕见病患者未到5岁就已过世,即使得以存活,患者往往也会面临漫长而惊险的求医之路,有些罕见病甚至动辄需要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令吉医药费。

患者少,不意味罕见病就微不足道。如果说“勿因善小而不为”,那么每一个渺小的罕见病患者,也不应该因为罕见而被我们视而不见。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黄冰冰

2015年,当时只有3岁的张嘉健被诊断患有(MPS type I,或Hurler syndrome),急需60万令吉进行非亲属骨髓移植手术,若不尽快动刀,他很有可能活不过9岁。

第一型黏多糖症是一种罕见病,在嘉健3岁以前,他身体其实已经出了一些状况,才9个月大就动过两次小肠气手术和一次脑部手术。然而,即使他去过很多医院看过很多医生,都没有一位医生能够明确说出他到底得了什么病。直到他去马大医药中心经过临床遗传学家的诊断,才证实患有罕见病。

2015年,当时只有3岁的张嘉健需要一笔庞大手术费,他和家人透过星洲日报基金会向社会大众募款,图为星洲日报当年关于嘉健的报道。

当时他有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酶替代疗法(ERT),估计每星期要去医院打药一次;另一种则是一次性的骨髓移植手术。父亲张志胜说,酶替代疗法的医药费非常昂贵,以嘉健当时3岁的体重和身躯,每年医药费就高达30万至50万令吉。当时就诊的吉隆坡中央医院说“要等”,但要等到何年何月院方也不确定,所以他和太太决定让孩子接受风险不低的骨髓移植手术。

为了手术,他们一家登上新闻版面,恳请社会大众慷慨解囊。幸好那次手术相当成功,可是毕竟嘉健的眼睛和心脏在动手术前就已受损,所以这些病症会一直驻留他弱小的身体里面,未来甚至有可能会恶化。

尽管前方道路依然崎岖,但他父母声声感恩,因为至少他现在每天还能开开心心到特殊班上课,比起其他早逝或无法走动的罕见病小孩,他们知道嘉健还不是最不幸的一位。

张嘉健患有罕见病,目前就读华小特殊班,是班上的副班长,得过很多奖杯。虽然他还有不少的健康隐患,但他父母只要看他每天开开心心去上课就欣慰不已。
张嘉健患有罕见病,目前就读华小特殊班,是班上的副班长,得过很多奖杯。虽然他还有不少的健康隐患,但他父母只要看他每天开开心心去上课就欣慰不已。

谁可能会得罕见病?

目前世界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不同国家对罕见病的定义有所不同,在我国,如果根据)的定义,每4000人中有1人得病即属于罕见病。

很多罕见病在患者幼年时发病,约30%患者会在5岁之前病逝,即使得以存活,往往也需要长期的医疗照护。马大医药中心临床遗传学家汤茂强教授强调:“罕见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成人或小孩;无论穷人或富人;无论男性或女性;也不管是什么种族。这个观念很重要,因为有些人以为罕见病只会影响婴儿,其实是不正确的。”

汤茂强说,很多人以为罕见病只会发生在儿童身上,其实是错误观念,因为罕见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不论年龄、性别、种族和社会地位。(图:受访者提供)

根据研究,约80%罕见病属于遗传病,其余20%是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造成。汤茂强举例,好莱坞电影《恶水真相》(Minamata)描述水银污染的真实事件,造成上世纪日本熊本县水俣市许多婴儿一出生就得了罕见病。另外,孕妇怀孕期间若感染寨卡病毒,也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症,总之罕见病未必是遗传造成。

哪些罕见病比较常见?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罕见病有以下5种:

(Marfan syndrome)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俗称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俗称

●第二型黏多糖症(MPS type II,Hunter syndrome)
(资料来源:www.rarediseasemalaysia.com)

然而,汤茂强不想太强调哪种病属于5大罕见病,因为他相信还有一些罕见病患者没有到医院求医,所以社会根本不知道这些人的存在。如果我们过于强调5大罕见病,他担心其他罕见病群体也许会遭到挤压或被忽视。

2022年,美国人类遗传学会颁发倡导奖予汤茂强(左),表扬他对抗罕见病的贡献。(图:受访者提供)
延伸阅读:

【罕见病/02】罕见病病患的困境
【罕见病/03】减少罕见病病例 及早预防胜于治疗

相关稿件:

【医院营养餐/01】医院“千人宴” 营养优先
【保护儿童/01】检视性侵儿童法令 保护儿童的后盾抑或装点门面的摆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