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政府要麼就(無條件)承認統考文憑,如果要附帶條件(如課程課綱、師資、董事會職權……全部列管),這事就該緩一緩了。”似乎,獨中留在私立教育體系就好。
ADVERTISEMENT
團結政府是否應該承認獨中統考文憑?這不是一道“是非題”而是“申論題”,既然是申論題就沒有標準答案,主要是由申論一方(董總與獨中)闡述自己的理念與想法,可沒迫著另一方一定要概括承受!
國立大學(UKM)教授張國祥日前發言謂:“政府要堅持立場,不應該承認統考資格,要永遠終結(停止討論)承認統考這一課題!”幸好張國祥沒入閣,否則這一個本來可以好好商量的議題(而且也已經談了幾十年)瞬間就變成“是非題”,連討論都“不必”,這算什麼回事?張國祥之前在《馬來西亞前鋒報》發表的〈華裔貪婪論〉就嚴重傷害華社,更引起友族誤會;他的許多言論罄竹難書,我真的無言以對!
承認統考可以好好談
希盟在第15屆全國大選的競選宣言《希望藍圖》,內容多達94頁39章,其中第21章提及如果執政:“將、繼續、努力、爭取”承認統考文憑,這7個字並非肯定句,但至少釋出願意討論的誠意,而不像張國祥一槍斃了“承認統考資格”!既然有誠意,我想將來這“最後一里路”沒走完,華社也不會搬出《老子·道德經》:“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來講道理。
有多事者雲:“董總在安華尚未完成組閣就要求承認統考文憑,對安華不禮貌,也觸怒馬來社會保守派!”董總身為全國獨中的大家長,他們向政府提出承認統考的獻議,怎麼就對安華不禮貌了?馬來社會保守派真的這麼容易動怒?至少我不信,那是有心人士煽風點火!
這件事反倒讓我想起戰國時代齊宣王和顏斶的對話,齊宣王要賢士顏斶前來談話,但顏斶反要宣王上前,齊宣王生氣的問:“王者貴乎?士貴乎?”顏斶回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為什麼?顏斶解釋說:“以前秦王征伐齊國,曾下令誰敢在魯國賢士柳下惠墳旁50步內砍柴的一律處死;又下令誰取得齊王首級的賞千金、封萬戶侯。顯然死去賢士的墳墓比活著的齊王頭顱珍貴。”
一句話就讓齊宣王釋懷,說明首相和百姓不必有尊卑之分!所以董總向安華提出建議,他肯定不會生氣,這是多事者太小瞧首相的肚量了。就說週日,1名學生用鉛筆去信安華投訴遭到霸凌,老師同時對他做出種族主義行為。首相立即指示:“徹查!”有效率的明君是不會覺得董總的建議“不禮貌”?
承認統考有附帶條件?
說到承認統考,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個人認為:“政府要麼就(無條件)承認統考文憑,如果要附帶條件(如課程課綱、師資、董事會職權……全部列管),這事就該緩一緩了。”似乎,獨中留在私立教育體系就好。
我們別忘了馬來亞獨立前後(1956-1962年之間),不少民辦華文中學接受政府建議改制納入國家教育主流,亦即國民型華中。不接受“改制”的就成了今天的獨中,保留民辦中學原狀,有自主權(獨立),不受教育部管理,沒有任何津貼(但感謝最近幾年聯邦與州政府對獨中的撥款)。以古鑑今,今天要求政府“承認統考文憑”,應該會有附加條件的!
所以,暫時只希望政府每年撥款支持獨中,別讓阮囊羞澀的獨中年年籌款。至於“承認獨中統考文憑”一事可以討論可以談,也不急於一時。如果不附帶條件,那當然是獨中的福音。
獨中的孩子爭氣又優秀
獨中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但也因為有壓力才會成長;1990年代之前,除了都會區,鄉鎮獨中生很少報考SPM,但時至今日,不報考的反而少了。大家都明白,只要SPM考試中的馬來文和歷史優等,就等同跨過成為公務員的門檻。所以鼓勵學生報考SPM,就是獨立中學辦學的重大進步。
另一項進步就是學生人數增加。2022年全國獨中生人7萬9694人,這比起2000年的5萬3258人成長44%,更比1973年的28318人增長181%。人數增長足以證明獨中的辦學品質;獨中的孩子也十分爭氣,幾十年來在海內外、各領域都有傲人成就,更懂得“飲水思源”。今天我們的獨中中文教育體系已被公認為中港臺之外最完整的,這是熱愛華教人士幾十年來努力的成果。
雖然統考文憑不受國內公立大學承認,但我們不妄自菲薄。歐、美、英、澳、紐、中、港、臺、新及國內私立大學承認統考文憑者數以千計,升大學管道暢通。比較引起民間爭議的,是統考文憑不受承認,無法進入公立大學享有低廉學費,使得獨中生失去受教權的公平性,這也正是董總多年努力爭取的方向。
經過華教人士多年的努力發聲,聲音已經被執政當局聽見了。交通部長陸兆福就表示,團結政府將會繼續推動多源流教育的發展,包括獨中的發展也會得到保障。而董總主席陳大錦也對正副教育部長法麗娜與林慧英寄予厚望,希望對華教課題的討論能夠繼續。
我們需要理性看待多源流與華文教育的發展,不要將教育與政治、種族、宗教課題牽扯;用教育來挑撥種族和諧是不利於國家團結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