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5:13pm 14/12/2022

脊椎性肌肉萎缩症

PWSM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协会

SMAM

脊椎性肌肉萎缩症协会

Prader-WilliSyndrome

小胖威利

MRDS

马来西亚罕见病协会

MELAS症候群

MarfanSyndrome

马凡氏症候群

HurlerSyndrome

第一型黏多糖症

玻璃娃娃

罕见病

焦点

【罕見病/03】減少罕見病病例 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陈敬晖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若要減少罕見病病例,有些事情其實政府可以主動在全國推展,例如擴增新生兒篩檢項目,提早發現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的孩子。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陳敬暉

目前,我國政府醫院不是沒有為新生兒做疾病篩檢,可是主要只篩檢蠶豆症和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涵蓋的項目不夠全面,不像先進國家和地區,例如臺灣有21項常規的新生兒篩檢項目(自費則有11項)。

新生兒篩檢項目的目的是為剛出生的嬰兒做檢測,儘早發現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以便趁早治療,減少疾病對孩子造成的損害。如果等到孩子發病才來治療,湯茂強說,“可能那時已造成腦損,即使活下來也無法挽救傷害。”

除了新生兒篩檢項目,產前檢查對高風險孕婦也很重要,可檢測胎兒染色體是否有異常狀況。

長久以來,馬大醫藥中心臨床遺傳學家湯茂強除了致力於醫學研究和發表論文,他也擔任馬來西亞罕見病協會的顧問,加強社會對罕見病的醒覺。今年10月,他獲得美國人類遺傳學會(ASHG)的倡導獎,是唯一得獎的亞洲學者。這本來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可是他慨嘆自己還有很多未竟之事,許多病人仍然在等待治療,社會對於罕見病的意識也有待提升。

問他為何對罕見病付出那麼多,他說因為這是一種感召、一種使命,“當你看見不好的事情發生,你無法就此轉身離去。”

意識抬頭 國內越來越多罕見病組織

值得欣慰的是,現在馬來西亞有越來越多罕見病組織以各自方式為患者發聲,例如2011年創立的溶酶體疾病協會(MLDA)、2016年成立的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協會(),及2017年成立的脊椎性肌肉萎縮症協會()。這些非營利組織通常由患者家屬成立,他們一方面透過組織互相扶持與鼓勵,一方面集結眾人力量為病友爭取權益。

有關注本地罕見病新聞的人,應該對李意盛不會感到陌生。他的兩個女兒年幼時被診斷患有龐貝氏症,這是一種遺傳疾病,患者因體內大量無法分解的肝糖持續堆積而傷害肌肉的功能,並漸進式影響多重器官,屬於溶小體儲積症(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s, LSD)的一種。

李意盛的兩個女兒患有龐貝氏症,這種罕見病屬於一種溶酶體疾病,他在2011年聯合其他6個溶酶體疾病的患者家屬成立協會,為患者爭取權益。
這樹懶娃娃是英國龐貝氏患者茱莉.嘉菲爾德發起的吉祥物,名字叫“希望”(Hope)。

面對天文數字的醫療費,李意盛十多年前開始奔波於醫院和衛生部,幾經波折才為女兒爭取到治療。可是不是每個龐貝氏症患者都能繞過鬼門關,由於撥款不足,有些患者不是早逝就是遲遲等不到藥。2011年愚人節,在吉隆坡中央醫院臨床遺傳學家的呼籲之下,李意盛決定帶領另外6個溶酶體疾病的患者家屬在同年創立溶酶體疾病協會,他們知道他們沒有能力照顧孩子一輩子,但是制度可以。

每段爭取權益的經歷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馬來西亞溶酶體疾病協會從創立到現在經歷了6任衛生部長,如果協會願意把爭取權益的經歷做成編年史,那肯定會是可歌可泣的記錄。例如2014年,協會主辦籌款晚宴,承蒙森美蘭州最高統治者答應出席,李意盛不敢怠慢,他壓力大到在辦公室過夜,幸好晚宴結束後第二天收到好消息,衛生部承諾撥款200萬令吉。

李意盛在2017年開始騎腳車挑戰極限,一方面為馬來西亞溶酶體疾病協會募款,一方面當作紓解壓力,他說:“當你上到高山,一些山已經不是山。”這也是他這些年來為罕見病患者四處奔走,在克服重重難關後的心聲。(圖:受訪者提供)

但故事還沒結束,原來那筆200萬令吉不是撥給中央醫院,而是直接匯入協會的戶頭用來買藥。李意盛說:“我們從來沒有收過這麼大筆數目,變成我們要去買藥給孩子,我們要救誰也是一個問題。那年我們騎虎難下,也是壓力很大,我們找了3間藥廠招標,誰能救最多孩子就給誰。後來我們給了一家公司,救了7條人命,但這個藥只是1年,之後的200萬我們要去哪裡找?那時壓力大到我喘不過氣……”

馬來西亞溶酶體疾病協會是國內其中一個罕見病組織,據李意盛說,在協會多年的爭取之下,總共有62個孩子獲得藥物治療。(圖:受訪者提供)

自從創立協會後,李意盛去過荷蘭、巴西、美國等地方取經,看這些國家怎樣援救罕見病孩子。協會也嘗試過很多方式,例如把患者故事整理成冊,然後發給所有國會議員,以及主辦“與希望共騎”募款活動,李意盛曾揹著樹懶娃娃用72小時騎行1000公里,只為募款及喚醒民眾對罕見疾病的認識。

個人能夠做什麼?

這些年來,罕見病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但還是會有人質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在罕見病孩子的身上?”每每遇到這種質疑,李意盛只能無奈說:“當那個孩子是你孩子的時候,相信你就不會講這些話。”

因罕見病釀成的家庭悲劇他看過很多,例如,有些男方會怪罪女方鬧到離婚,而單親家庭又沒有能力照顧罕見病孩子,就讓孩子在孤兒院自生自滅。當這種個案越來越多,那就不只是個別家庭的不幸,而是演變成一種社會問題。

為了提高社會對溶酶體疾病的認識,馬來西亞溶酶體疾病協會將我國患者的故事集結成冊。

民眾若想為罕見病患者做點事,其實能夠做的事情可多了。他舉例:

●如果是領導人,領導人能做的是把社會打造成無障礙社會;
●如果是老闆,老闆可考慮僱用罕見病患者;
●如果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可想辦法讓罕見病孩子在更友善的環境上課;
●如果是學生,學生應該跟罕見病同學有更多互動,多多體諒及關懷他們。

他想起蘇斯博士的《荷頓奇遇記》。《荷頓奇遇記》中,大象荷頓無意中聽到灰塵向它發出求救聲,原來這灰塵是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小鎮呼呼鎮,大象荷頓決定幫鎮民尋找安身之地,沒有因為鎮民渺小而對他們視而不見。

對李意盛而言,罕見病患者就像呼呼鎮的鎮民,雖然渺小但一條命也是命。他希望我們社會有更多的大象荷頓,不但看見罕見病患者,還願意對他們伸出援手。

延伸閱讀:

【罕見病/01】罕見病群體不因微小而沉默
【罕見病/02】罕見病病患的困境
相關稿件:
【醫院營養餐/02】飲食治療師為病人飲食把關
【家暴倖存者/01】家暴不是家務事 脫離魔爪後,倖存者需要整體社會支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